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井陽
(天津天鐵冶金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煉鐵廠,河北涉縣056404)
天鐵2 800 m3高爐長期穩定生產實踐
胡井陽
(天津天鐵冶金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煉鐵廠,河北涉縣056404)
總結了天鐵2 800 m3高爐長期穩定生產實踐情況。通過加強原燃料管理、強化爐前出鐵、工長操作標準化、控制適宜的理論燃燒溫度、合理的熱制度和造渣制度、加強鐵口維護等措施,使各項經濟指標得到改善,煤氣分布合理,爐缸工作均勻活躍,保障了高爐的長期穩定順行。
高爐;生產;實踐
天鐵2 800 m3高爐設有30個風口,3個鐵口,采用燒結礦及焦丁分級入爐,串罐無料鐘爐頂,本體全薄壁冷卻和水冷爐底,聯合軟水密閉循環冷卻系統,3座頂燃式熱風爐等先進技術。結合大高爐的操作和管理經驗,通過加強原燃料的跟蹤和管理,使操作制度不斷調整優化,管理數據精細化,使高爐處于良好的冶煉狀態,長期穩定順行。
2.1 燒結礦質量的改善
針對燒結礦強度和粒度波動大的問題,對燒結燃料配比進行調整,由焦粉加煤粉按比例混合使用調整為全焦粉,通過厚料層操作,混合料加熱水和通蒸汽等手段提高質量,轉鼓指數從76%提高到78%,粒度均整,返礦率不大于2%;燒結礦噴灑鈍化劑,降低入爐的低溫還原粉化率。高爐主要經濟指標見表1。
2.2 加強焦炭質量跟蹤
焦炭在高爐冶煉中起著發熱劑、還原劑和料柱骨架三大作用,焦炭質量對煤氣分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對焦炭質量跟蹤尤為重要,通過與焦化廠建立信息交流平臺,當焦炭的配煤比發生變化或操作參數調整時,及時通知高爐,高爐對調整后的焦炭從槽下進行追蹤,觀察焦炭的粒度、顏色、均勻度的變化,結合高爐各參數的變化進行操作調整,并結合高爐爐缸各測溫點變化和水溫差的變化進一步做負荷調整。
2.3 加強篩分,穩定入爐粒級
高爐反應屬于氣固移動床反應,大量粉末入爐,易使塊狀帶透氣性惡化。篩下燒結礦分為0~5 mm,5~15 mm及15~50 mm三級,采取分級入爐,燒結礦<5 mm的粒級進入返礦倉,返回料場重新混料。

表1 2013-09—2014-06期間高爐主要經濟指標
焦炭篩孔的擴大,從原來的20 mm擴大到25 mm,使焦炭的粒級均勻,料柱的孔隙度增大。大量10~25 mm粒級的焦丁隨礦石混裝入爐,降低塊狀帶和軟熔帶的壓差,也對大塊焦的氣化反應起到保護作用,焦丁比達到40 kg/t,使高爐透氣性增加。
3.1 上部制度調整
高爐裝料制度的核心是布料模式,通過對布料矩陣的調整來調節中心與邊緣煤氣流的比例。高爐自開爐以來一直采用中心加焦的布料制度,發展中心抑制邊緣為主。這種布料制度也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指標,但煤氣利用率差、燃料比高、抗力差,爐缸中心易堆積,對焦炭的依賴性較大。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決定采取平臺+漏斗的布料制度,布料矩陣為料線1.3 m→1.2 m,布料最大傾角41°→40.5°,形成了中心開放,邊緣適當發展的布料制度。加之大礦批,礦批由66 t提高到72 t,控制中心氣流過分發展,改善煤氣利用率,煤氣利用率從44%提高到49%左右。調整后的布料制度克服了中心加焦布料制度的弊端,保證了爐況沒有較大的波動。
3.2 下部制度調整
高爐下部調劑是基礎,只有足夠的鼓風動能,才能活躍的爐缸,獲得初始煤氣流的合理分布。初期使用25+Φ120 mm和5+Φ110 mm的風口,風量偏低,導致邊緣氣流發展,邊緣也易出現管道,嚴重時會出現翻料現象。高爐采取擴大風口面積,增加風量。分兩次調整為24+Φ120 mm和6+Φ130 mm的風口。調整后風量從4 450 m3/min到4 900 m3/ min,鼓風動能達到100~110 kW,風口風速達到265 m/s,風口回旋區深度達到1.5 m左右。爐缸工作均勻活躍,煤氣分布合理穩定,為高爐長期穩定順行打下基礎。
