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版】
計劃外疫苗有人說打了好,有人說打了不好。計劃外疫苗,究竟打好還是不打好?特別是近期網上疫苗事件非常敏感,令人糾結不已!
因人而異
olinazk(中國親子網)
我認為計劃外疫苗接種應因人而異,根據寶寶的身體狀況選擇疫苗種類。如果寶寶自身免疫力很好,就不用考慮計劃外疫苗,畢竟疫苗接種后容易發生不良反應。
我家寶寶1歲2個月了,得過一次秋季腹瀉。寶寶先是嘔吐,連喝水都吐,之后腹瀉加發燒,整個人一點精神都沒了,所以,我考慮一定要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另外,接種水痘疫苗是有必要的,水痘傳染性極高,以后上了幼兒園,班里萬一有一個寶寶得病就可能會傳染到全班孩子。水痘疫苗的最佳接種時間是寶寶12~18個月大時,我在考慮近期帶寶寶去接種。
專家點評:因人而異,原則上沒有錯。但是,只考慮“根據寶寶的身體狀況選擇疫苗種類和寶寶自身免疫力很好就不用考慮計劃外疫苗”的說法,就顯片面。環境情況和流行因素,也是選擇計劃外疫苗的重要根據。比如,在遇到流感大流行時期,不論寶寶的自身免疫力強弱,都應該選擇相對應的疫苗接種才好。
盡可能不打
honeydate(中國親子網)
我認為計劃外的疫苗盡可能不打。原因有三:
1.計劃外疫苗是自費疫苗,我們應根據寶寶自身情況、家庭經濟狀況決定是否注射。
2.選擇接種計劃外疫苗應在不影響計劃內疫苗情況下進行。還要注意接種過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脊灰糖丸)要間隔4周,才能接種死疫苗(百白破、乙肝、流腦及所有二類疫苗)。
3.最近問題疫苗不斷爆出,本著能不打就不打、能少打就少打的原則,計劃外疫苗自然選擇盡可能不要打。
專家點評:盡可能不打的觀點也不完全正確。這會使一些人過度考慮經濟條件、強調不良反應及不好安排計劃外接種等理由,而忽視或拒絕計劃外疫苗。要知道,一旦遭遇某種疫情流行嚴重期,你再想補種已為時過晚,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正確原則是,根據當地疫情及寶寶的具體條件,選擇需要的計劃外疫苗,巧妙地在計劃內疫苗之間適當安排接種才好。
必須打的才打
無敵瑞寶(濱州媽媽網)
疫苗對于寶寶來說是個考驗。我們家從來都是按照國家規定,必須打的疫苗我才帶寶寶去打。我們害怕打疫苗后的反應,而且只能短暫預防,不能產生永久抗體。
專家點評:說得不錯,有些疫苗不能產生永久性免疫,如流感疫苗,就需要每年接種一次。但不能因此作為不接種的理由,需要打的時候還是要打的。
有選擇地打
飛飛泡泡(寶寶花網)
計劃外的疫苗雖然是收費的,但我們家是有選擇性地打。像HIB,我家寶貝一共打了四針,還有水痘疫苗也是有必要打的。但是,像流感、輪狀病毒這種疫苗我們選擇不打,因為它們的病毒種類太多,打一針也不能預防所有,起的作用不大,打了寶寶受罪還多花錢,沒必要。
專家點評:有選擇地打計劃外疫苗是對的。打與不打要堅持4個原則:
1.當地出現某種傳染病流行時,如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
2.屬于重點保護的人群,如在深秋和冬季應給7歲以下的體弱兒童接種肺炎疫苗。
3.處于疫區的人群,如在流行區的16~60歲人群,應注射出血熱疫苗。
4.被哺乳類動物咬傷的寶寶,必須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
計劃外的不打
速行者(阿里寶寶網)
我家寶寶現在快17個月,到目前為止計劃外的疫苗還沒有打過。
原因一:寶寶一周歲前必須打的疫苗已經不少,平均20多天就有一次,如果再選擇計劃外的,感覺寶寶要打的針太多了。
原因二:計劃外的在重視程度上肯定要比計劃內的小一點,不然國家為什么重視計劃內的?再說,計劃內的在藥物上也要成熟很多,畢竟幾代人都是這么推行下來的。
原因三:有些疫苗不是百分百有效,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有時要適當經歷一些才可以提高免疫力。
專家點評:你不打計劃外疫苗的重要理由是與計劃內的時間上有矛盾。這個矛盾可能也是許多家長顧慮的。其實,計劃內的二十幾次接種,半數(11次)是安排在寶寶6個月以內,時間是緊湊一些。但剩下的十幾次接種是分散在8個月~12歲的10多年時間里。恰好多數計劃外疫苗都可以在7個月以后接種,所以,時間安排并沒有太大的矛盾。即使像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輪狀病毒疫苗,雖可從2~3個月開始用,但它們的最佳時間在2~3歲范圍內,只要需要,醫生都會恰當安排。至于水痘、肺炎疫苗,在寶寶入園之前接種就行,與計劃內疫苗不會發生沖突。
計劃外的也很重要
亦如順(小馬網)
我家寶寶基本上都打了。計劃外的疫苗是因為國家財政緊張,做不到都給寶寶免費打,所以才把一些必打的項目設置成免費項目。計劃外的如果有進口的就打進口的,反應小點。
打這個疫苗要看寶寶自身情況。后來又出了肺炎疫苗和蘭菌凈,因寶寶大了,抵抗力有了,而且感覺肺炎只是針對那么幾種病毒,還不如鍛煉身體來得實惠,就沒有選擇打。
專家點評:肺炎疫苗2歲以上接種1針可保護5年以上。當然,并不是每個寶寶都需要接種,那些體弱、經常患肺炎的寶寶可以接種。
新型疫苗最好不要打
朱小卯媽媽(好太太網)
