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長友,徐秀軍,魏利濱,羅勝鐵
(1.唐山學院 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系,河北 唐山063000;2.唐山職業(yè)技術學院 化學教研室,河北 唐山063000)
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種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絮凝、增稠、減阻、粘結、阻垢等性能優(yōu)異,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水處理、采油、造紙、涂料等行業(yè)[1-4]。相對分子質量是影響聚丙烯酰胺應用性能的重要因素,高分子量和超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作絮凝劑或油井堵水、驅油等;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則主要應用于選礦、紙張增強與施膠、粘合劑、分散穩(wěn)定劑、高分子乳化劑等方面[5-6]。由于丙烯酰胺單體聚合活性很高,所以制備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較為困難。本實驗以丙烯酰胺為聚合單體,過硫酸銨為引發(fā)劑,甲酸鈉為鏈轉移劑,采用水溶液聚合法進行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合成,探討單體濃度、引發(fā)劑濃度、鏈轉移劑用量、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等因素對產物分子量的影響。
丙烯酰胺(AR,天津市光復精細化工研究所),過硫酸銨(AR,天津市永大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甲酸鈉(AR,天津市光復精細化工研究所),甲醇(AR,天津市永大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無水乙醇(AR,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2.1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將安裝有攪拌器、恒壓漏斗、氮氣導管、溫度計和冷凝管的四口燒瓶置于恒溫水浴中,加入丙烯酰胺、甲酸鈉和蒸餾水,在通氮氣的情況下將水浴加熱到30℃,攪拌使丙烯酰胺單體和甲酸鈉充分溶解。然后逐漸升溫至聚合溫度,滴加過硫酸銨溶液,1 h滴加完畢,恒溫反應2 h。將所得產物倒入盛有甲醇的燒杯中,邊倒邊攪拌,沉淀出聚丙烯酰胺,抽濾并用甲醇洗滌后,于30℃干燥。
1.2.2 聚合物粘均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
測試方法按GB17514-1998規(guī)定進行,并按[n]=3.73×10-4Mv0.66計算聚合物的粘均相對分子質量。
控制引發(fā)劑過硫酸銨加量為0.1%,鏈轉移劑甲酸鈉用量為20 mg/L,反應溫度為80℃,反應時間為2 h,改變丙烯酰胺單體加量,按照1.2.1所述方法進行實驗,得到單體加量與聚丙烯酰胺粘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單體加量與聚丙烯酰胺粘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
由圖1可知,丙烯酰胺單體濃度較低時,粘均相對分子質量隨單體濃度的增加而增大,此時,單體濃度的增大有利于聚合反應的進行,隨著單體濃度的繼續(xù)增大,體系中聚合反應熱(聚丙烯酰胺聚合熱約為82 kJ/mol)不能及時移走,使局部反應溫度過高,引發(fā)速度加快,出現(xiàn)交聯(lián),聚合物粘均相對分子質量降低。單體濃度越高,這種現(xiàn)象越明顯。而且單體濃度過大時,相互間碰撞終止機率增加,發(fā)生鏈轉移反應的幾率也增加,使聚丙烯酰胺的相對分子質量降低。
控制丙烯酰胺單體加量為10%,鏈轉移劑甲酸鈉用量為20 mg/L,反應溫度為80℃,反應時間為2 h,改變引發(fā)劑過硫酸銨加量,按照1.2.1所述方法進行實驗,得到引發(fā)劑濃度與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引發(fā)劑用量與聚丙烯酰胺粘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
引發(fā)劑過硫酸銨濃度對聚合反應有著重要影響。當引發(fā)劑用量過少時,反應活性中心太少,鏈引發(fā)反應難以進行,單體不能完全聚合,同時產生不溶性聚合物,產物的粘均相對分子質量較低。隨著引發(fā)劑的濃度增加,單位時間內分解產生的自由基數(shù)目會增加,反應活性中心增多,聚合反應完全,使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增大。但是,當引發(fā)劑濃度過大時,引發(fā)速率過快,自由基濃度增加,活性中心增多使相互間的碰撞終止反應概率增大,分子鏈變短,而且引發(fā)效率高,導致升溫速率太大,反應熱不能及時散發(fā),會使粘均相對分子質量降低。該現(xiàn)象可根據鏈轉移理論來解釋,反應體系中存在鏈轉移劑,當引發(fā)劑濃度較低時,分子鏈增長到一定程度后,高分子自由基會被鏈轉移劑轉移而形成新的活性自由基,因此在一定范圍內,體系中自由基濃度相對恒定,分子鏈的分子量也保持相對穩(wěn)定。但是,當引發(fā)劑的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平衡會被打破,自由基濃度增加,使聚合物分子量下降。
控制丙烯酰胺單體加量為10%,引發(fā)劑過硫酸銨加量為0.1%,反應溫度為80℃,反應時間為2 h,改變鏈轉移劑甲酸鈉用量,按照1.2.1所述方法進行實驗,得到甲酸鈉用量與聚丙烯酰胺粘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甲酸鈉用量與聚丙烯酰胺粘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
在丙烯酰胺的自由基聚合中,與胺基相連的α碳原子上的碳氫鍵斷裂促進了鏈轉移反應,使大分子支化,加入鏈轉移劑后,可有效控制反應的進行,從而控制產物分子量。由圖3可知,隨甲酸鈉用量增加,聚合物分子量先升高后降低,主要在于低濃度的鏈轉移劑改善了聚合物的水溶性,使部分微凝膠充分溶解,有效濃度增加,表觀粘度增大,粘均相對分子質量增大。
控制丙烯酰胺單體加量為10%,引發(fā)劑過硫酸銨加量為0.1%,鏈轉移劑甲酸鈉用量為20 mg/L,反應時間為2 h,改變反應溫度,按照1.2.1所述方法進行實驗,得到反應溫度與聚丙烯酰胺粘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如圖4所示。

