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巴蜀舊志所載稻作詞匯研究

2014-05-10 12:26:46向學春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4年5期
關鍵詞:水稻

向學春

?

巴蜀舊志所載稻作詞匯研究

向學春

(重慶三峽學院文學院,重慶萬州 404100)

人類語言在生產勞動的過程中產生,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有什么樣的生產水平就會有什么樣的語言。四川悠久的稻作生產歷史、巴蜀農人先進的稻作生產經驗,反映在語言上便形成豐富多彩而獨具特色的稻作詞匯。文中搜羅了散見于巴蜀舊志中富有地方特色的稻作詞語,分類詮釋其意義及文化內涵,并著力于在更深層面上揭示四川稻作文化的特質和風格。

巴蜀舊志;稻作詞語;稻作文化

四川稻作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期。新石器時代,長江沿岸傳入陸稻。水稻則由云南龍川江流域傳入安寧河谷,春秋時代又由荊楚移民傳入岷江流域,至東漢末,四川地區逐漸形成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盆西水稻區。《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黑水”指今川滇交界大河金沙江,“都廣”在今成都平原東南部。到戰國以后,川西南安寧河流域的濮人已經以“有耕田、邑聚”見著于世,而且在他們的墓葬里也發現了稻殼和稻草的痕跡[1]。元明時代,川江——嘉陵江的“Y”形水稻區發展迅速,到清乾嘉拓殖時期成為四川地區第二個水稻生產重心,與盆西區連成弧形布局,稻米開始作為商品流入全國市場。四川其它地區的水稻種植,大多肇始于唐宋,發展于乾嘉。到民國時,四川盆地水稻生產幾乎遍及所有縣份,而以成都平原、岷江、沱江、嘉陵江、渠江中下游淺丘地帶和川江沿岸為集中區。

四川水稻生產的盛況在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地方志中有詳細記載。主要表現為各地方志記錄“農業”時多以記載稻作生產為主。從備耕、撒種、犁耙、插秧,到薅草、施肥、灌溉、收獲、儲藏,稻作生產的每一個環以及相關事項都有詳盡的記錄,可以說巴蜀農人對稻作農業已經有了十分深刻的認識。人類的語言是在生產勞動的過程中產生的,隨著生產水平的發展而獲得同步的發展,有什么樣的生產水平就會有什么樣的語言。巴蜀農人先進的稻作生產,反映在語言上便形成豐富多彩而獨具特色的稻作詞匯。本文搜羅散見于巴蜀舊志中富有地方特色的稻作詞語,詮釋其意義及文化內涵,并著力于在更深層面上揭示四川稻作文化的特質和風格。

一、“秧子”及“秧”族詞

(一)秧子

水稻初生的幼苗及水稻未抽穗的植株稱為“秧”。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禾部》:“秧,今俗謂稻之初生者曰秧。”四川方言習慣在名物詞后加“子”綴構詞,故稱作“秧子”。《成都方言詞典》:“秧子,水稻的秧苗。”[2]354“秧子”也可以泛指所有植物的幼苗。不過,四川方言對“秧子”的這兩個義項在使用時有較嚴格的區分:指水稻幼苗,便以“秧子”直呼之;若指水稻以外的其它植物幼苗,則必須在“秧子”前加上植物名作為限定性定語,如樹秧子、葡萄秧子、白菜秧子等,或稱作“秧秧兒”。

(二)下秧 撒秧

以“秧”為詞根,四川方言中形成了一系列相關的詞語。如:稱播撒稻種于田中以培育秧苗為“下秧”、“撒秧”。光緒元年《彭水縣志》卷三《風俗?節令》:“二月農民治田器犁山土。驚蟄后浸稻成芽撒田中曰下秧。總視天之寒暖、地之高卑以為下秧之早晚。”民國二十一年《萬源縣志》卷五《教育門?方言》:“播種曰下田、撒秧”。又稱為“撒谷子”。《成都方言詞典》:“撒谷子,在育秧田里撒稻種。”[2]102民國二十八年《巴縣志》卷十一《農桑?農功》對“下秧”這一過程有十分詳細的記載:“農家舊例以春分后浸種,閑日一易水,谷起苞,將芽以簏濾之盛以筐,出諸田。田必向陽,以水性能溫泥;必淺腳,以土性不寒。田必先泄水,勿使過深。壯以糞,醒以犁,揉以耙,如是者三,然后埓之以直木或以竹木長棧臥田中,兩人曳行數次,使泥平如掌,無凹凸痕,一二日后泥淀水清乃下種。落泥后宜晴不宜雨。雨則入泥深,入泥深則芽出不易,雨久且爛。兩三日后得晴日急浚溝泄水,使芽附土,即根定不浮。曬數日,針芒怒出至寸許,微微灌以水則上長益速,再以糞施之則益壯。一二旬后以水淹之則日長數分,其勢不可遏抑矣。但不可傷雨,雨則色變,秧尖或黃或白,秧乃壞;遇雹則大壞。”播撒稻種于田中,這一稻作生產環節在南京、武漢、丹陽、寧波等地也稱作“下秧”;丹陽則說“交秧”、“落秧”[3]215。

