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條《世界空氣最差20城中國無一上榜》的新聞引人注目,新聞借用世界衛生組織名義,指出印度城市才是空氣污染重災區,中國城市則排不到前面。
實際上,世衛組織(WHO)確實有一個“城市戶外空氣污染數據庫”,最新一期數據發表于今年5月。在這份數據庫中,記錄了一些城市某年的PM10和PM2.5測量值(或估算值)。WHO并沒有根據這些數據做排名,事實上也不可能做出排名,因為數據整體上殘缺不全,沒有可比性。比如,印度一些城市的數據是2013年的測量值,中國城市的數據是2010年的估算值。
在這個榜單里,實際上印度新德里的數據來自2013年的測量值,印度瓜廖爾的數據來自2012年的估算值,巴基斯坦城市的數據全部來自2010年的測量值,整個就是數據大雜燴。
2010年的時候,中國還沒有正式統計PM2.5,只統計PM10。所以WHO只拿到了北京2010年PM10的數據,為121微克/立方米。然后用121乘以一個“國家轉換系數(中國為0.46)”,就得出了56。可見這里的PM2.5數據是由PM10數據推導出來的,是個非常不嚴謹的數據,根本無法用于嚴肅的統計、計算,所以WHO在數據庫中直接把這類估算值標為灰色。
根據北京市環保局發布的《2013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2013年,全市首次納入全年監測的PM2.5年均濃度89.5微克/立方米”;根據綠色和平計算的數據(由中國國家環保部門和地方環保部門的公開信息平臺數據計算得出),2013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90.1微克/立方米。兩個權威數據都與“56”相去甚遠。
如果將中國2013年的真實數據加入排名,那么結果將會發生變化。“世界空氣最差20城印度占13名”就得改寫成“世界空氣最差20城中國占10名”。

指出“世界空氣最差20城排名”不可信,并不代表我們有一個可靠的排名,也不能說中國城市就該在榜單中把印度城市擠掉。由于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城市普遍還沒有完善的PM2.5監測,所以想得出一個全球主要城市PM2.5濃度排名不切實際。以印度為例,其PM2.5監測起步晚、條件差,不能像中國這樣公布70多個城市的完整數據。即便是WHO拿到的新德里2013年的數據,也是來自很有限的監測點。
但是,印度城市空氣污染嚴重是可以肯定的,人們的直觀感受都足以證明。今年初,西方媒體多次報道“新德里空氣污染賽北京卻未引起重視”。因此,也有人說,中國人對PM2.5的厭惡遠遠超過印度人。在新德里,大街上遍地跑著尾氣超標的柴油車,道路揚塵提供了50%的PM10,很多窮人還在焚燒樹枝甚至塑料取暖。但這樣的比較有意義嗎?印度的霧霾并不能拯救中國環境問題,考察如何治理霧霾才是正道。
@中國新聞周刊:如何看待《世界空氣最差20城中國無一上榜》這條新聞?
@騰訊今日話題:媒體不應抱著“不求甚解”的態度做報道,否則會鬧出“黑老鴉笑豬黑,其實比豬還黑”的笑話。而且這樣的比較有50步笑100步之嫌。污染超標就對生命有害,難道排名比印度低就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