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明
10月9日是“世界郵政日”,其前身是“萬國郵聯日”。2014年,恰好是中國加入萬國郵政聯盟100周年。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在改革開放中飛速發展,中國郵政伴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深化改革。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國華自上世紀80年代初就在郵政系統工作,從基層工作做起,在市(地)、省、國家三級的郵政部門都身負要職,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郵政的發展歷程。他認為,改革和創新始終是中國郵展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郵政也進入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中國郵政正在努力適應新時期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在履行好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義務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向具備較強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世界一流郵政企業方向轉型邁進。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郵政在承擔普遍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請你談一下這些年來郵政在承擔普遍服務義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李國華:長期以來,作為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和通信基礎設施,中國郵政始終秉承“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宗旨,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權利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我們積極推進沒有郵政網點的鄉鎮補建局所工作,確保機要通信萬無一失;同時,我們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在地震、水災、冰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面前,克服一切困難,確保郵路暢通,同時踴躍捐款捐物,體現了中央企業的中流砥柱作用。
另一方面,我們努力做好服務“三農”工作。依托10萬多個“三農”服務站和10.5萬個村郵站,我們開發了代繳通訊費、水電氣費等5大類20余種便民服務;累計建成12.5萬個分銷直營店和加盟店,將農民所需的農資產品、日用消費品和農技服務送到田間地頭;充分發揮城市網點的作用,積極開展農產品進城服務;積極開展新農保、新農合、糧食直補、惠農補貼、助農取款、福農卡等涉農支付結算服務,有效破解村金融服務難題。截至2013年底,累計發放小額貸款8100多億元,解決了750多萬農戶融資問題;累計發放小微企業貸款1.7萬億元,解決了1000多萬戶小微企業的資金短缺困難;郵儲銀行涉農貸款余額達3881.55億元,比上年增長109%。
中國郵政的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任務繁重。中國郵政有1/3職工、2/3郵路、3/4網點都是直接為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提供服務,有一半以上的局所分布在山地、高寒、海島等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的地區。雖然許多傳統業務收不抵支,但中國郵政為了保持普遍服務水平不降低,每年都要承擔著巨額的政策性虧損,郵政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面臨著建設資金嚴重短缺、農村投遞隊伍不穩等諸多困難和問題,仍然要靠財政的補貼和支持。
中國新聞周刊:1998年郵電分營以后,可以說中國郵政進行了“二次創業”,回頭看這個過程,我們有哪些經驗?
李國華:郵電分營當年,中國郵政以郵電48%的人員、12%的收入和9%的資產走上獨立運營之路,當年全行業收入287億元,虧損179億元,生存發展困難巨大。
但中國郵政始終走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先后完成了政企分開、分業經營核算等體制機制改革,成立了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組建了郵政儲蓄銀行、速遞物流公司、中郵人壽保險公司。目前,已經形成郵政業務、速遞物流業務、金融業務三大板塊專業化經營格局。
回顧郵電分營以來的發展歷程,我們的經驗主要有兩點:一是改革是郵政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改革,中國郵政提升了科學管理水平,增強了企業的綜合實力,開創了郵政事業發展的新局面。2013年,中國郵政完成收入3625.4億元,收入規模是郵電分營之初的12倍多,利潤由分營之初虧損179億元到實現盈利322億元。在今年7月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躍居168位;在中國500強企業排名中位列第28位。二是創新是企業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在業務創新方面,中國郵政的業務已經逐步發展到橫跨郵政業、金融業、物流業、商貿流通業、文化產業等多個領域;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國郵政積極發展郵政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推進ERP系統、CRM平臺和儲蓄邏輯大集中建設,建立大數據中心,加快ATM和CRS等自動化設備應用,用先進設備替代人工,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中國新聞周刊:21世紀,電商迅猛發展,促進了快遞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郵政速遞物流作為國有快遞企業的代表,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服務電商市場?
李國華: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將分別根據國內、國際電商寄遞市場特點和發展趨勢,走一條區別于其他快遞公司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國內電商寄遞市場,我們合作的規模客戶已超過3萬家。我們集中郵政的處理、倉儲、運輸及金融等資源和能力,主要定位于服務行業B2C客戶,提供集倉儲、信息、包裝、配送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同時以標準EMS、經濟EMS以及代收貨款、收件人付費等增值服務,實現向消費者的實物配送。目前,我們已經為260余家品牌制造企業客戶和200余家電商客戶提供了總面積達120余萬平方米的倉配一體化服務。
為適應國際電商市場需求,我們推出跨境電商服務,設置專門的處理和運輸網絡,以服務B2C客戶為突破口,兼顧B2B客戶,整合郵政和郵政商業快件渠道,推出e特快、e郵寶、e速寶(商業快件)和e小包(在線)等產品,提供跨境電子商務的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我們還建設和完善監管倉、保稅倉、海外倉三位一體的郵政跨境電子商務倉儲體系,切入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流程,確保運營質量。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經濟改革進入深水區,中國郵政的改革轉型也處于關鍵階段,你認為當前改革轉型的重點是什么?
李國華:當前,中國郵政改革的重點是逐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一是推進企業組織形式改革。我們已經啟動了省郵政公司和速遞物流公司“母子制改總分制”工作,目前改革方案已經制訂,正在履行報批程序。二是推進總部組織架構改革。在集團公司總部成立了戰略規劃部,強化總部戰略規劃管理;成立了信息科技與建設部,強化科技在企業發展中的引領與支撐作用;組建了電子商務局,推進郵政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三是推進企業激勵機制改革,完善對省郵政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年度和三年經營績效考核辦法,加大對效益貢獻的激勵力度,鼓勵各經營單位多創效益、多做貢獻。四是推進郵政網絡體系改革,加快郵件傳遞速度,著力打造高效、快速、靈活的運輸網絡。
在轉型發展方面,一是以互聯網思維來謀劃郵政的轉型升級,通過“互聯網+郵政業務”模式,使郵政服務電子化、便利化;通過整合郵政品牌優勢和信息網、實物網、金融網三網合一的核心優勢,進軍商貿流通業和信息服務業,努力把郵樂網打造成國內知名電子商務網站;同時,我們將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郵政,不斷提高郵政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
二是打造綜合便民服務平臺,通過營業局所、報刊亭、便民服務站、村郵站等實體渠道和郵政網站、呼叫中心、移動終端等電子渠道,打造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加快形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O2O綜合服務模式。
三是不斷加強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以及各國郵政的合作。截至目前,我們已經與14個地方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與公安部、民政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部門和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與美國、俄羅斯、德國等國家郵政簽署了雙邊協議或備忘錄;與中國聯通、中國石化、中國煙草、阿里巴巴等大型企業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將通過廣泛開展合作,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四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我們研究布局海外倉,派駐海外倉實施團隊,在境外設立辦事處、分公司,與國際物流公司合作、合資,在重點國家和地區搭建網絡,為發展跨境電商寄遞業務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新聞周刊:作為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企業,中國郵政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么?如何實現?
李國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國郵政改革發展實際,我們確立的戰略目標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中國郵政集團建設成為治理結構規范、服務品質一流、運營管理高效、規模效益領先,社會滿意、員工自豪,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具有較強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世界一流郵政企業。
展望未來發展,中國郵政將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圍繞“建設世界一流郵政企業”的總體目標,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第一,作為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履行好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的義務,服務社會,關注民生;第二,作為國有大型企業,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調整結構,加強管理,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第三,作為現代服務業集團,將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創新經營服務,以更優的產品、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質量應對市場競爭,滿足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