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英,邢云萍
(天津體育學院 天津 300381)
學校是學習體育鍛煉方法最重要的場所,學校體育不僅關系到學生在校期間的健康成長,還關系到學生進入社會后能否成為一名健康公民。學生時期掌握的體育技能和養成的體育習慣將影響人的一生。2006年年底,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意見》中,針對提高學生健康素質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其中包括初中生畢業升學時體育考試成績要按一定比例記入“中考”總分;在高中畢業考試中增加體育考試,將體育考試成績作為高校錄取新生的重要參考依據等。自此,“手無縛雞之力”的學生可能將不再被重點大學錄取。
據最新調查顯示,近 20年來青少年的體質呈持續下降趨勢。我國青少年身高有所增長,多發病與常見病發病率逐年下降,但是身體素質的一些指標持續下降,突出表現在 5大素質方面(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學校雖然在培養體育專業生和競技體育上成績有所突破,但全體學生健康狀況下降令體育老師更感到茫然:體育課怎么上?哪些內容才是同學們喜歡的?針對以上問題,筆者進行了分析探討和實證研究,在上課時加入體育游戲,提高學生體育興趣,并在靜海實驗中學進行實證研究,以期達到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靜海實驗中學初二100名女學生。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1.3.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學校圖書館等數據庫查閱近幾年關于青少年體育賽事觀賞行為相關資料等文獻資料,了解各研究學者對體育賽事觀賞行為的研究,為本論文的撰寫提供幫助。
1.3.2 實驗法
設置實驗班、對比班,通過器材設備,運用體育游戲、趣味田徑和核心力量的理論依據,開展實驗中學初二年級2個班體能鍛煉的對比。
實驗手段:趣味田徑、體育游戲等方法與手段。
儀器設備:體育游戲、趣味田徑的設備、全民體質檢測車、團隊心率包。
實驗環境:靜海實驗中學操場。
1.3.3 觀察法
以自己的感覺器官和輔助工具、不加控制條件,但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客觀對象進行直接系統的考察和記錄,從而獲得經驗事實。
1.3.4 比較分析法
采取橫向對比,設置對照班、實驗班。實驗班是2個班的女生,對照班是其他 2個班的女生。對實驗班、對照班的體能情況進行對比;將實驗班的女生4個月前與4個月后的結果進行對比。
1.3.5 趣味田徑、體育游戲法
利用車輪大賽、快速搶占、蛙跳比遠、矮人賽等方法,提高學生對體能訓練的興趣,訓練各項素質,以達到提高體能的目的。
1.3.6 圖表分析法
將各項素質按實證前后對比、與普通組進行對比的結果制作成圖片,更加直觀地進行數據的分析。
柔韌素質指人體各關節之間的活動幅度以及各肌肉韌帶等組織的伸展性、彈性。
柔韌性的提高主要涉及課前的準備活動與課后的整理活動,比如慢跑之后的靜力拉伸。背靠背拉伸等。就“坐位體前屈”進行測試,加以對比。
圖1中,系列一為2012年12月女生柔韌素質的測試結果,系列二為2013年12月女生柔韌素質的測試結果。圖表直觀地顯示出,經過 1年的時間,在課堂中融入體育游戲與趣味田徑能夠大大提升柔韌素質,實驗之前最高為 20,cm,實驗之后 1/3的同學均在20,cm之上,最高達40,cm。

圖1 實驗組柔韌素質前后對比Fig.1 Contrast of flexibility qualit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圖2 實驗組與普通組柔韌素質對照Fig.2 Contrast of flexibility quality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normal group
圖2所示,系列一為2012年12月女生柔韌素質的測試結果,系列二為2013年12月女生柔韌素質的測試結果。圖表直觀地顯示出,在課堂中融入體育游戲與趣味田徑,能夠有效提升柔韌素質,實驗之前最高為 20,cm,實驗之后 1/3的同學均在 20,cm之上,最高達40,cm。
力量素質指人的機體或機體的一部分肌肉收縮或舒張時克服阻力的能力。
對于力量素質的提升,主要是針對課上的基本部分,利用實心球,進行來回接力運實心球游戲的練習、背人接力練習、雙腿夾一個實心球接力練習,運用趣味田徑中的器材,進行泡沫手雷、泡沫標槍的擲遠練習等等。就右手的握力與立定跳遠進行測試,并加以對比。

