蔡思靜
(福建工程學院,福州 350118)
氡氣是一種放射性氣體,可以作為示蹤劑,在地質勘探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針對Rn的運移機制研究具有極高的理論價值和廣泛的社會意義,在自然條件下的Rn檢測研究無法揭示Rn運移的內部機制,因此,進行Rn運移機制的理想狀態實驗裝置設計對Rn自身運移機制研究(Rn-He團簇理論)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Rn運移實驗裝置采用PVC管通過活性炭的范德華力進行測試,該裝置可以克服濕度和壓力差的影響,但無法克服溫度差的影響。因此,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恒溫水循環系統[1],在兩個嵌套的PVC管之間加入水循環系統以減小溫度差的影響。該裝置可以克服壓力差的作用,并減小了溫度差的影響,但其溫度差及濕度差無法量化,在理論模型研究中的修正系數無法精確控制。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其RFID、傳感技術在射氣應用研究中有著無法比擬的技術優勢。RFID是利用射頻信號進行空間耦合,實現非接觸信息傳遞的自動識別技術,具有高精度、遠傳輸,可工作于惡劣條件下等諸多優點。同時,其非接觸的特性在射氣研究領域中有著優越的安全性保障。與此同時,傳感技術對環境信息的感知能力為Rn運移機制的環境參數量化提供了技術途徑。該課題的開展有效地將射頻傳感技術引入射氣研究,為IOT技術在射氣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持。
物聯網環境下智能環境監測系統由3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設計框圖
射頻傳感標簽:采用活性鋼圈內置于內層PVC管壁,距離可調(通常與活性炭位置一致),紐扣電池供電。負責傳感器溫、濕度信息的獲取,并結合時間和地址編碼等信息,通過射頻方式與閱讀控制器進行數據交互。
閱讀控制器:負責射頻傳感標簽與上位機之間的數據通信及數據的預處理。
Rn運移實驗監控系統(PC機):通過串口接收閱讀控制器的數據信息,提供數據保存、處理等功能。
在已有的恒溫水循環系統的基礎上,加入智能射頻感知模塊功能,裝置設計如圖2所示,di的長度與活性炭放置距離一致(保證參數量化精度)。r

圖2 裝置設計示意圖
射頻傳感標簽由微處理器、溫濕度傳感模塊、射頻模塊和電源管理模塊組成。
微處理器:采用8051內核,協調各個功能模塊工作,如溫濕度數據的存儲,射頻收發模式調配等。
溫濕度傳感模塊:采用SHT75及外圍電路組成,目前常用的溫度傳感器普遍使用DS18B20,但其存在傳感器地址與安裝位置的固定映射關系,不便于維護和調配更換[2,3]。因此,系統采用SHT75模塊負責Rn運移裝置的溫濕度檢測。
射頻模塊:采用nRF24L01+完成射頻傳感標簽與閱讀控制器的通信[4~6]。模塊通過P0.0(1)腳進行16和32MHz雙晶振設計,復用P0.2(3)腳為SPI接口,預留P0.4(5)腳為其他傳感器提供系統冗余復用,P0.6復用為串行數據通信端,采用ANT1(2)腳提供射頻輸出。
電源管理模塊:負責電路供電系統能源管理與補給。
閱讀控制器由MSP430F449,、nRF24L01+和外圍電路組成,交流供電。MCU通過SPI串口與nRF24L01+進行通信,MSP430F449經SPI串口對nRF24L01+進行數據讀寫、寄存器設置等操作,通過nRF24L01+的CE端進行數據收發控制操作。nRF24L01+采用增強型ShockBurst收發模式,閱讀控制器通過RS232與上位機進行數據交互。
射頻標簽負責數據采集及射頻數據交互,系統采用模塊化軟構件設計,其核心模塊是射頻數據收發。
3.1.1 射頻工作流程狀態分析
標簽的射頻收發模塊采用nRF24L01+的增強型ShockBurst模式,nRF24L01+提供4種工作模式調配[4],在復位時序結束后進入Power Down模式,進行Power Down模式時,MCU可以通過SPI和RFCON寄存器對其進行控制。

