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懷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指導我們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綱領性文件。《決定》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對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進行了新的部署。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開行”)全系統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自覺用全會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增強改革創新的意識和攻堅克難的勇氣。開行將以完善架構和提升治理水平為目標,以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為導向,以促進可持續穩健發展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和各項要求,為促進全面深化改革貢獻力量。
一、發揮金融創新作用,助力經濟體制改革
《決定》提出,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開行應充分發揮金融創新在優化配置資源方面的作用,助力國家宏觀調控,服務國家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助推區域協調發展。
促進資源優化配置。作為國家的政策性銀行,開行必須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宗旨,以中長期投融資為手段,依托國家信用,通過市場化運作,緩解經濟社會發展瓶頸的制約,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增強經濟競爭力。要把中長期投融資優勢與政府的組織協調優勢相結合,推動市場建設、信用建設、制度建設,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創造條件。進一步服務于政府職能轉變和投資體制改革,加強銀證、銀企合作,整合政策、財政、土地、金融、行政等資源,培育能夠調控和有效配置資源的市場,打通融資瓶頸,為商業銀行和社會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創造條件。加快新形勢下投融資模式創新,構建市場型、混合型、政府型等不同類別的多元投資主體和運行主體,推動地方政府有序退出競爭性領域,把有限的公共資源更多地向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傾斜。
助力國家宏觀調控。開行深刻認識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密切關注國家宏觀政策導向,在穩定市場預期、維護經濟穩定中,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一是強化金融對資源配置的引導和杠桿功能,做好信貸政策與國家財政、貨幣、區域、產業等政策的協同配合;二是完善差別化管理,建立積極支持類、有扶有控類、限制退出類行業名單;三是完善上下游業務配套機制,使規模資源更多地向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重點領域傾斜,以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家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
助推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關系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是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并積極謀劃的重大戰略問題。開行本著“政府熱點、雪中送炭”的原則,把服務區域協調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統籌考慮東中西部地區發展特點,加大融資融智支持力度,先后助推一大批重點區域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推動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發揮主力銀行骨干作用,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
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決定》提出,“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對我國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城鎮化,從戰略和全局上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今年3月,又頒布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開行作為我國中長期投融資和城鎮化建設的主力銀行,堅持規劃先行、改革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城鄉統籌、產城結合、環境友好、金融支撐的支持思路,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提升服務能力,助力解決“三個1億人”問題,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發揮骨干作用。
創新投融資體制。新型城鎮化建設涉及戶籍、土地、資金、體制機制等多個領域改革,尤其需要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開行積極創新投融資體制,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一是配合地方做好融資規劃編制、債務風險防控、多元主體建設、融資模式設計、建設資金落實等工作,推動建立多元化、可持續、低成本、中長期以及規范透明的城鎮化資金保障機制。二是主動加強與各地政府的規劃合作,累計參與國家和省市縣級城鎮發展規劃上千個,促進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科學化水平。特別是積極推動融資規劃,對金融、財稅、土地等各類資源和資產進行整合,制定多元化融資方案。三是通過融資推動建設良性運轉的制度、規則和體系,共同構造承接城鎮化貸款的市場化融資平臺,創新完善貸款“借、用、還”三位一體機制,支持以投資補助、公私合作(PPP)、興建—經營—轉讓(BOT)等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方式參與城鎮化建設項目,促進政府和投資方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增強持續融資能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今后,開行還需結合當地實際,積極創新多元化的投融資模式,探索通過設計城鎮化基金、發行城鎮化債券、推進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ABS)、開展融資租賃等方式,拓展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渠道。