圖3 實驗組前、后右手握力測試成績對照Fig.3 Contrast of right hand grip strength test performanc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圖3中,系列一為2012年12月女生握力的測試結果,系列二為2013年12月女生握力的測試結果。結果表明,在體育課堂中融入體育游戲與趣味田徑能夠有效提升握力,實驗之前最高為 48,實驗之后均比之前提高,最高達到86。

圖4 實驗組與普通組右手握力測試成績對照Fig.4 Contrast of right hand grip strength test performances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normal group
圖4顯示,1年之后,實驗組與普通組相比,在體育課中融入體育游戲與趣味田徑能夠大大地提升握力,及格率達到了 87%,優秀率提高了 2.5。實驗組的同學能夠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上課態度積極,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在游戲中提升身體素質,說明此模式較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更加能提升握力素質。

圖5 實驗組前、后立定跳遠測試成績對照Fig.5 Contrast of standing board jump test performanc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圖5中,系列一為2012年12月女生立定跳遠測試結果,系列二為2013年12月女生立定跳遠測試結果。圖表直觀地表明實驗之前最高為 2,m,實驗之后女生的成績大部分提高,最高成績為2.1,m。
圖6中,系列一為2012年12月女生立定跳遠測試結果,系列二為2013年12月女生立定跳遠測試結果。圖表直觀地表明實驗之前最高為 2,m,實驗之后女生的成績大部分提高,最高成績為2.1,m。
靈敏素質指人體在各種突然變換的情況下快速、協調、敏捷、準確的完成動作的能力。

圖6 實驗組與普通組立定跳遠測試成績對照Fig.6 Contrast of standing board jump test performances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normal group
對于靈敏素質的提升,主要是針對上課時的基本部分,利用趣味田徑里的器材:六角球、八角球、波蘇球、平衡板,還可以運用游戲:聽聲判斷、眼觀六路、蛇形跑、搶凳子等等。就反應時進行測試,并加以對比。
圖7中,系列一為2012年12月女生反應時的測試結果,系列二為2013年12月分女生反應時的測試結果。結果表明,在體育課中融入體育游戲與趣味田徑能夠大大地提升反應時素質。實驗之前,最高達到0.62;實驗之后,女生的反應時大大提升,最高達到1.16。

圖7 實驗組前、后反應時成績對照Fig.7 Contrast of reaction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圖8 實驗組與普通組反應時成績對照Fig.8 Contrast of reaction time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normal group
圖 8中系列一為實驗組,系列二為普通組。經過1年的時間,實驗組與普通組相比,在體育課中融入體育游戲與趣味田徑后,及格率達到 87%,優秀率提升 3.5%。學生在此種教學模式中,能夠主動地、積極的接受體育課堂教學,較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能夠更好地提升靈敏素質。
速度素質指人體快速移動的能力。
對于速度素質的提升,主要是針對上課的基本部分,利用趣味田徑的器材,速度階梯、泡沫欄架、位移圈、標志物進行蛇形接力跑、折返接力跑、面對面接力跑、計時跑等等,運用體育游戲:貼人、舌頭蛇尾、60秒不NG等等。就50,m進行測試,并加以對比。

圖9 實驗組前、后50 m成績對照Fig.9 Contrast of 50,m racing performanc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圖9中,系列一為2012年12月女生50,m跑的測試結果,系列二為2013年12月女生50,m跑的測試結果。通過將體育游戲與趣味田徑結合后,系列二中的成績普遍比系列一中的好。
圖 10中,系列一為實驗組,系列二為普通組。經過 1年的時間,實驗組與普通組相比,及格率到達了90%,優秀率提升了 3.1%。在實驗期間,學生們都充滿熱情,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在游戲中學會動作,既充滿樂趣,又更快地掌握技術要領。

圖10 實驗組與普通組50米成績對照Fig.10 Contrast of 50,m racing performance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normal group
耐力素質指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克服耐力的能力。
對于速度素質的提升,主要是針對上課的基本部分,利用趣味田徑的器材:長距離的障礙跑、12分鐘跑、越野跑等等;運用體育游戲:追逐運球接力、六環形接力、捕魚、有氧操等等。就800,m進行測試,并加以對比。