(三)鏟秧 抓糞秧 白水秧

因糞田方法的不同,又有“鏟秧”、“抓糞秧”、“白水秧”之別。民國十九年《中江縣志》卷二《輿地?風俗》:“糞田之法,放干秧水以菜子餅及大糞滿撒田底,栽時連泥平削名曰鏟秧;剉豬毛、碎棉子及糞拌勻,裹秧根入泥者名曰抓糞秧;膄田不用糞者曰白水秧。”《成都方言詞典》也收有“白水秧”、“鏟秧”二詞,分別釋其義為:“白水秧,立即翻挖收割了小麥、菜子等農作物的旱地,并放上水,以備栽種水稻。這種田沒來得及施肥,加上土塊較多、較大,土質尚未泡軟,所以要將秧苗泥土洗凈,露出白色根須,以利栽插,這種秧苗就叫白水秧。”“鏟秧,從育秧田中連根鏟起后,不洗凈,連根部泥土一并插入土質較軟的田中的秧苗,相對‘白水秧’而言。”[2]144,296

(四)秧頭

“秧頭”也是四川方言中一個很有特色的詞語。栽秧時,為了便于把秧苗從秧田攜帶到本田中栽種,須將從秧田中拔出來的若干秧苗用干稻草(稱“秧草”)捆扎成束,每一束就是一個“秧頭”。光緒四年《重修彭縣志》卷三《民事門?田功志》:“其分秧也,乘橇(音翹),謂之秧馬。無鞍而騎,不驅而馳,周旋從人,載拔載移,約秧以秸,名為秧頭也。”民國二十年《宣漢縣志》卷五《職業?農業》:“栽秧。先期借牛或租牛數只,遍行鈔掛使田水渾濁也。秧聚成束以一人遍撒各田中曰撒秧頭。”“秧頭”之“頭”疑為量詞,相當于“束”、“捆”、“把”。“頭”作量詞,可用于某些有根須的植物。如用于大蒜。趙樹理《李有才板話》五:“有時候他在老恒元那里拿一根蔥、幾頭蒜,我娘也不吃他的,我也不吃他的。”秧苗根須發達,稱捆扎成束的秧苗為“秧頭”,其命名之由或源于此。也有稱“秧把”的。《四川方言詞典》:“秧把,稻秧束。”[4]428同治五年《長陽縣志》:“是月(四月),‘立夏’,農夫望雨種禾。諺云:‘立夏不下,犁耙高掛。小滿不滿,芒種不管。’其種稻,先一日主騎秧馬入田取秧扎成大把,名‘秧把’。”長沙話叫“秧把子”;上海話叫“秧把頭”。

其他“秧”族詞如:稱培育水稻幼苗的田為“秧腳田”或“秧母子田”;稱培育秧苗的塑料棚為“秧堂子”;稱“始插秧”為“開秧門”,插秧完畢為“關秧門”;稱給秧苗除草為“薅秧”、六月芒種時節薅秧為“薅頭秧”、旬日之后為“薅二秧”等等。

