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對3月16日公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簡稱《規劃》)進行解讀。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在會上介紹,《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目前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公安部會同國家統計局對戶改政策進行研究預測,1億左右人口落戶城鎮的目標是符合實際的,也是切實可行的。
點評:《規劃》公布意味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正式啟動,戶籍制度改革作為新型城鎮化配套政策之一,修改完善后預計將很快出臺。實現1億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是我國新型城鎮化規劃中的一個核心目標。這一目標能否如期完成,除戶籍制度改革,還涉及住房、勞動就業、技能培訓以及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公共服務的緊密配套。
城鎮如何接納1億人口,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某種意義上看又是一個“偽命題”。去年我國城鎮人口有7.3億,其中包含農民工2.69億人。本輪戶籍改革及新型城鎮化實行“存量優先”原則,未來城鎮新增1億人口落戶,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城鎮準備接納1億人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數以億計的農民工,他們雖然早已成為中國產業工人的主體,卻未能或很少享受城鎮居民的待遇。城鎮接納1億人口,不只是一個解決城鎮戶口的問題,而是涉及農民工如何安居樂業,其子女如何融入城鎮學校,其家庭如何融入社區,整個農民工群體如何融進城市社會的大問題。
由此可見,未來新型城鎮化真正的難點、難啃的“硬骨頭”也就浮出水面——如何讓義務教育、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包括1億人在內的全部城鎮常住人口。抓住了新型城鎮化的關鍵,就可以避免重走老路。本輪城鎮化必須力戒重演新一輪的“圈地運動”,引進投資、解決就業、產業升級等等,都不能成為破壞環境、毀壞耕地、損害農民合法權益的理由,因為以粗放城鎮化道路的代價我們再也支付不起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