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滋病基因療法取得重大進步
一項臨床試驗表明,一種基因編碼技術對于人類是安全有效的。研究人員首次使用鋅指核酸酶瞄準并破壞12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免疫細胞的一種基因,從而增強了他們抵抗病毒的能力。該研究成果發表在3月6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美國貝克曼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家約翰·羅西說,這是HIV基因療法的一個重大進步。
彈力襪不能預防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綜合征是一種慢性疾病,可引起肢體腫脹、大腿劇烈疼痛和潰瘍等不同程度的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并造成經濟負擔,預防至關重要。之前有研究表明彈性壓力襪對預防血栓形成有效,但來自加拿大猶太總醫院的卡恩博士的研究發現,彈力襪對血栓形成綜合征無明顯預防作用,該研究結果發表于3月8日的《柳葉刀》雜志上。
FDA批準新型偏頭痛治療儀
3月11日,美國FDA批準治療偏頭痛的儀器Cefaly可進入市場銷售,這也是獲FDA批準的首個通過電神經刺激治療偏頭痛的儀器。該設備類似于塑料頭巾,可戴在額頭和耳朵上,使用自粘的電極,刺激額頭上的三叉神經。使用該款治療偏頭痛的儀器后,有53%的患者認為很滿意并打算購買,其他患者認為,用該儀器會導致失眠以及頭痛等不良癥狀。
亞洲人更易患牙周病
美國一項研究認為,亞洲人由于其獨特的牙齒及牙齦形態,而更易引起牙齦萎縮。在根據牙科X光片測量牙齒及牙根長度的評估中,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亞洲人牙根長度及形態普遍較短,這表示其附著喪失的風險更大。由于薄弱的牙齦生物學形態和短小的牙根長度,亞洲人群牙周破壞及患有牙周病的風險可能更高。
新方法可提前三年準確預測老年性癡呆
新一期《自然—醫學》雜志刊登報告說,一種新方法可通過檢測血液中的特定脂類含量,來判斷老年性癡呆癥(又稱阿爾茨海默氏癥)的風險。新方法最多可提前三年預判這一風險,準確率約為90%。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通過分析10種生物標記物,可提前2至3年預知癡呆癥風險,準確率高達九成。
聽診器易傳播病菌
最新發表在《梅奧診所行動》雜志上的一篇研究稱,聽診器與手部相比,受細菌污染更為嚴重。用于聽胸部和身體其他部位聲音的聽診器在工作時,遠比雙手間的病毒傳染更加危險。經常以正確的方式清洗聽診器是避免細菌、病毒傳播的一種重要方式。該研究指出,從感染控制的角度來看,聽診器的放置應與醫生的雙手保持距離,并且每次接觸病人后都應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