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經濟學人》4月26日
在發達國家有這樣一個趨勢:對于受過良好教育的高技能人才,由于他們的素質出眾,而且對技術創新的良好適應性,他們的工作生涯正變得越來越長。這一趨勢對個人和社會而言都影響深遠。由于醫療技術進步帶來的人均壽命延長,未來20年內全球65歲以上老年人的數量將增至11億人,有人在回顧20世紀歷史之后開始擔心,領取養老金人數的不斷增加將導致政府預算崩潰,并引發長期性經濟停滯,但這種擔心顯然沒有考慮過越來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在進入老年后仍在職場拼搏而推遲其退休年齡。因此,這一趨勢其實不僅將有利于那些老年高技能人才的生活,也將有利于整個社會應對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當然,這一趨勢的消極一面,是老年人對儲蓄的偏好將削弱消費。對于政府而言,除了征收更高遺產稅之外,盡快改革退休和教育制度,將是應對這一趨勢的重要措施。

美國《新聞周刊》5月2日
財政部將扮演美國國家安全核心角色的說法,在15年前也許無人相信,但到了今天,已經發展出了一整套工具。一個名為“反恐融資情報辦公室”,下轄730名雇員,雖然很少為外界所關注,但他們不僅追蹤恐怖分子資金或是非法離岸資金流,而且用復雜的金融武器來打擊那些和敵對國家政府關系密切的目標。

德國《明鏡》4月28日
烏克蘭東部的戰爭景象令歐洲人擔驚受怕,此前不大可能發生事情忽然變得可能了:俄羅斯進軍烏克蘭東部。荷蘭邊界上空出現俄羅斯戰略轟炸機,雖然以前也有過,但現在似乎是俄羅斯在警告西方,不要輕舉妄動。歐洲發生大戰的陰云似乎在蔓延,歐洲人正面臨著戰爭與和平的問題。

日本《東洋經濟周刊》5月3日
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為“成長戰略”,今年6月將對外公布戰略內容。日本是個頻繁換“戰略”的國家,過去有過鳩山內閣的“新成長戰略”,現在是安倍內閣的“日本再興戰略”,一個內閣一個戰略。所謂戰略無非是各個政府機關將要做的事羅列在了一起,安倍時代戰略內容長達94頁,包羅萬象。
德國《世界報》4月27日
俄羅斯脖子上的經濟絞索越來越緊,外國投資者撤離,外匯儲備縮水,國際市場拒絕提供貸款,美歐還在醞釀對俄采取更多的制裁。但是,普京可能使用非常手段,例如拒絕還貸,以反擊制裁。
英國《衛報》5月2日
英國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高居西歐國家第二,僅次于馬爾他(歐洲島國)。兒童夭折率與貧窮、物質匱乏、福利削減都有直接關系。
美國《紐約時報》 5月2日
美國經濟4月加速復蘇,雇主新增28.8萬個就業崗位,同時失業率下降至6.3%,為2008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不過,盡管失業率降低,但平均時薪沒有變化。
英國天空電視臺 5月3日
阿富汗巴達赫尚省當地時間2日發生山體滑坡,目前已經確認導致超過2000人死亡。由于缺少設備工具,搜救行動面臨困難。
美國《時代》5月5日
今年的《時代》周刊全球影響力百人榜誕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奧巴馬、羅馬教皇方濟各、金融家卡爾·伊坎、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和印度政治家納倫德拉·莫迪都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