圖11 實驗組前、后800,m成績對照Fig.11 Contrast of 800 m racing performanc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圖11中,系列一為2012年12月女生800,m跑的測試結果,系列二為2013年12月份女生800,m跑的測試結果。實驗結果表明,在體育課中融入體育游戲與趣味田徑能夠有效也提升耐力素質,實驗之前最好成績為 3.1,試驗之后最好成績為 3.06,大部分的成績都有所提高。

圖12 實驗組與普通組800米成績對照Fig.12 Contrast of 800,m racing performance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normal group
圖12中,系列一為實驗組,系列二為普通組。實驗表明,經過 1年的時間,實驗組與普通組相比,及格率達到了86%,優秀率提升了4.1%。學生們在此種教學模式下,能夠更快地提升耐力素質。學生不再枯燥單調地反復練習,而是在游戲中提升耐力,擺脫機械呆板的教學模式。
通過實證前后對照并與普通組進行對比,結果表明:將體育游戲和趣味田徑結合并合理運用到課堂中,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與主動性。動作的豐富多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等多項身體素質,特別是一些大型集體游戲有助于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此外,體育游戲和趣味田徑的運用,打破了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體育課堂不再機械單一,教學模式不再枯燥單調。
①通過在課堂中引入體育游戲與趣味田徑,實驗班的學生在速度方面提高了 8.6%;與普通組對比,提高了 3.1%。②通過在課堂中引入體育游戲與趣味田徑,實驗班的學生在力量方面提高了 7.3%;與普通組對比,提高了2.4%。③通過在課堂中引入體育游戲與趣味田徑,實驗班的學生在靈敏方面提高了 8.2%;與普通組對比,提高了3.5%。④通過在課堂中引入體育游戲與趣味田徑,實驗班的學生在柔韌方面提高了6.3%;與普通組對比,提高了 3.7%。⑤通過在課堂中引入體育游戲與趣味田徑,實驗班的學生在耐力方面提高了8.9%;與普通組對比,提高了4.1%。
運用游戲的目的是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游戲的選擇與趣味田徑的器材必須與教材相關,教師應緊密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性別、年齡和教材運用游戲,以提高教學質量。講解示范游戲時,教師應位于學生們都能看得見和聽得清的地方。講解的語言要簡明扼要,生動形象,講解內容要包含游戲的名稱、目的、方法、規則和結果。其中,特別要講清游戲的方法和規則。此外,講解要因人而異,有所區別。
體育課中的游戲成功與否,與教師的安排與領導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于分組游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技術高低、訓練水平等實際情況,使各隊實力相當。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觀察游戲者的行動,掌握進程,控制局面,對游戲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跟進,使游戲順利進行。教師應該在規定的時間或規定的次數完成后結束游戲,而不是在學生都出現疲勞時結束游戲。當學生比較滿足,尚有余興時結束游戲效果最好。游戲結束后,教師要評定結果,并指出各隊在遵守紀律、參與程度、運用技術和戰術以及發揮集體力量方面的優點和不足,使學生通過體育游戲受到教育,獲得知識和技能。
合理運用體育游戲可以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游戲充分發揮在各階段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主動、愉快、有效地學習。
[1] 課程教材研究所. 《體育與健康》(7~9年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23-24.
[2] 王金碩,楊法香. 21世紀青少年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的發展變化趨勢及對策[J]. 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7,9(3):76.
[3] 肖秋平. 對體能訓練方法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研究[J]. 南京體育學院報,2008,22(2):82.
[4] 王吉越. 論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 教育科學周刊,2013(5):69.
[5] 高永旺.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J]. 現代農村科技,2009(7):116.
[6] 孫健. 淺談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 現代閱讀,2013(4):98.
[7] 許金峰,向朝文. 如何調動學生體能鍛煉的積極性[J]. 華章,2011(36):259,367.
[8] 王劍濤. 體育課游戲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的對比研究運[J]. 運動,2011(8):81-82.
[9] 顧翔. 體育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和注意點[J].田徑,2013(5):14-16.
[10] 王芳芳. 中學生田徑體能訓練方法研究[J]. 科技信息,2009(33):48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