二、單把 把子

收割稻谷時,農夫一手拿鐮刀,一手握住連稈割下的稻穗。先割滿一把,置于身旁,稱之為“單把”;接著再割滿一把,然后將兩把稻穗合在一起,用稻草扎成一小捆,稱之為“把子”。民國二十年《宣漢縣志》卷四《物產?食品植物》云:“刈禾盈手曰單把,兩手曰把子”。凡扎成束的條狀物體均可稱作“把”。如宋蘇軾《新釀桂酒》:“酒材已遣門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西游記》五十三回:“忽然見那路旁有一村舍,樹梢頭挑著兩個草把。”四川方言加后綴“子”,稱作“把子”。如柴把子、草把子、麥把子等,單說“把子”則專指連稈稻穗所扎成的束。1991年新修《豐都縣志?社會風俗》:“割谷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割‘撻斗’,……二是割‘草把’,即上午每人把割下的谷把擱曬在稻樁上,下午收割成捆,挑回曬壩,將‘把子’上的谷粒多數撻掉后,再將稻草撒在場子里,拉碾脫粒(由一人趕牛拖石滾,碾后翻把再碾),直到脫粒干凈。后捆好稻草,掃谷成堆(稱‘出場’)。”

三、二颺殼

禾谷在抽穗開花的過程中,如果遇上氣候不適、追肥不當和病蟲害等,就可能結實不成功,造成谷粒不飽滿的情況。四川方言稱谷粒不飽滿者為“二颺殼”。民國二十年《宣漢縣志》卷四《物產?食品植物》:“粟不足曰二颺。”“二颺殼”,或作“二揚殼”,并用來譏稱沒有真才實學而喜歡賣弄的人。1989年新修《營山縣志》:“二揚殼,①不飽滿的稻粒;②無甚本事而又愛賣弄的人。”又稱“二粱子”。民國十六年《簡陽縣志》卷二十二《禮俗篇?方言》:“不成粟之粃曰二粱子。”

四、酒谷 飯谷

酒谷指糯稻,因其主要用于釀酒而得名;飯谷指粳稻,因其主要用于炊飯而得名。糯和粳一直是中國稻種的一個基本分類。米質黏者為糯,不黏者為粳。從用途上看,粳米用以炊飯,糯米則主要用以釀酒。我國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糯和粳黏與不黏的性質差異及其做飯與釀酒的用途區別。殷商甲骨文中已有“秫”字。《說文解字?禾部》:“秫,稷之黏者。”崔豹《古今注?草木》:“稻之黏者為秫,禾之黏者為黍。”《詩經》中有“稌”字:“豐年多黍多稌,萬億及姊;為酒為醴,烝畀祖妣。”這里的“稌”指的是糯米,意思是豐收年用黏黍和糯米釀酒進祭。《集韻?支韻》:“稌,稬稻也,今俗尚謂稌糜酒。”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明確指出:“不黏者,禾曰秔,米曰粳”;黏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無黏黍,酒皆糯米所為。”也正是根據糯和粳在釀酒與炊飯上的用途差異,巴蜀農人直接用“酒谷”和“飯谷”來命名糯稻和粳稻,簡單直白,通俗易懂。例如民國十九年《名山縣志》卷四《物產?谷屬》:“秈,通作粘,又作秔,亦作粳、作稌,宜于造飯,俗稱飯谷,縣人主食品也。……糯,宜于釀酒,俗稱酒谷,亦可作粉餅,通分大米、小米、有尾、無尾四種。香糯俗稱香酒谷,亦本縣特產。”

與酒谷、飯谷相對應,糯米、粳米稱為酒米、飯米。民國二十九年《重修廣元縣志稿》卷十一《食貨志三?物產》:“粳稻,俗呼飯谷,其米稱飯米,為本縣之大食類之一。”“糯稻,俗呼酒谷,其米稱酒米,或呼糯米,亦一年生草本農作物,與粳稻極相類,惟成熟期稍晚,米粒呈粉白色,形橢圓如鴿蛋,質較疏軟,而性甚粘,水田均能植之,惟以用途狹隘,故產量其微。”

現代方言中稱糯米為酒米的除了四川外,還有云南,陜西、河南、甘肅和上海松江等地[3]2794,5093,官話區的大多數地方和南方方言稱為“江米”[6]1548。不難發現,稱糯米的“酒米”和“江米”這兩個詞語在地理上的分布情況與稻作在中國的傳布路徑是基本一致的。南方的廣大地域盛產水稻,南方稻作傳入北方主要經過東西兩條路徑:東線從西南經華中和華東北上進入長江流域;西線從云南、四川北上進入黃河流域。南方稱糯米為“江米”,這可能是因糯稻的一個著名品種“長江秫”而得名。南方的糯米傳入北方后仍然稱作“江米”,現在北京最長的胡同東、西交民巷,最初就叫東、西江米巷,早在明朝萬歷年間以前,從南方運到北京的稻米就是在這一帶卸運集散的[7]110。今哈爾濱、徐州、洛陽、云南等地還把用糯米釀成的酒叫作為“江米酒”[6]1548。云南、四川稱糯米為“酒米”,云南、四川的糯米傳入黃河流域后,這個稱呼在甘肅、陜西、河南等黃河沿線的中原官話區一直保留至今。

