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欲飛
寶寶27個月了,一直以來就不合群、怕生,從不跟別的小朋友玩。有次,我帶著她在游樂場玩滑滑梯,她一看見來了人就立馬停下不玩,等其他人走光了,才一個人盡情地玩。我和她爸爸經常鼓勵她與小伙伴們一起玩,但沒什么效果。我們到底該怎么做呢?
——一位苦惱的媽媽
【桐媽解析】
案例中媽媽的苦惱有著一定的普遍性。的確,有些寶寶就屬于這種怕生、膽怯的類型,出門不敢主動跟別人交往,到了人多的地方就變得很恐懼,不敢融入集體活動,讓父母擔心寶寶今后的性格不夠開朗。為了扭轉局面,有的父母也采取了案例中的做法,試圖通過給寶寶提供交往機會、鼓勵寶寶跟小伙伴玩等來解決問題,效果卻不明顯,寶寶依舊不合群。
導致寶寶膽小怯生的原因
原因1:遺傳的先天氣質類型使然
寶寶生而帶有不同的氣質類型,如果恰好是粘液質,特別是抑郁質,天生就屬于“慢熱型”,適應陌生環境的節奏相對較慢,或者對外界反應敏感,膽小怯生。由于氣質類型相對穩定,寶寶的膽小如果正好屬于這種原因,改變就不是朝夕之功。
附:四種氣質類型的特點
多血質——活潑好動、敏感、反應迅速;不甘寂寞,善于交際;接受新事物快,但印象不很深刻,注意力容易轉移;情緒和情感易于產生,也易于改變。
膽汁質——直率熱情,精力旺盛,脾氣急躁,易于沖動;反應迅速,但準確性差;情緒明顯表露于外,持續時間不長。
粘液質——安靜穩重、交際適度;反應緩慢,沉默寡言;善于克制自己,情緒不易外露,注意穩定但又難于轉移;善于忍耐,沉著堅定,不尚空談,埋頭苦干。
抑郁質——心思細膩,情感體驗深刻,情緒不易于外,具有很高的感受性,觀察能力強,善于覺察到別人不易發覺的小事物;行動緩慢,內向,多愁善感。
原因2:家庭教養不當使然
有的家庭里,教養環境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父母常吵架、家庭氛圍緊張、寶寶被寄養、養護人情緒不穩定、過于溺愛等,使寶寶沒有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缺乏獨立面對外部世界的內心力量,到了陌生的場所或人多的場合就手足無措,顯得不合群。
TIPS:解決問題不能操之過急
不管寶寶的膽怯源于哪種原因,你都不宜急于把他推出去解決問題。
第一種原因導致的膽怯,你鼓勵他去交往、他卻不能勝任時,只會增加寶寶自卑的體驗,更不利于他克服膽怯心理。
第二種原因導致的膽怯,寶寶缺乏的不是交往機會,而是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的內心力量。在他沒有獲得充分的內心力量之前,若急于推他出去,只會進一步喚醒他內心的不安全感,把局面搞得更糟。
“慢熱型”寶寶需要“慢”引導
對于第一種原因導致寶寶天性羞怯,父母首先需要樹立的一個認知是——先天氣質類型并無好壞之分,羞怯的寶寶也有優點,比如做事更專注、情感體驗更豐富、更善解人意等。氣質類型是相對穩定的,即使你希望寶寶有所改變,但也不要期望值過高,以為稍加干預就會達到理想結果。你不必過度擔憂焦慮,這種情緒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充分接納和理解寶寶,遇到很多小朋友一起游戲的場合,試著把他攬在懷里,在一旁觀看,給他熟悉周圍環境的時間。寶寶順利度過“慢熱”階段后,自然愿意走出媽媽的懷抱。即使第一次、第二次不行,重復次數多了,他最終會有勇氣邁出第一步的!
對于第二種原因導致寶寶羞怯,父母更需要做的是建立更牢固的親子關系,在感情得到充分滿足后,寶寶才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產生對外界的信任,進而積極面對其他小朋友。另外,日常教養過程中注意增強寶寶內在的力量很重要,多給他一些動手的機會,多看到他的閃光點,及時鼓勵,讓他積累更多的自信。這樣一來,寶寶更容易長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也能更勇敢地面對外部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