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一項新研究發現,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能保護患癡呆癥動物的腦部神經,防止病情惡化。這一研究有望為癡呆癥治療提供新思路。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神經藥理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給患癡呆癥的實驗鼠服用兩種糖尿病治療藥物,發現其腦部神經受損得以緩解。這兩種藥物利西拉來和利拉魯肽都是已存在的糖尿病治療藥物。

科學家警告說,三班倒的工作會導致大腦早衰及智力減弱。研究同時發現,停止倒班工作后,人的大腦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但恢復到正常狀態需要5年時間。發表在《職業與環境醫學》雜志上的研究報告稱,干10年三班倒的工作,可導致大腦早衰6年。

人們普遍認為情商能夠預測一個人在工作學習中能否成功,沙特阿拉伯阿巴哈大學金融與管理科學學院艾爾哈米迪教授研究了情商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結果發表在《服務科學和管理雜志》2014年10月刊上。研究表明,情商和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并不顯著。此外,男生和女生的情商總得分之間也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一些健康專家告誡人們快速減肥容易反彈,應該循序漸進。而新近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減肥快慢結果差不多,而且快速減肥效果相對更佳。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研究人員認為,發布健康指南的機構應該修改關于減肥方式的建議。

科學家發現,矮個男性比高個男性更易死于癡呆。這是首個將身高與老年智力衰退聯系起來的研究。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身高1.65米及以下的男性患癡呆并導致死亡的幾率比身高1.73米及以上的男性高50%。該研究的聯合作者、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系的戴維·巴蒂博士說:矮個子本身并不會引起癡呆,但身高記錄了童年疾病、逆境、營養不良、心理壓力,因此能讓我們更準確地研究這些因素對癡呆的影響。

科學家日前在實驗室中成功利用人類干細胞培育出微型胃,從而有望徹底了解胚胎發育的各個階段。這塊活體組織的大小不超過一粒芝麻,它具有與人胃類似的腺體結構,甚至能讓腸道細菌寄居其中。這項研究為了解人類胚胎中的細胞如何演化為器官提供了窗口。研究人員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雜志上報告了這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