五、火田 塝田 冬水田

(一)火田

土地資源和水的利用方式是決定稻田種類的重要因素。歷史上的“畬田”就是利用山地資源而形成的一種田地類型,即刀耕火種之田。四川多山,故畬田是比較常見的稻田類型。如《太平寰宇記》卷八十八載:瀘州,“地無桑麻,每歲畬田,刀耕火種。”范成大有《勞畬耕》詩,其《序》云:“畬田,峽中刀耕火種之地也。春初斫山,眾木盡蹶。至當種時,伺有雨侯,則前一夕火之,藉其灰以肥。日雨作,趁熱土下種,即苗盛倍收。無雨反是。山多磽確,地力薄則一再斫燒,始可藝。”四川方言稱畬田為“火田”。今巫山縣還有地名叫“火田灣”。據《四川巫山縣地名錄》:“火田灣,灣內的田,原以刀耕火種得名。”又有“火田坡,坡陡,原耕種以燒火土作肥種莊稼,故名。”[8]62石柱縣有叫“火地嘴”的,《四川省石柱縣地名錄》:“火地嘴,此山嘴從前開發時用火燒后種莊稼,故稱。”[9]247火田是一種原始的山地利用形式,它順坡而耕,不設堤埂,保土蓄水能力差,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這種落后的稻作方式今已不復存在了,但四川地名中卻記錄著這一段歷史。

(二)塝田

(三)冬水田

秋收后即灌上水泡養,待來年春季再行耕種的這類稻田叫做“冬水田”,又叫“冬田”。如嘉慶二十年《德陽縣志》卷九《農事》:“大抵蓄冬水田必先施犁耙,俟將插秧時多撒糞于田,始再犁而再耙之。”光緒三十三年《廣安州新志》卷三十四《風俗志》:“(稻)田復塞口潴水曰冬田。”正如光緒元年《銅梁縣志》卷一《地理志?風俗》所說:“其田不種小春者即儲冬水以待春耕。”冬水田秋收之后就不再種植其它農作物,整個冬季都專資蓄積田水以備來年春耕,故而得名。光緒南溪知縣翁霔霖有詩曰:“秋來記是小春天,纔過收成便力田。葫豆芝麻都種就,預潴冬水待明年。”原注云:“川省以收成過為小春,其來歲田水謂之冬水。”這清楚地道明了“冬水田”這個名稱的來由。繆樹晟《四川方言詞匯釋》收有“冬水田”一詞:“秋收之后仍將水保留到次年春耕插秧的水田。這種田多用于儲水,一年只種一季中稻:管好冬水田,才能保證明年水稻豐收。”[12]60

嚴格地說來,冬水田并不是稻田的一個種類,而是為了克服灌溉不足而因地制宜施行的一種農作制度和水利工程。四川地區雖降雨量充沛,但年內分配不均,大多集中在夏季,春季常常雨水不足,春旱時有發生,所以除了水利較有保證的川西平原等地外,四川大部分丘陵地區春季水稻插秧用水須從上年蓄秋冬起,因此又叫“關冬水”。如同治八年《新寧縣志》卷三《風俗》云:“邑境多平疇,澤農居十分之七,故以水為要。秋收后遇雨即蓄之謂之關冬水。阡陌注滿,望若平湖。”又叫“蓄冬水”。如道光十年《樂至縣志》卷三《風俗》:“山農以時播種,谷麥偶欠,亦足自救。收獲后掘塘而潴之名為蓄冬水。然民自作堰者少,恒賴有司之督勸耳。”

除四川外,南方其它多山丘的地區也有冬水田存在,但稱呼各一。如廣東梅縣稱“轉冬田”。《梅縣方言詞典》:“轉冬田,秋收后的水田。”[13]189-190湖南稱作“凍田”。光緒《道州志》卷十:稻田“收獲后復潴水于田,曰凍田。”貴州亦稱作“冬水田”。吳振棫《黔語》:“山田黔多,平田少,山田依山高下層級開墾如梯,故曰‘梯田’。畏旱,冬必蓄水,曰‘冬水’,水光成罫,山巔俯視,如萬鏡開奩也。”