圖3 模塊發送流程圖
3.1.2 射頻模塊功能實現
射頻模塊負責標簽數據的收發工作,是軟構件模塊的核心功能。設計采用軟件工程的設計思路,設置為增強型ShockBurst收發模式,提供0-32字節的DPL數據包,MCU使用R_RX_PL_WID指令讀取數據包長度,采用CRC錯誤檢測機制,射頻發送狀態工作流程如圖3所示。部分代碼如下:

圖4 nRF24L01射頻模塊接收流程圖

閱讀控制器的射頻收發模式采用了和標簽一樣的nRF24L01+芯片,系統設計采用模塊化軟構件設計,通過模塊復用可以節省大量的開發資源,模塊的接收模式流程如圖4所示。與射頻傳感標簽的不同之處在于閱讀控制器的多路接收功能,設計中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多路接收和防碰撞功能實現。在接收模式下,閱讀控制器的接收模塊采用MultiCeiver功能連接多個并行數據通道。

表1 MultiCeiver接收地址表
1)閱讀控制器的MultiCeiver設計
設模塊配置為PRX可以在一個RF頻率通道下接收6路不同的數據通道,如表1所示,每路數據通道都采用增強型ShockBurst模式,且數據通道地址唯一,可配置完成不同的功能。在物理的RF通道中,每個物理地址由射頻模塊進行解碼。
2)防碰撞設計
模塊設計時必須考慮射頻傳感標簽之間,以及與閱讀控制器之間的通信沖突問題,其主流算法有ALDHA、隨即Q值和二叉樹法等。本設計射頻傳感標簽采用多點分布,且分布范圍規整統一,設計將根據地址匹配完成通信。本設計的防碰撞算法如圖5所示。

圖5 防碰撞算法示意圖
根據實驗需要,測試距離為:在室內30m、室外63m內的多點位置。溫度檢測范圍:-40℃~+123℃,分辨率:0.01℃~0.04℃;濕度檢測范圍:0%RH~100%RH,分辨率:0.03%RH~0.5%RH。經測試:數據收發穩定,實驗裝置的溫度測量誤差小于±0.5℃,相對濕度測量誤差小于±1.9%RH,達到了預期性能指標。
通過本設計得出以下結論:
1)將具有目標身份信息獲取的RFID技術與環境信息感知能力的傳感技術相結合,是物聯網技術的主要研究課題之一,這一技術在射氣檢測裝置設計應用中切實可行,且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2)nRF24LE01芯片的穩定傳輸滿足現階段裝置設計需求,通過MultiCeiver和防碰撞算法設計,完成了靈活、高效的方案設計。
3)溫濕度一體化傳感器SHT75提供了穩定的環境信息參數,并結合系統端口冗余復用設計,系統可以根據射氣研究的不同需求進行多傳感功能設計,為射氣研究提供全面服務。
本課題有很大的研究空間,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結合PFGA技術進行尺寸更小、穩定性更高、功能更全面的射頻傳感標簽設計,甚至實現Smart Dust在射氣領域的應用。
[1] 樂仁昌,何志杰,盧宇,等.氡及其子體水平擴散系數測量研究.核技術[J].2010,33(3)L:219-222.
[2] 趙軒,馬建,曹仁磊,史駿.基于n RF24L01的無線式模型車運動狀態監控系統.科技導報[J].2010,28(2):63-66.
[3] 藍會立,羅功坤,廖鳳依,馮平.基于傳感器網絡的煙葉發酵溫濕度監測系統研制,計算機測量與控制[J].2013,21(4):910-912.
[4] 劉廣偉,毛陸虹,門春雷.一種有源血氧傳感標簽設計,傳感器與微系統[J].2013, 32(3):113-116.
[5] 余瑞馳,苗澎,尹曉偉,張繼,高軒,陶于陽.一種低功耗有源射頻識別系統的設計, 現代雷達[J].2012,34(12):12-15,19.
[6] 李才光,裴正憲,蔣洪波.基于nRF24L01的無線心音遙測系統研究與實現[J].計算機科學.2013,40(8):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