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雅靜
產品宣傳不能再用“馳名商標”
● 張雅靜

新《商標法》5月1日起開始施行
2013年8月3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進行了第三次修正,修改后的《商標法》于2014年5月1日起施行。與修改前相比,新《商標法》發生了哪些變化?其中的亮點內容有哪些?日前,有關專家對新《商標法》進行了解讀。
“中國馳名商標”這句廣告語很多人都不陌生,卻很少有人意識到,簡簡單單的一句廣告語,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正常的消費觀,“如果有兩家差不多的商品讓我選,那我一定會選印有‘馳名商標’的那個,總覺得有這樣商品的質量會更有保證一些。”一位市民表示。
而隨著5月1日新《商標法》的實施,這樣的選擇題或許也將隨著“馳名商標”一道退出歷史舞臺。
新《商標法》第十四條第五款規定,生產、經營者不得將“馳名商標”字樣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第五十三條規定,違反上述條款,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十萬元罰款。
點評:馳名商標的認定,來源于國際公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第六條規定,其本意是對知名度較高的商標可給予更大范圍的保護。長期以來,一些生產者和經營者將“馳名商標”作為一種榮譽使用在產品上或宣傳活動中,容易使消費者誤認為是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對商品質量和品質的保證。此次增加的禁止性規定,旨在將“馳名商標”回歸為一種法律符號。而擁有馳名商標的企業必須按此法規定,在5月1日前停止使用“馳名商標”字樣進行包裝和宣傳。


文字、圖形、字母等大家所熟知的可注冊的商標類型,在新《商標法》中則增加了一名新的成員—聲音商標。新《商標法》第八條規定,任何能夠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品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標志,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和聲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以作為商標申請注冊。
點評:聲音商標是非傳統商標中相對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如電影、電視、廣播廣告中的配樂,企業宣傳片中的配樂,產品APP應用或其他電子出版物、電子產品的啟動、背景音樂,公司網站的背景音樂等等。企業可以按照新法規定,申請注冊聲音商標,開展以聲音為媒介的營銷和市場宣傳,配合日趨重要的電子商務渠道,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獲得更好的市場效果。
新《商標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商標注冊申請人可以通過一份申請就多個類別的商品申請注冊同一商標。即同一商標圖樣可以在一個商標注冊證上申請指定多個類別,且只收取一件申請費用的申請模式。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商標注冊申請等有關文件,可以以書面方式或者數據電文方式提出。即允許申請人通過互聯網以電子方式向商標主管部門直接提交申請。
解讀:從“一標一類”到“一標多類”、從“紙質書面提交”到“數據電文提交”的轉變,不僅是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而且大大地減少了商標注冊費用、減輕了企業的負擔。
新《商標法》中規定,申請注冊商標審查時限自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收到商標注冊申請文件之日起9個月內審查完畢,符合有關規定的,予以初步審定公告。商標異議審查時限自公告期滿之日起12個月,經國家工商總局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異議復審審查時限自商標評審委員會接到復審申請之日起12個月,經國家工商總局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駁回復審審查時限是商標評審委員會接到復審申請之日起9個月,經國家工商總局批準可以延長3個月。
基于《商標法》四十四條提出的無效宣告申請,審查時限自商標評審委員會接到申請日起9個月,經國家工商總局批準可以延長3個月;基于《商標法》四十五條提出的無效宣告申請,審查時限自商標評審委員會接到申請之日起12個月,經國家工商總局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
點評:商標審查時限的設定,有助于企業更好的進行市場規劃和品牌拓展,也利于對品牌和創新的保護。
新《商標法》第七條第一款規定,申請注冊和使用商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商標代理機構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辦理商標注冊申請或者其他商標事宜;對在代理過程中知悉的被代理人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點評:誠實信用原則寫入新《商標法》,為商標有關行為提供了正確的指引,界定并禁止商標搶注行為,對商標申請人和使用人的身份資格、商標代理機構服務準則做出規范。實踐中,在商標執法或者裁決遇到依據法條找不到具體適用條款的情況下,誠實信用原則可作為法律依據。

新《商標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將他人注冊商標、未注冊的馳名商標作為企業名稱中的字號使用,誤導公眾,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處理。
點評: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一些不法經營者經常采用“搭便車”、“傍名牌”等違法行為達到侵占他人商譽、阻礙他人進入市場等不正當競爭目的,嚴重損害了誠實經營者的積極性,降低了市場效率和活力。“以他人注冊商標用作企業字號就是一種常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為此,新《商標法》設置商標和企業名稱沖突的解決條款,并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銜接,給予商標權利人更高層次的法律保護。”
新《商標法》第七章“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增加了商標侵權行為的種類,首次明確“正當使用”的具體情形,提高了商標侵權行政處罰和賠償的幅度、數額。罰款上限由違法經營額的三倍提高至五倍,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5萬元的罰款額上限由10萬元提高至25萬元,并新增規定對商標侵權行為的法定從重處罰情節。增加了懲罰性賠償規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權利人因被侵權受到的損失、侵權人因侵權獲得的利益或者注冊商標使用許可費的1到3倍的范圍內確定賠償數額;在上述三種依據都無法查清的情況下,法院可以酌情決定的法定賠償額上限從50萬元提高到300萬元。
點評:該章節條款的調整,目的是加大對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力度,遏制商標侵權行為發生。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存在的商標侵權代價小而維權成本高的現象也將得以改變。

新《商標法》第十九條、第二十條明確了商標代理機構的責任和義務;第六十八條列出了商標代理機構被嚴格禁止的行為。對違反規定的,明確了警告、罰款行政處罰,并將被工商部門記入信用檔案;情節嚴重的,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可以決定停止受理其辦理商標代理業務,予以公告。
點評:據了解,近年來我國商標代理機構迅速發展,現有數量1.7萬家,是10年前的20倍。與此同時,出現了商標代理市場供大于求、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同行之間惡性競爭、欺詐委托人錢財、惡意搶注商標等問題。新《商標法》在規范商標代理行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