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紀英

克里斯·安德森不僅是互聯網世界的先知,同時也是個中國通。1997年到2000年,作為《經濟學人》雜志的雇員,他在北京工作三年,他的孩子也出生在中國。他甚至在深圳還有一家工廠,從那時開始,他對中國的看法一直在變化。
中國新聞周刊:從1997年你來中國工作到現在,你覺得這塊土地上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么?
安德森: 1997年到2000年我住在北京,當時我在這邊《經濟學人》工作,我的家人在香港,但是我大部分時間在廣州和東莞。當時確實有三件非常令人震驚的事徹底地改變了我的世界觀。第一是互聯網,其次是我在中國時,就是在香港回歸前后,中國加入了WTO以后。第三點有一點消極,就是911了,911事件顯然是一個美國的災難。前兩個事件給我一種21世紀的感覺?;ヂ摼W我們無須多言,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事件之一。來到中國看到新的現代化中國崛起,就像是互聯網世界一樣令人矚目。我想在互聯網和中國這兩方面傾注我的精力。我的公司是一個技術公司,我們做無人機,我的工作主要是做技術,在新技術領域,比如大數據、機器人、智能手機,我的世界觀就是在硅谷以及深圳之間游蕩。我們在深圳有一個工廠,中國也是我們的一個合作伙伴。我們感覺,太平洋的這兩個中心會是未來一百年的核心,我很榮幸可以成為其中一部分。
中國新聞周刊:免費和長尾理論都是在互聯網時代得出的理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些理論還奏效嗎?
安德森:我寫了三本書,一個是《長尾理論》,一個是《免費》,還有一個是《創客》。《免費》成為我們移動時代的模型,所有的移動時代平臺產品都是基于這個免費理論。即使一個應用版本是免費的,你還是可以得到專業版和更高級的一些內容,所以其實現在免費和付費的結合,將成為一個最受歡迎的商業模式。
網絡游戲也是一樣的,一開始是免費的,你可以下載一些免費內容。所以當我寫《免費》的時候,其實引起了很大的爭論,因為我們的媒體還是在為自己的存活斗爭。作為廣告收費越來越少,有很多對免費理論抵抗的言論,但是之后移動時代到來了,而移動時代成為一個最好的證明,證明了我說的免費理論不再是一個受爭論的問題,幾乎98%的移動時代的利潤都是來自于免費。
中國新聞周刊:你是創客風潮的引領者,但是脫離工廠規?;a的產品質量可能不那么穩定,而且小規模的定制化生產可能成本更高,這個離真正的商業模式到底有多遠?
安德森:在互聯網時代,每一個人都有這種權利和能力出版自己的東西,來創造自己的內容發布給其他人,這是數字化在電腦屏幕上的體現。我說的創客也是文化運動,同樣的社會力量,流到了現實世界。網上更多的是靠虛擬互聯網和編碼內容來驅動的,我的創客是由3D打印、云制造等開放創新的模式和創客們一起完成的流程。比如手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小的創業公司的手表,比三星和索尼做得更好。一個這么小的商品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更加方便創新,這在以前是不可能實現的。
創客的定義非常寬泛,有些人生產電子產品,還有一些生產物理產品。他們也許沒有創立公司。比如,有些學生只是出于個人興趣,也可以成為創客。
創客這樣一種運動,任何人只要自己在設計當中來創造東西進行分享,利用數字、三維打印機都可以成為創客,只有很少一部分創客才可以生產產品。創客運動主要是社會和教育的一種創新,還有文化的創新,可能我們的孩子會用它去確定他們的職業,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真正會創業。
創客的運動就是制造業的長尾,過去的模式就是批量生產產品,或者有些創意無法落地陳產品。而我們現在新的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創造長尾市場。創客運動就是批量的生產長尾。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的創客活動將向什么樣的趨勢發展?
安德森:創客運動在中國現在有三個趨勢。第一,你們會有制造的技能,人們已經充分了解了工廠、工具,現在要尊重制造業;第二,這里有很多具有技術背景的工程師,很多人都是在百度工作,但是他們希望在家里創造一些東西;第三,還有嵌入到文化當中的企業家精神,很多人都是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中國人是最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這三點將會使整個中國創客運動發展得非???。中國相比美國有點慢,但是時機已經到了。在工廠當中看到很多創客,有非常好的想法和思想,同時熱情洋溢,這會使整個中國創客團體發展得非常迅速。
中國新聞周刊: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說,3D打印不過是個噱頭,你怎么看?
安德森:3D打印是一個例子,我們有激光打印機、油墨打印機,這是制造商提供的服務,毫無疑問沒有辦法替代工廠,同樣我們也不會打印我們自己的書,我們會購買我們打印好的書,3D打印機做的是很快生產出原形產品,進行測試。這種原形未來就會生產。講到這里,3D打印機是一個開端,是一個創新的開始,所以今天可以打印一些塑料,一種顏色的,雖然還非常慢,但以后可以打印多色圖像,可以打印多種多樣的材料,可以進行軟硬塑料打印,可以在鐵絲上打印,所以可以生產出更多的其他產品,下一步就是生物。使用同樣的3D打印機技術來創造DNA蛋白等等類似的事情,這并不是不可能的,今后我們的桌面可能就會出現DNA的打印機,我們可以用生物,這也是最終的一個工廠,這是幾十年以后的事情了,但是我們知道自然可能創造最偉大的事情,一顆種子可以長成一棵大樹,我們現在沒有辦法掌握這樣的技術,進行DNA的合成,但是某一天,我們也許可以打印出種子,打印出房子。
中國新聞周刊:你怎么看待中國存在的一些“山寨”產品現象?
安德森:我喜歡這種現象,我認為這是一種贊美,人們希望對你進行山寨。我是一個蘋果粉絲,我用MarBook Air和iPad。如果談到手機,我更喜歡安卓手機,安卓系統可以允許有各種各樣的大小,如果用了iPhone,我們需要等到蘋果啟動6plus的版本,對于我來講太晚了,我們應該讓市場來決定哪個是更好的產品,所以我更喜歡安卓手機。
關于你說我是不是喜歡山寨的問題,一部分是喜歡,一部分是不喜歡。在產品和項目之中,我們投入很大,但是十天以后就有了山寨版。作為一個生意人,有的時候是很令人沮喪的。但是如果回頭想想,這個市場的消費者,他們因此獲得了更好的服務。有一種類似產品,功能近似而且更便宜,在不同的市場上都能夠供應,那么可能對于我和我的公司來說是不利的,但是對世界是一件好事。所以我退一步認為,這是一種贊美,他們如果山寨得更好,我就會對他們進行復制,我們最終都會找到一種盈利方式。
如果比我們更便宜、更好,就是我們做錯了,需要快速地進行創新,我們需要擊敗他們。這很好,我的同事告訴我們,這個產品如果需要100美元,中國人用10美元就造出來了,我就會跟我的團隊說,有競爭是好事。
(本文未經受訪人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