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 楓
質檢總局通報今年一季度產品抽檢結果
● 柳 楓
今年一季度,國家質檢總局對國內生產的日用消費品、建筑裝飾裝修材料、農業生產資料、工業生產資料等產品質量進行了國家監督抽查,并通報抽查結果,其中多種產品因質量不合格上了“黑榜”。
2014年第一季度,國家質檢總局共抽查了上海、浙江、安徽、廣東等4個省、直轄市60家企業生產的60批次電熱水壺產品,對產品的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輸入功率和電流、耐潮濕、泄漏電流和電氣強度、非正常工作、機械強度、內部布線、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固體絕緣等15個項目進行了檢驗。
抽查發現,紅雙喜、雷凡、半球、浩特、龍力、Fushipu、康樂(均為“廣東制造”)等7批次產品質量不合格, 涉及到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耐潮濕、非正常工作、結構、接地措施、電氣間隙、爬電距離和固體絕緣項目。
國家質檢總局日前通報2014年第一季度手機充電器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羽博、萊盛隆、飛毛腿、柯瑪仕、愛德龍、海陸通等品牌產品上不合格名單。
2014年第一季度,共抽查了廣東、江蘇2個省的23家企業生產的28批次手機充電器產品。抽查發現有10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涉及到直插式設備、耐異常熱、電源端子傳導騷擾電壓、抗電強度、電氣間隙、爬電距離、接觸電流和保護導體電流項目。
國家質檢總局日前通報2014年第一季度吸油煙機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智島、chao ren等品牌產品上不合格名單。
2014年第一季度,共抽查了江蘇、浙江、廣東等3個省80家企業生產的80批次吸油煙機產品。抽查發現,有1批次產品抽檢樣機由于電機接線錯誤,導致機器不能正常工作。有5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涉及到發熱、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結構、非正常工作、空氣性能、電氣間隙、爬電距離和固體絕緣項目。
國家質檢總局日前通報2014年第一季度床上用品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經檢驗,有5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涉及到纖維含量、耐摩擦色牢度、耐酸汗漬色牢度、耐堿汗漬色牢度項目。其中,4批次產品纖維含量項目不合格,涉及湘潭市華藝被服有限責任公司的床單(規格型號210cm×110cm生產日期/批號2013-07)、汩羅市弼時福利有限公司的“原式”被套(規格型號1500×2000mm生產日期/批號2013-12)、湘潭市城廓家紡服飾有限責任公司的床單(規格型號210cm×110cm生產日期/批號2012-07)、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夢韻床上用品實業有限公司的“夢韻”單人短枕(床上用品枕套)(規格型號45×70cm生產日期/批號2012-12)。纖維含量與標稱含量不符或無纖維成分標識將直接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國家質檢總局日前通報2014年第一季度安全帽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有6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
2014年第一季度,共抽查了北京、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廣東等10個省、直轄市80家企業生產的80批次安全帽產品,包括普通型安全帽和特殊型安全帽2個品種。抽查發現6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涉及河北安電電力器材有限公司、河北鑫超電器有限公司、海門市金野勞保用品有限公司、淮北星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揭陽市威武塑膠有限公司、揭陽市榕城區榮裕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企業。主要不合格項目為沖擊吸收性能(高溫、低溫、浸水)、耐穿刺性能(低溫、浸水)等。
國家質檢總局日前通報2014年第一季度壁紙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有9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
2014年第一季度,共抽查了上海、江蘇、浙江、湖北、廣東等5個省、直轄市60家企業生產的60批次壁紙產品。經檢驗,9批次產品吸水性項目不合格,涉及蘇州華爾美特裝飾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沃萊菲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寧波元隆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寧波博藝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廣州市天瑞琪森墻紙有限公司、惠州市美蒂裝飾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壹晨紙塑有限公司、廣州市歐堡壁紙有限公司、東莞市愛瑞奇墻紙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抽查中還發現,個別產品還被檢出濕潤拉伸負荷項目不合格。

國家質檢總局日前通報2014年第一季度童車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Laguna 16 Girls、巨鳴、Pirabike、福貝貝、棟馬、RoyalBaby等品牌產品上不合格名單。
2014年第一季度,共抽查了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7個省、直轄市118家企業生產的118批次童車產品,包括兒童自行車、兒童三輪車、兒童推車、嬰兒學步車及其它玩具車輛5個品種,對產品的機械物理性能、燃燒性能、遷移元素、產品標識等四大類124個項目進行了檢驗。抽查發現8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涉及到動態耐久性試驗、可觸及的危險銳利尖端、防撞間距、動態強度、產品標識中的適用年齡項目。
國家質檢總局日前通報2014年第一季度農藥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有10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
2014年第一季度,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陜西等17個省、直轄市210家企業生產的210批次農藥產品。抽查發現有10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涉及黃驊市綠園農藥化工有限公司、河北金德倫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綠海農藥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寧國市朝農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安徽省瑞特農化有限公司、百農思達(山東)農用化學品有限公司、鄒平縣綠大藥業有限公司、山東九洲農藥有限公司、湖南永豐化工有限公司、成都年年豐農化有限公司等企業。主要不合格項目為啶蟲脒質量分數、高效氯氟氰菊酯質量分數、水分質量分數、pH值、乳液穩定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