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浩,董長青,徐耀宗,賈彥敏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回收利用部 天津 300300)
汽車的使用存在著兩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一方面是尾氣排放和噪聲對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車體材料釋放的有害物質造成的環境污染。[1]對于汽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污染,歐洲、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已按相關標準實施了強制管理制度,而我國還沒有可強制實施的標準及管理措施。2012年3月1日,GB/T《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實施滿 1年,[2]恰逢全國兩會期間,國內部分地區霧霾等嚴重污染現象頻發,包括汽車 VOC在內的一系列與汽車相關的大氣污染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汽車 VOC問題形成一股問責聲浪,不僅指向有問題的汽車廠商,同時也指向法律約束的無力。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了國內外汽車 VOC檢測標準法規現狀,指出了我國在汽車 VOC檢測相關法規標準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對應措施,旨在為我國建立科學合理的汽車揮發性有害物質管理體系奠定基礎。
汽車VOC污染主要由汽車零部件和內飾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質的釋放組成。[3]汽車零部件和內飾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質的釋放,主要包括汽車使用的織物、塑料和橡膠部件、油漆涂料、保溫材料、粘合劑、密封劑等材料中含有的有機溶劑、添加劑、助劑等揮發性成分。汽車內部 VOC污染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汽車內部難聞異味主要來源于車內材料釋放的揮發性物質。
汽車VOC的主要影響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甲醛和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以及汽車排放污染物進入車內的有害氣體污染物等。[4]VOC對人身健康的危害常見表現為:心臟病、哮喘等慢性疾病;氣喘、皮膚等急性疾病;食欲不振、惡心等不適反應。總揮發性有機物會引起機體免疫功能失調,嚴重時可損傷肝臟和造血系統。甲醛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可致癌物質,對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肝臟等均有毒害,而短時間內吸入大量苯會導致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癥狀。
汽車VOC污染已成為公認的威脅人體健康的嚴重環境污染,引起了汽車工業發達國家的廣泛關注,開展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工作,制定并實施了汽車VOC檢測相關標準、法規。目前,各項管理初見成效,并逐步深入。
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了整車、零部件及材料的VOC檢測標準,于2012年發布了ISO 12219-1《道路車輛的內部空氣第1部分:整車試驗室——測定車廂內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規范與方法》、ISO 12219-2《道路車輛的內部空氣第 2部分:測定來自車輛內部零件和材料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的篩選法——袋法》、ISO 12219-3《道路車輛的內部空氣第3部分:測定來自車輛內部零件和材料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的篩選法——微室法》等一系列用于汽車VOC檢測的標準。[6-8]
歐洲制定了整車、零部件及材料的 VOC檢測標準,引導汽車相關企業開展汽車 VOC質量管理工作,正在研究推進汽車 VOC控制的具體措施。歐盟還實施了 Regulation(EC)No.1907《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規》,即 REACH法規,對車內空氣污染進行源頭控制。[9]
美國明確規定了粘合劑、溶劑等基礎材料的VOC散發性能,并開展了汽車VOC現狀調查摸底及VOC影響要素研究等基礎工作。