圍繞戰略任務突出服務重點。今后開行將確保每年發放貸款的60%以上投入新型城鎮化建設。一是重點支持中西部城市群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城際和中心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公路網建設、綜合樞紐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二是完善城鎮功能,加大對保障性住房、教育、文化、節能環保、養老和健康服務業等領域的支持。特別是在棚戶區改造領域,開行在今后5年每年將發放不低于1000億元的專項貸款支持納入國家計劃的棚改項目。三是強化城鎮化的產業支撐,支持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把支持城鎮化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梯度轉移結合起來,發展服務業,促進創業就業。四是支持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投入,保障糧食安全,促進城鄉統籌,提高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質量。
推動資源整合,管控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一是促進市場在資源分配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銀政、銀企合作,整合政策、財政、土地、金融、行政等五大資源,為商業銀行和社會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創造條件。二是規范發展現有融資平臺,重組構建市場型、混合型、政府型等不同類別的城鎮化多元投資主體和運行主體,積極探索“統一評級、統一授信、統借統還”,配合把地方政府性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有效管控風險。
三、發展普惠金融,促進社會建設發展
《決定》提出要發展普惠金融等一系列旨在完善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的要求,這對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意義重大。民生離不開金融支持,“人人享有平等融資權”,要做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關鍵在于運用市場化方式,培育市場化機制,實現民生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支持棚戶區改造與保障性安居工程。居者有其屋,是千百年來的社會理想。開行從支持棚戶區改造起步,在銀行業率先探索緩解百姓住房難的金融方法,從規劃合作入手,推動各地合理安排建設計劃,做好項目對接。一是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的原則,在加大貸款支持力度、拓展支持領域的同時,規模資源適度向中西部地區傾斜。二是加強項目管理和進度跟蹤,確保業務合規操作,落實風險防控措施。三是通過融資推動,支持全國住房保障體制建設,構建適應國情的住房體系,為推進實施好這一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惠及億萬人民群眾的重大民生工程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在多年的融資實踐中,開行開創城建項目“打捆貸款”的“蕪湖模式”、“大額融資、統借統還”的“天津模式”,探索以軟貸款破解遼寧棚戶區改造難題的“遼寧模式”,形成了一套有開行特色、行之有效的運作模式和方法。
探索多種融資模式支持扶貧開發。針對扶貧攻堅任務艱巨、資金不足等問題,開行探索金融創新支持扶貧開發的創新思路、合作機制和實施模式,加快推進扶貧開發工作。配合國務院扶貧辦、國家民委等部門及地方政府扶貧政策,加強與財政性資金的協同,探索支持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的新思路與新模式,研究捐贈資金和信貸資金相結合,融資、融智、融商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一步加強支持力度,解決與貧困群眾切實相關的教育、醫療、飲水、交通等生活難題,努力實現脫貧致富。
推動民生業務穩健發展。國家發展的戰略重點在轉向民生領域,開行的戰略重心已從“兩基一支”的單極發展轉向增加支持民生業務的雙極發展。加快戰略重心向小微企業、“三農”、水利、醫療衛生和教育等民生領域轉移,這是新時期開行的使命。
四、服務國家經濟外交戰略,支持企業“走出去”
《決定》提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為貫徹實施國家“走出去”戰略,開行注重運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全球有效配置我國的資本、產業和市場,建立全球開放風險的對沖機制,實現國家開放的綜合效益最大化;促進多邊金融合作,為國內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鋪路搭橋;推動國際資源合作,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實現與合作國互利互贏、共同發展。
樹立全局意識和長遠眼光。服務國家戰略是開行開展國際合作業務始終堅持的原則。多年來,開行深入貫徹中央精神,把國際合作業務放在我國城市化、工業化、國際化進程加快的大趨勢下來謀劃,圍繞國家核心利益主動開展工作,牢牢把握全球產業布局、貿易格局、經濟力量對比和全球治理結構面臨深刻調整的機遇,積極推動在全球范圍的業務布局。今后,開行需進一步抓住國際產業結構大調整的機遇,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通過服務“走出去”戰略,帶動我國重大裝備等出口以及過剩產能轉移,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和優勢,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創造有利條件。
做好國際合作項目的開發與推動工作。在國際合作業務方面,要緊密圍繞國家安全和發展兩個戰略目標,做好國際合作項目開發和推動工作。一是支持周邊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中資企業參與周邊能源資源開發、項目投資和工程承包,支持境外經貿園區開發和建設、設備出口以及產能轉移,促進境內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二是積極推進境外人民幣貸款業務,擴大發行境外人民幣債券,推動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及地區的投融資使用。三是加大與境內外金融機構的雙邊和多邊合作,創新和深化合作機制。四是通過聯合融資、人員交流等方式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和銀行同業的聯系與合作。
增強國際規劃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開行與合作國政府及有關部門建立長期規劃合作,通過規劃達成共識,有針對性地發掘和構造項目。要按照市場化的原則設計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為合作國提供符合其經濟社會特點的發展規劃咨詢。進一步通過商業化投融資,支持合作國基礎設施、農業、民生、能源等領域的發展,既能夠實現項目的商業可持續性,又能夠促進合作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作者:國家開發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責任編輯:吳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