圖4 反應溫度與聚丙烯酰胺粘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
由圖4可知,當反應溫度在80℃以下時,隨溫度升高,分子量逐漸增大,因為低溫下,自由基活性較低,鏈增長比鏈轉移更易進行。但是,當溫度過高時,引發(fā)速率加快,反應速率增加明顯,使鏈轉移速率的增加遠超過鏈增長速率的增加,加速了鏈終止反應,丙烯酰胺不易聚合成長鏈的大分子,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降低;此外,高溫時,聚合反應放熱增加,熱量不能及時轉移,也會使產物相對分子質量減小。
控制丙烯酰胺單體加量為10%,引發(fā)劑過硫酸銨加量為0.1%,鏈轉移劑甲酸鈉用量為20 mg/L,反應溫度為80℃,改變反應時間,按照1.2.1所述方法進行實驗,得到反應時間與聚丙烯酰胺粘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如圖5所示。

圖5 反應時間與聚丙烯酰胺粘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
自由基聚合反應中,單個聚合物分子的形成速度很快,很短時間內就能完成鏈的增長,不過對于整個體系,較短的時間內很難使所有的單體都轉化為高聚物分子,所以單體的轉化率隨反應時間的延長而增大,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增加,達到一定值后增加十分緩慢,最后近乎保持恒定。由圖5可知,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反應2 h時分子量達到一較大值,以后增加不再明顯。
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見表1,正交實驗結果見表2。

表1 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
由正交實驗結果可知:反應最優(yōu)方案為A2B4C3D2E1,即單體加量為10%,引發(fā)劑加量為0.1%,鏈轉移劑加量20 mg/L,反應溫度80℃,反應時間2 h。在該反應體系中,單體加量、鏈轉移劑用量、反應溫度對于控制產品粘均相對分子質量非常關鍵。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當丙烯酰胺單體加量為10%,引發(fā)劑過硫酸銨加量為0.1%,鏈轉移劑甲酸鈉加量為20 mg/L,反應溫度為80℃,反應時間為2 h時,所得產物粘均相對分子質量為6.85×106。根據應用性能要求調節(jié)單體加量、甲酸鈉用量、反應溫度等因素水平可控制產品粘均相對分子質量。

表2 正交實驗設計及結果
[1] 楊桂英,劉溫霞.聚丙烯酰胺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J].黑龍江造紙,2007(3):15-18.
[2] 吳蒙,鄧生富,魏發(fā)林,等.聚丙烯酰胺合成技術及其在油田開發(fā)中的應用[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11,12(12):1-4.
[3] 方道斌,郭睿威,哈潤華,等.丙烯酰胺聚合物[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198-273.
[4] 孫德君,匡洞庭,張寶軍,等.驅油用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J].精細石油化工,2001(5):13-15.
[5] 王久芬,蔡開勇,李德水.沉淀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酰胺[J].華北工學院學報,2000,21(4):312-315.
[6] 趙獻增,朱靖,王冬梅,等.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液聚合[J].河南科學,2004,22(3):338-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