現在的疫苗種類太多,一類疫苗肯定要接種,二類疫苗還是看自身的情況。如果寶寶這方面的確不是太好,可以打一針預防,或者說入園入學強制接種的也要打。否則,都沒必要接種。
新型疫苗最好不要接種,比如甲流、蘭菌凈和7價肺炎。它的受眾面窄,誰知道副作用是什么,還是不要拿寶寶當做小白鼠比較好。endprint
專家點評:對于某些實踐應用范圍不算廣泛,特別是目前尚有爭議的用品,持謹慎態度是對的。關于蘭菌凈,國內雖有幾篇預防上呼吸道細菌感染的醫學報告顯示有一定效果,但畢竟觀察病例較少,還需要大量臨床研究加以證實。目前,可用可不用。
疫苗安全性讓人擔憂
鄒一鳴(寶貝島)
我們選擇不打疫苗,不是非要打的疫苗都不愿意讓寶貝去打。計劃外的感覺質量方面不放心,個人認為,只要悉心照顧好寶寶,病菌就不會那么容易找上你!做好平常的護理是最重要的,并不是打了哪個針就一定不會生病。
專家點評:對于疫苗安全問題,我們應有科學認識。無論是國產疫苗還是進口疫苗,都有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來保證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我國對計劃內疫苗的異常反應監控顯示,異常反應發生率非常低,沒有發現副作用大的問題。寶寶一定要按計劃接種一類疫苗。我國常用的幾種計劃外二類疫苗,多已經過多年應用考驗,沒有太大的安全問題,可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選擇應用。
看情況而定
乖小甜媽媽(淄博媽媽網)
生孩子之前就聽周圍的媽媽們經常討論打不打自費疫苗的事,自從有了寶寶后也為這個問題頭疼過,咨詢過幾個當大夫的朋友,他們的寶寶自費的都沒打。身邊一同事給兒子打了輪狀病毒疫苗,可還是因輪狀病毒而腹瀉了。寶寶被姥姥照顧得很周到,自身免疫力還不錯,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家寶寶自費的都沒打,以后再看情況決定吧。
專家點評:你說的情況應該包括寶寶的身體情況、周圍環境情況以及疫情流行情況等,進行全面綜合權衡后做出決定才好。
計劃外的基本沒打
ymh7364(淄博媽媽網)
我家寶寶計劃內的疫苗都打了,不過不一定是按規定的時間,因為有時她過敏或者有不舒服的情況,我們就等她完全好了再去打。至于計劃外的疫苗,我們基本上沒打,因為計劃內的已經不少,寶寶只要能產生抗體就行了,而且有些計劃外的疫苗如肺炎疫苗最好不要打,別因為疫苗產生不良反應,畢竟現在的疫苗沒有百分之百的安全。
專家點評:不是打了計劃內疫苗就能產生抗所有疾病的抗體。一種疫苗可刺激產生一種對應的抗體,絕不能認為產生了某種抗體就可以一勞永逸。
有必要接種計劃外疫苗的5種情況
撰文/王有國(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任醫師)
以下5種情況,寶寶需要考慮接種計劃外疫苗。
?推薦接種的疫苗:水痘、甲肝疫苗和B型嗜血流感桿菌疫苗(HIB)
以上疫苗最好在寶寶入幼兒園前完成接種。
?根據疫情選擇的疫苗:流感疫苗
在北方流感流行前的九、十月接種。南方地區一年有兩次感冒高峰,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間是11月和12月,寶寶接種一次就可以在流感流行時期獲得兩次保護,3歲以下寶寶則需接種兩劑,間隔一個月。
?適當選擇接種的疫苗:肺炎疫苗(23價肺炎球菌疫苗)
2歲以上寶寶接種1針,可保護5年以上。不過,并不是每個寶寶都需要接種,它更適合體弱、經常患肺炎的寶寶。
?考慮寶寶情況接種的疫苗:輪狀病毒疫苗
3個月~2歲嬰幼兒可考慮接種。如身體不適,發熱、腋溫37.5℃以上者、急性傳染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患兒、免疫缺陷和接受免疫治療的寶寶,都不適合接種。
?預防急性感染的疫苗:狂犬病疫苗
因為世界上還沒有一種有效的治療狂犬病的方法,發病后的死亡率幾乎100%,所以,凡被病獸或帶毒動物咬傷或抓傷后,寶寶都應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若被嚴重咬傷,如傷口在頭面部、全身多部位咬傷、深度咬傷等,還應聯合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接種疫苗的安全事項
1.接種前一定要征求醫生意見,帶上《兒童預防接種證》給醫生看,如實講述寶寶的健康情況及病史,請醫生決定該不該接種該種疫苗,無論一類還是二類。
2.如果寶寶有不適,如患有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臟病、濕疹、免疫缺陷病、皮膚敏感等,都需要暫緩接種。
3.準備接種前一天給寶寶洗好澡,接種當天最好穿清潔寬松的衣服,便于醫生施種。
4.接種疫苗的當天不要給寶寶洗澡,但要保證接種部位的清潔,防止局部感染。
5.接種注射疫苗后用棉簽按住針眼幾分鐘,不出血時方可拿開棉簽,但不能揉搓接種部位,也不要馬上回家,要在接種場所休息三十分鐘左右,以防寶寶出現高熱和其他不良反應 能及時得到診治。
6.接種疫苗后如果寶寶出現輕微發熱、食欲不振、煩躁、哭鬧的現象,不必擔心,這些反應一般幾天內會自動消失。如果反應強烈且持續時間長,應立刻帶寶寶去醫院就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