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隱性債務超過20萬億的消息讓人平添一種老無所依的擔憂。最近又有新的統計數字,得出養老金的個人賬戶空賬已經接近3萬億。
點評:雖然這些數字看起來聳人聽聞,但他們背后的含義值得推敲。中國養老保險的實質問題不在于隱性債務和個人賬戶空賬的數額大小,經濟增長能否維系、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才是根本。
中國目前實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是積累制和現收現付制度的混合,而實際操作上,支付養老金卻是現收現付,因為個人賬戶每年都有一部分被挪用到統籌賬戶中去,即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的結合。這樣做的目的,本是為了結合現收現付公平的優點,以及積累制有效率的優點。而結果卻不盡人意,由于養老保障人群的人為劃分,使得公平和效率都沒有得到有效保障。對7億農民而言,除去每月80元的養老金,他們基本上是依靠自己和家庭來養老。從效率的角度來看,養老保險相當于強制儲蓄,收益很低,而且個人賬戶事實上的空帳運行使得積累制成為空談;從公平的角度來看,年輕時收入較低的農民以及城市未就業人口,在年老時恐怕會面臨更大的養老問題,因此需要他人和社會的更多支持和幫助,結果這部分人群卻更依靠自給自足的個人養老。
作為基本的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平應當是一個基本的考慮基準,理論上來講,一個社會的所有公民應該參加同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除卻公平問題,中國的養老問題主要靠的還是經濟增長。在目前的養老保障制度下,收入需要在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完成代際間的轉換。養老問題的本質是當代人生產的財富多少,以及財富如何在當代人之間分配。只要當代人能夠生產出足夠多的財富,獲得足夠多的收入,并保證收入分配合理,養老保障本身便不會成為一個問題。但在維持經濟增速穩定向前的基礎下,必須努力消除社會各方面的不公平和不透明,如不解決,雖然目前經濟增長很快,財政可以支持老年人的退休金,但一旦面臨經濟下滑的風險,不公平和不透明會帶來嚴峻的社會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