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雄獅


中國家族企業迎來交接班高峰。富二代在中國社會上位的結果,是“高帥富”與“白富美”的誕生。雖然并非個個高帥,但在人們心中,富二代仍有一個大致的標準像:海外名校商科畢業,出入豪車代步、名牌傍身,二三十歲已任家族企業高級職位,調度數以億計的現金。但是,富二代接班,除了表面的風光,也暗含了二難的矛盾和抉擇。
家族企業交接班:傳男還是傳女?
三全食品在陳澤民長子陳南的主導下,開設“有知有味”中式快餐店,嘗試在速凍食品之外延伸產業鏈。李兆會繼承家族企業后,則先受讓中色股份所持民生銀行股份,成為民生銀行第十大股東,之后又先后增持、出讓民生人壽股權,玩資本的手法與其父李海倉的專注實業完全不同。年輕而受過良好教育的富二代加盟,為不少家族企業帶來了新的活力與商業模式。
除了男富二代,女富二代在接班人中似乎更為顯眼。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和宗申集團總裁左宗申因為兒子年紀實在太小,只好先培養女兒接班。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的兒子早夭,大女兒又因幼時發燒,智力受到損害,因此,接班的重擔就落到了二女兒楊惠妍身上。另外,還有兒子不愿接班,或能力不濟,家族的未來只好由女兒來扛的情況。匯源集團朱新禮的公子朱勝華,只在家族企業上了一年班,就感到興趣索然,改去打高爾夫,成績還不錯,再也不愿接班。
當年,尹索微跟著年過七旬的父親尹明善第一次以“力帆集團董事”身份公開亮相時,只有24歲。像尹索微一樣,大多數女繼承人都是80后,這意味著她們30歲前就被決定了未來50年的人生道路。有的甚至更早。碧桂園的繼承人楊惠妍自13歲就開始旁聽父親的董事會會議。父親常在會議結束后對年幼的女兒講解管理技巧。
事實上,在30歲以前,女繼承人們能做的事也相差無幾:出國留學,攻讀管理、金融或者與家族企業主營項目相關的學科,回國后被安排入讀商學院,廣結人脈,接通地氣。
二代接班試圖跳出一代影響
一代企業家更愿意從事制造業和房地產兩大行業,尤其是制造業,房地產居第二,相比這兩個產業,服務業、信息產業和金融業,老一代企業家的興趣點不大。
與老一代企業家不同的是,第二代最喜歡從事的正是金融業,跟一代企業家一樣,二代對房地產的興趣也比較濃厚,而對于老一代從事的制造業,二代表現出來的興趣卻不是很大。
一份《民企二代生存現狀調研報告》顯示,72%的“富二代”認為現在和父輩時代的成功模式有很大不同,49%的“富二代”不贊同父輩的經營理念。對于企業的管理模式與商業模式,半數二代與父輩的“老路子”存在著一定差異。這也就決定了多數家族企業在二代接手后,或將走上一條不同于父輩在位時的發展道路。這雖然給企業繼續發展的穩定性帶來了考驗,但企業的轉型升級,也可能在二代的手里得以完成。
中國民營企業的接班人大多具有國外留學背景或在國內名校獲得學位,視野開闊,多數具有領導特質,但與“草根”父輩相比,他們缺乏第一線生產、營銷、建廠房、搬貨品、搞推銷等市場磨煉,多數是大學畢業后進入企業擔任高管,或由一般公務員等轉入企業,在企業里面其身份特殊,沒有過多壓力、委屈。
另外,與父輩創業時一群患難兄弟相輔佐不同,大多數接班人的朋友圈子是酒肉兄弟,且受網絡影響深刻,具有內心孤獨、自主感受強烈等特質。富二代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富二代們,既沒有兄弟姐妹,與同齡的普通人之間也較難達成融入感—普通的絲們天天談論房子和車子,他們的興趣點則可能是下一波投資重心該放在金融還是新能源上,圈子更是他們進行自我培養、提高社交情商的主要方式。
受教育程度方面,從《新財富》的統計看,中國頂級富二代的教育背景堪稱光芒耀眼,其整體受教育水平遠非一般群體可及。英美兩國的牛校幾乎沒有富二代們進不去的,以這些學校申請難度、繁重課業、畢業高要求的特點來看,聲色犬馬之徒是斷難混到文憑的。比如,葉澄海兒子葉宇翔在耶魯大學拿下工商管理碩士,并獲得美國國籍。吉利汽車李書福的公子李星星畢業于牛津大學。
中國的創一代多出身草莽,獲益于處處充滿市場空白的歷史契機,以幾個拳頭產品或是“一招鮮吃遍天”的模式,赤手空拳打下了江山,他們的經驗、閱歷和領導力更多拜商場實戰所賜,這與其子輩起步于高學歷的精英教育模式形成了極大反差。
過半二代不愿接班
“我們這些二代感覺壓力空前巨大。”不少二代民營企業家表示,壓在他們肩上的,不但有是否接班、能否接班的壓力,還要應對來自外界的種種質疑和非議,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承擔起企業的生死存亡。
1980年出生的寧波人和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建光雖然從父親手中取得了總經理的職位,但讓他擔心的是,接班后企業效益如果提升,別人認為是父輩功勞;企業如果平穩運行,別人認為二代不思進取,躺在父輩開創的基業搖籃里享清福;如果企業走下坡路,自己就會被認為是敗家者。在當地,一位“80后”年輕人從父親手中接過企業后,兩三年間虧損數千萬元,情緒十分低落。
“企業一直都是父親一人獨大,他聽不得我們的不同意見。比如他喜歡買設備蓋廠房,我更偏向于保證流動資金的充裕。這些矛盾不但在我們的工作中發生,還直接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浙江錦港紡織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麗含說。據這位剛剛接班的女孩子說,為了企業發展跟父親拍著桌子大吵是常有的事情。除了父輩的壓力,在家族企業中,許多“一代”的創業團隊是由親戚組成的,企業內部有著許多剪不斷理還亂的復雜關系,這讓二代民營企業家無所適從。
不少人認為,二代民營企業家的壓力不僅來自家庭內部、外人的眼光,也來自整個社會。浙江慈溪市庵東鎮商會會長應永軍說,社會上普遍將“民企二代”叫“富二代”,認為他們的生活內容就是花天酒地、奔馳寶馬,會習慣性地用有色眼鏡看待他們的生活,只看到這些孩子光鮮的一面,卻看不到他們很多人灰頭土臉地在家里的工廠埋頭苦干,不知道他們為了拉業務滿世界跑,甚至有錢也沒有時間花。這些偏見給二代民營企業家們造成很大心理壓力。
資料來源:《新財富》、《經濟觀察報》、搜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