日本于2007年發布了JASO M 902《汽車內飾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測試方法》,規定從2007年開始所銷售的新車車內 VOC濃度必須滿足厚生勞動省指定的 13種物質濃度的限值要求。在出臺“降低車內 VOC行動計劃”的同時,制定出了“車內 VOC測試方法”,規定了測試車輛必須是在生產線末端經檢驗合格后 4周以內(最好是 14天以后至28天以內)的車輛或相應的等效車輛。
韓國于2007年頒布了《新規制作汽車的室內空氣質量管理標準》,并以2年為周期將本國車內空氣質量抽檢結果向社會公布。在各國汽車環保法規的管理和引導下,汽車企業通過控制零部件或材料的VOC,從設計生產源頭降低汽車 VOC揮發。韓國汽車可通過高科技手段自動監測車內空氣質量。一般高檔車配備有空氣質量傳感器(AQS),一旦車外空氣質量污染超標,AQS會自動切斷風門,阻止有害氣體進入車內。
俄羅斯聯邦制定并實施了GOST R 51206《車內空氣污染物評價標準及測試方法》。我國汽車出口到俄羅斯,在進行俄羅斯 GOST認證時,就需要依據GOST R 51206對車內空氣質量進行測試,相應污染物的含量必須滿足其限值要求。
目前,我國出臺的有關汽車 VOC的直接標準只有兩個(見圖1),即HJ/T 400《車內揮發性有機物和醛酮類物質采樣測定方法》[5]和 GB/T 27630《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

圖1 我國汽車VOC檢測相關標準歷程Fig.1 Development history of automobile VOC testing standards in China
HJ/T 400規定了M類(載客)車輛和N類(載貨)車輛車內揮發性有機物和醛酮類物質的采樣和測定方法,但是該標準只適用于車輛靜止狀態、恒溫及恒濕條件下的車內空氣采樣,并未涉及車輛運行狀態下的車內污染物采樣,而且未對車內空氣污染物的指標與限值進行規定。
GB/T 27630規定了車內空氣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濃度要求,給出了汽車車內各 VOC污染物的限值標準。該指南引導汽車企業開展車內 VOC控制工作,但引起的爭議也暴露出我國在汽車揮發性有害物質管理方面仍面臨一系列問題,且指南只針對我國整車的 VOC標準,汽車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并無相關國家標準,沒有從源頭控制VOC的排放問題。圖1展示了我國汽車VOC檢測相關標準發展歷程,表明我國的汽車 VOC檢測相關標準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在我國,由于汽車揮發性有害物質引發的危害人體健康的集體事件頻頻曝光,成為社會輿論的關注焦點。汽車 VOC污染不再僅是環保問題,更是安全問題。[10-11]為防治污染,保障汽車消費者健康安全,我國先后出臺了有關汽車 VOC的直接標準 HJ/T 400-2007和 GB/T 27630-2011,引導汽車企業開展汽車VOC控制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效果,但引起的爭議也暴露出我國在汽車揮發性有害物質管理方面仍面臨一系列問題。
對于汽車企業來說,由于 GB/T 27630-2011《指南》只是推薦性國家標準,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缺乏強制性。而對于消費者來說,由于《指南》是推薦性國家標準,而非強制實施,不能作為維權索賠的依據。《指南》作為推薦性標準,其作用僅僅在車主購車時,如其對空氣的質量有異議,可以提出檢測,如檢測不達標,車主可以不購買該車,但車主在購買之后卻不能按該標準提出賠償。總之,《指南》作為推薦性技術規范,未明確各方責任和監督管理措施,難以支撐對汽車行業的監管,同時未健全汽車信息披露機制,不利于消費者判斷新車的VOC水平。
要提高汽車 VOC質量,勢必要進行技術升級改造,這樣必然增加企業成本。但企業提高了汽車VOC質量,卻享受不到補貼政策;相反,繼續對惡劣的車內空氣質量不管不問,也用不著擔心被國家罰款,而增加的成本反而會降低其產品的競爭力和利潤。在這種情況下,便鮮有企業主動提高車內空氣質量。同時,由于我國汽車行業零部件和材料 VOC檢測沒有統一的標準,采用不同的管控方法,給零部件、材料供應商帶來了巨大的技術和成本壓力,因而有必要基于全產業鏈引導零部件及材料企業開展統一的揮發性有害物質管理工作。
在霧霾天氣連續出現的情況下,如果汽車 VOC質量依然得不到法律監管,那將對整個中國汽車產業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失,因此應建立健全以預防為主的國家環境與健康政策法規。由于汽車內外飾均會產生大量 VOC,是大氣環境污染不可忽視的因子,但《指南》僅明確了車內 VOC要求,所以我國建立汽車揮發性有害物質防治管理體系,不僅需要《指南》在技術層面進行規范,更需要監督管理措施的保障和VOC控制技術的支持。
