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磊英
多年以來,感召于“野人”的神秘召喚,令我對神農架充滿無限向往。今天,終于在這個霜凝秋凍的季節里,踏上了神農架的圣土,融入了神農架的情韻里。
神農架之神奇和古老,在于她的氣勢磅礴和博大精深。相傳因炎帝神農在此“架木為梯”上山采藥而得名。有資料顯示,神農架在億萬年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億萬年的造山運動,才使得她隆起成為現在的“華中屋脊”。這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6座。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神農架成為第四季冰川時期各種動植物的避難所和棲息地,她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自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自喜馬拉雅山的所有動植物。因此而被世人譽為“物種基因地”、“天然動物園”和“綠色寶庫”。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專家學者到神農架揭秘探險?有多少丹青妙手到神農架潑墨揮毫?有多少文人墨客到神農架吟文賦詩?有多少游人俠客為神農架情醉神迷?
突兀于華中地區的神農架,重巒疊嶂,谷深壑險,群峰蒼翠,林海蒼茫,溪流縱橫。她是以秀綠的亞高山自然風光、多樣的動植物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主題的森林生態旅游區。其主要旅游景點有:神農頂、風景埡、板壁巖、瞭望塔、小龍潭、大龍潭、金絲猴嶺等。
站在大樹之下,望著秋葉飄落,仿佛是無數生命的精魂獻身大地。落葉紛至沓來,那些無名的小野花、小野草、小野果、小植物都卑微地染滿秋色,渲染著神農架層林盡染、五彩斑斕、美不勝收的情韻。以蔥綠的巴山冷杉為代表的常綠喬木賦予了神農架勃勃生機,火紅的楓葉點燃了神農架的激情,金黃的野菊花點綴著神農架的嫵媚,淺黃的落葉松平添了神農架的魅力,繽紛的落葉盡顯了神農架的季節風采……無論技藝多么高超的調色大師都調不出神農架之秋的色彩,無論多么非凡的神筆妙手都畫不出神農架之秋的神韻,無論多么博學的語言大師都描繪不盡神農架之秋的美麗。置身于秋天的神農架,如同融入仙境,給人一種“人在山中走,如在畫中游”的神秘愜意之感。
置身于神農架的山腳下,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撞響三通鐘,擂響九通鼓,帶著感恩的心,向自然始祖頂禮膜拜。面對這座氣勢恢宏、蒼蒼茫茫、神奇瑰麗的自然王國時,人顯得是多么的卑微與渺小!來到神農架,如果僅是帶著人類的好奇、樂趣和偏見而來探尋“野人”,這又是何等的幼稚和可笑?
仰望千年衫王古樹,她并不顯老態,依然枝繁葉茂,風姿綽約,生機勃勃,樹冠高大,周正圓渾,直抵云霄。她不像樹中的垂垂老者,而像偉岸的樹中壯年。樹干要六七個成年男子合抱才能圍住。我們帶著“大樹之下好乘涼”的祈愿,虔誠地繞樹而轉,用手觸摸那已經被游客觸摸得油光锃亮的裸露樹冠,期盼千年衫王能賜給我們靈氣,讓我們把平安、健康、幸福和吉祥都一起帶回家。
神農谷的山澗里,彌漫繚繞的云霧交織在一起,形成了變幻莫測的云海。那像霧、像雨、又像風的奇妙風景帶著神秘與妖嬈,令我們疑是誤入了仙境,陶醉得禁不住想置身其中,讓那飄渺的云霧洗去我們紅塵的世俗和浮躁,在飄飄欲仙的陶醉里讓思想沉淀,讓靈魂升華。
腳踏神農架的圣土,感覺自己就是山的女兒,是“野人”和野獸的同類,是一個真正的“野人”,而那“野人”的秘密就聚集于自身。仿佛這里所有的山語、石話、樹音、泉聲、鳥鳴……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是詩,是畫。在這里,哪怕是隨意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觸、一碰都是畫中的風景,是藝術之美,是真善美的化身。
我多想挽住大自然的詩情畫意,棲息在神農架的青山綠水之中,感受大山的謙遜,享受純天然氧吧的滋養,與世無爭,與人無爭,與紅楓一起共舞神農架的秋風,與松鴉一起叫醒神農架的黎明,與野人一起收割神農架天邊的白云……
未曾離開神農架,就期盼能再次投入她的懷抱,領略她的風情神韻與無限風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