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3月13日彭博社報道,經過30年的增長,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止步不前,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則已經開始下降。
降幅最大的是歐盟市場,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歐盟進口商品中來自中國的比例已經從2010年的18.5%降至16.5%。在美國,中國商品的比例過去五年一直維持在19%左右。
由于工資上漲、貨幣升值,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已經削弱,越南和孟加拉等低成本國家在T恤和鞋子等產品上競爭力顯現。而2月份出口總額意外下降,讓中國面臨的挑戰更加復雜,這一趨勢凸顯中國政府需要在半導體芯片、醫學影像、飛機等高科技領域打造競爭力。
自2005年7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大約35%,工資水平過去10年上漲了兩倍,且中國的勞動力規模開始萎縮。根據中國官方數據,中國工作年齡人口總量2012年開始下降。美國的一項估算數據顯示,中國15-39歲年齡段人口過去五年減少3500萬,而這個年齡段的人口正是服裝鞋帽和玩具等出口商品的生產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