采用高風溫-高富氧-大噴煤相結合的方式,可均衡風口前理論燃燒溫度。經驗表明:富氧每增加1%,風口前理論燃燒溫度升高46℃,噴煤量可增加15 kg/t;風溫提高100℃,風口前理論燃燒溫度升高60℃,噴煤量可增加30~40 kg/t。風口前理論燃燒溫度過低,渣鐵熱量不足,流動性差,給冶煉過程帶來困難,過高SiO2揮發,高爐透氣性指數下降影響順行。通過高爐冶煉實踐探索,六號高爐風口前理論燃燒溫度控制在(2 000±20)℃為宜。
2 800 m3高爐有南北2個出鐵場,3個鐵口,高爐正常生產時采用2#和3#鐵口對角出鐵。鐵口深度日常生產控制在2 800~3 200 mm,出鐵時間控制在90~120 min。燒結礦品位從55%下降到53%,高爐生成的渣量增大,出鐵時間明顯變長,鐵口不易維護。為此在渣鐵排放和鐵口維護兩方面制定了嚴格的操作標準:零時間間隔出鐵和重疊出鐵,鐵口40 min不下渣,馬上組織開另一個鐵口;時間間隔打泥,使壓入炮泥在爐缸內易形成泥包,提高泥包處炮泥的致密度,保證鐵口易開,避免燒鐵口作業;嚴格控制打泥量,確保鐵口深度在規定范圍內。
2 800 m3高爐是天鐵第一座大高爐,高爐工長轉變小高爐的經驗粗放型操作觀念,向標準化、精細化、數據化型轉變:遵循操作方針,穩定參數,結合各班實際精心操作;每天每班實行定產制,尋求合理的操作制度和合理的操作爐型;加強爐溫和煤氣流的發展趨勢管理,通過各參數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加強各崗位工作的協調,對外加強溝通聯系,及時做出調整,避免和減小外圍因素對爐況的影響。
合理的熱制度和造渣制度對爐況長期穩定順行非常重要。長期爐溫、物理熱偏低會導致爐缸堆積,不易接受風量,爐況出現難行。目前在熱制度的控制上,鐵水物理熱從1 500℃提高到1 520℃,[Si]由0.25%~0.35%提高到0.30%~0.40%,4 h綜合焦比相差2 kg以內,避免爐溫的波動,穩定軟熔帶位置,減少渣皮脫落,形成穩定氣流分布。嚴格控制爐渣成分,MgO含量8%~12%,Al2O3≤15%,二元堿度由1.15倍提高到1.20倍,爐渣的穩定性增強 。從生產實際看,此次熱制度與造渣制度匹配合理。
原燃料質量穩定是高爐煉鐵的基礎,只有穩定的原燃料條件,高爐才能長期穩定順行。大高爐操作與小高爐的粗放型截然不同,必須數據化、標準化、精細化,這是大高爐操作的方向。合理的上下部制度使得高爐的穩定性增強,煤氣分布合理,爐缸工作均勻活躍,爐況得以長期穩定運行。
Long-term Stable Production of Tiantie 2 800 m3BF
HU Jing-yang
(Iron-makingPlant2,TianjinTiantieMetallurgyGroupCo.,Ltd.,SheCounty,HebeiProvince 056404,China)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ractice of long-term and stable production of Tiantie 2 800 m3BF.Various measures are taken such as enhancing raw material management,strengthening tapping operation at cast house floor,standardizing foreman operation,controlling proper theoretical combustion temperature,reasonable thermal system and slag-building system and enhancing taphole maintenance to improve economic indices.Gas distribution becomes more reasonable and hearth works more uniformly and actively.The long-term,stable and smooth running of the blast furnace is ensured.
blast furnace;production;practice
10.3969/j.issn.1006-110X.2014.06.005
2014-06-10
2014-06-27
胡井陽(1985—),男,主要從事冶煉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