六、犁板田

原種植的莊稼已經收獲而尚未重新翻犁的田,因土質板結不疏松,稱作“板田”。《四川方言詞語匯釋》:“苕板田,川西壩子收割了苕菜尚未犁過的田。”[12]185《重慶方言志》:“板土,板結的地。”[14]299“板”本義為木板,引申指土壤硬結不疏松,明代文獻中已有這一用法。《天工開物?菽》:“凡種綠豆,一日之內,遇大雨板土,則不復活。”秋收后即在田中灌上水進行翻犁松土,這叫做“犁板田”、“撻坂田”。同治八年《新寧縣志》卷三《風俗》:“大抵田重潴水,禾稼登場后遇雨即施犁耙,謂之犁板田。”民國二十年《宣漢縣志》卷五《職業志?農業》云:“稻谷既收,從事點種曰冬糧、亦曰小春,不種冬糧者曰坂田,犁使破塊曰撻坂田。”

稻田經過一季莊稼的種植之后,土質板結,需要重新翻犁以疏松土壤,因此“犁板田”是種植水稻的首要環節。農諺云:“拌桶下田牛下田,明年收成賽今年。”民國二十年《宣漢縣志》卷五《職業志?農業》說:“‘八月坂田一盌油,九月坂田半盌油,十月坂田莫來頭。’謂早耕則禾本與草未枯萎,犁之田中任自腐化,與踩青無疑也。霜雪既降又復犁之、掛之曰冬耕。積水養之曰冬水。”可見“犁板田”是耕作冬水田的關鍵,宜搶早速耕。巴蜀農人歷來都很重視這一環節。如民國二十四年《巴縣志》卷十三《禮俗中?農》:“田重冬耕,獲后決水漫田,俟泥融犁之,無使水涸,則次年易治而苗實皆遂。惰農任其干裂,至插禾始決水治之,冬耕足者蓋不及半。”

七、打直行

插秧規范要求“橫直豎端斜成行,行間窩距等成方”。楊萬里《暮行田間二首》云:“新秧亂插成井字,卻道山農不解書。”描寫的就是插秧插得橫直成行,呈“井”字形的情景。民國十七年《大竹縣志》卷十《風俗志?歌謠》所載“插秧歌”:“插秧插秧,夏日青青秋日黃,今年一束草,明歲三餐糧。直成線,橫成行,人在水中央,雙手排成井字方,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貧家耕耘富家藏。”這種整齊方正的“井”字行,四川方言又稱之為“四方兜”。民國二十年《宣漢縣志》卷五《職業志?農業》:“栽時少則十余人,多或數十人,每人一馭,一馭五行,行列相間如井底,曰四方兜。”在大田里插秧,四川地區的習俗是不能直接在田中拉線的,栽秧需請專門的栽秧師下田開線,即栽秧師根據田形,從田中間開栽一路,其余人以此為規范,稱為“打直行”。光緒三十三年《廣安州新志》卷三十四《風俗志》:“秧插大田,東西一線,曰打直行。”又稱“打端秧”、“定秧”[15]93。插秧是一項勞動強度大又要求熟練技巧的細活,為了鼓勵插秧人把秧插好,主人還在田間設置各種物品獎勵插秧插得最快、最直的,稱之為“搶彩”。如民國二十年《宣漢縣志》卷五《職業志?農業》載:“田之大者則以直行相賭賽。主人懸諸獎物植之田隅,最速最直者得之曰搶彩。”

八、打谷子

“打谷子”指給水稻脫粒,也泛稱收割、脫粒、揚場、收藏等收獲水稻的全過程。民國二十一年《萬源縣志》卷五《教育門?方言》:“收稻曰打谷子。”給水稻脫粒又稱“撻谷子”。《重慶方言志》:“撻谷子,將谷粒摔掉。”[14]400撻,將物體放在地板上或其它硬物上摔打。“一年辛苦,終于盼來收獲,收稻時節是農人最喜悅也最繁忙的時候,收割、脫粒、揚場,收藏,故云:農有三忙,插秧、薅草、獲谷是也。”