目前我國的 VOC檢測標準只針對整車,作為汽車產業鏈的源頭零件和材料,沒有制定相關檢測標準,沒有做到從源頭控制 VOC的排放限值。這會使整車 VOC檢測不合格的汽車在尋求改進措施時,無法找到可行的方案。
通過借鑒國外汽車行業VOC檢測相關標準先進經驗,深入了解我國汽車行業 VOC現狀,研究和完善我國汽車 VOC檢測相關標準,提出建議及改進措施如下:
雖然我國先后出臺了 HJ/T 400-2007和GB/T 27630-2011,但對于汽車車內 VOC污染物,國家并未按這兩個標準對新出廠和銷售車輛的車內空氣污染實施控制,這給消費者的健康和人類環境帶來隱患。因此,我國應明確汽車產業鏈各方責任和監督管理措施,對汽車行業進行監管,健全汽車信息披露機制,讓消費者了解每臺新車的揮發水平,時機成熟時,有必要強制實施這兩個標準。
借鑒國外 VOC檢測管理經驗,結合我國汽車揮發性有害物質現狀,規范我國汽車行業零部件和材料VOC檢測方法,降低零部件、材料供應商的技術和成本壓力,基于全產業鏈引導零部件及材料企業開展統一的揮發性有害物質管理工作。
《指南》僅明確了車內 VOC要求,為有效控制汽車外飾產生的大量VOC,保護大氣環境,有必要建立汽車揮發性有害物質防治管理體系,推進監督管理措施和提升VOC控制技術。
隨著國家關于車內空氣污染物濃度限值及測量方法相關標準和檢測方法的逐漸頒布和執行,希望有關部門制訂對內飾件的原材料質量進行控制的環保標,從汽車產業鏈的源頭零部件和材料限制 VOC排放值。
目前的汽車 VOC檢測標準方法中取樣程序復雜,所用設備昂貴,測試成本高,因此迫切需要加強對VOC測試方法的研究和簡化(簡便快捷實時監測設備),降低產業鏈成本,使檢測手段更加快捷和準確,共同為我國的汽車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貢獻力量。
汽車 VOC污染正威脅著每一個人,防治汽車VOC污染任重道遠。本文給出了我國汽車 VOC檢測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為我國建立科學合理的汽車揮發性有害物質管理體系奠定基礎。國家主管部門應制定、完善和實施汽車 VOC檢測相關法規、政策和標準,社會各界都應共同應對汽車 VOC污染,以創造一個安全、環保、清新健康、舒適放心的車內環境。
[1] 萬征,冀學武,趙長利,等. 車內空氣質量及其控制技術分析[J]. 拖拉機與農用運輸車,2008(1):76-78.
[2] GB/T 27630-2011,《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S].
[3] 尤可為,葛蘊珊. 車內污染及其檢測技術[J]. 汽車工程,2006(5):495-498.
[4] 魏玉鳳,許樹生. 客車車內空氣質量評價[C]. 中國客車行業發展論壇暨 2008年中國客車學術年會論文集,2008.
[5] 《車內揮發性有機物和醛酮類物質采樣測定方法》[S]. HJ/T 400-2007.
[6] ISO12219-1-2012,Interior air of road vehicles - Part 1:Whole vehicle test chamber - Specification and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cabin interiors[S].
[7] ISO12219-2-2012,Interior air of road vehicles -part 2:Screening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mis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vehicle interior parts and materials - Bag method[S].
[8] ISO12219-2-2012,Interior air of road vehicles -Part 3:Screening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mis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vehicle interior parts and materials - Micro-scale chamber method[S].
[9] Regulation(EC)No 1907/2006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the 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s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REACH)[S].
[10] 萬征,趙長利,郭榮春,等. 汽車空調對車內空氣質量影響分析[J]. 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2007(5):39-41.
[11] 王曉格,趙新建. 車內空氣揮發性有機物的檢測與限值建議[J]. 環境污染與防治,2008(9):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