九、撿禾線

十、拌桶

稻谷脫粒時用來承接谷粒的木桶。多為木料做成,長寬約兩米,呈正方形。收割稻谷時由農人抬至田間,在桶的三面圍上竹篾編成的席子,將稻穗連稈割下后,放在其邊上使勁摔打,使其脫粒。民國二十年《宣漢縣志》卷五《職業志?農業》載:“搭谷之器曰拌桶,以竹夾席繞其三面曰遮揚,桶之前方內置橫貫竹片之木方架曰擦子。普通一桶四人,二人割,二人抬,輪流互任,呼每日為一桶,每桶以十三挑為工口,故農家問稼率曰今歲搭若干個桶矣。”克非《春潮急》:“收割稻子了,他們沒有必不可少的拌桶,也沒有向誰告一聲哀憐。”今有川農諺云:“寧肯拌桶出漿,莫要田頭生秧。”川東地區多稱拌桶為撻斗。

四川方言謂用力摔為“拌”。民國十八年《榮縣志》卷十二《禮俗》:“擲物于地曰拌,音半。”民國三十三年《重修彭山縣志》卷二《民俗篇?方言》:“棄擲曰拌、又曰摔,俗音如署改切。”李劼人《大波》三:“吳鳳梧重重地把一雙毛竹筷朝桌上一拌。橫起眼睛,兇得像要吃人似的。”四川方言中的“拌”為古楚語借詞。《方言》卷十:“拌,棄也。楚凡揮棄物謂之拌,或謂之敲。”今長沙方言稱打谷脫粒或收割水稻的全過程為“扮禾”,本字當作“拌”[16]224。“拌桶”即由此得名。

[1]四川省安寧河流域考古隊.西昌壩河堡子大石墓發掘簡報[J].考古,1976(5):330.

[2]梁德曼,黃尚軍.成都方言詞典[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3]許寶華,[日]宮田一郎,主編.漢語方言大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1999.

[4]王文虎,等,編.四川方言詞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5]蔣宗福.四川方言詞語考釋[M].成都:巴蜀書社,2002.

[6]李榮.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7]游修齡,曾雄生.中國稻作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8]巫山縣地名領導小組編印.四川省巫山縣地名錄(內部資料)[M].

[9]四川省石柱縣地名領導小組編印.四川省石柱縣地名錄(內部資料)[M].

[10]賴先剛.四川樂山鄉土地名考察[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1):120.

[11]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云南省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12]繆樹晟.四川方言詞語匯釋[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13]黃雪貞.梅縣方言詞典[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14]曾曉渝.重慶方言詞解[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15]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

[16]鮑厚星,崔振華.長沙方言詞典[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17]黃尚軍.成都方言詞匯[M].成都:巴蜀書社,2006.

(責任編輯:鄭宗榮)

A Study of Rice-planting Vocabulary Recorded in Ancient Bashu Chronicles

XIANG Xuechun

The language of humankind has come into being in their work, and evolved with the progress of productivity. Social productivity plays a crucial role on language evolution. The long rice-planting history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advanced rice-planting experience of Sichuan residence has influenced the language in that plentiful and special rice-planting vocabulary was created in Sichuan Dialect. This paper collected the rice-planting Bashu-characterized words scattered in the various Bashu Chronicles and interprets their meaning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lasses so that the specifics and style of Sichuan rice-planting culture can be disclosed in a profound way.

Bashu Chronicles; rice-planting vocabulary; rice-planting culture

H131

A

1009-8135(2014)05-0114-06

2014-06-30

向學春(1977-),女,重慶萬州人,重慶三峽學院文學院副教授,四川大學博士,主要研究漢語史、方言文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等。

猜你喜歡
水稻
水稻和菊花
幼兒100(2023年39期)2023-10-23 11:36:32
什么是海水稻
機插秧育苗專用肥——機插水稻育苗基質
有了這種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鹽了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軍事文摘(2021年22期)2021-11-26 00:43:51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樣實現機插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40
中國“水稻之父”的別樣人生
金橋(2021年7期)2021-07-22 01:55:38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今日農業(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10
一季水稻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2
水稻花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国产毛片基地|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69视频国产| 99在线国产|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性欧美在线| 欧美另类第一页| 91网站国产|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国产乱视频网站| 国内a级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91亚瑟视频| AV在线天堂进入| 亚洲最新在线|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色久综合在线| 伊人激情综合网|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在线色国产|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白浆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欧美国产视频|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成人午夜天|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精品三级在线|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3344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亚洲天堂自拍|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无码aaa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