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絲

前兩年《喬布斯傳》發行,第一周的銷量就達到了60萬冊,執筆作者瓦爾特·伊薩克森心頭是樂開了花。作為唯一獲得授權的傳記作者,他得到的銷售分成肯定不會少。不過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喬布斯竟然肯讓伊薩克森署名,而不是支付一筆稿費打發他,將著作權歸為己有。就像國內的人物類傳記書籍,很多都是遵循這一模式,由幕后作者執筆,事了作者就必須拂衣而去,深藏功與名,把掌聲和鮮花留給臺前的人。
如今在搜索引擎里輸入“代寫傳記”字樣,顯示的相關結果有2260000個。如果是搜索“代寫名人傳記”,顯示的結果也有81500個,代人立傳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早年我看到《文化苦旅》賣瘋了,與口紅、避孕套一樣成為了日常消費品。深受鼓舞的我一頭跳進了寫作圈子,卻又不知道怎樣運作才能維生,像個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無意中看到有網站招募作者代寫傳記,都是房地產新貴,新近發跡的“土豪”,銜頭一大堆的農民企業家,要把自己多年奮斗打拼獲得成功的經過事跡抖摟出來,作為“勵志”故事公之于眾。
看完我才恍然大悟,難怪那些明星或大亨的傳記,感覺總那么熟悉,像是有著固定的套路,無非是主人公身世多舛,又自強不息,偶爾再穿插一些幼時偷窺鄰家小姑娘洗澡之類的軼事,作為裝飾滄桑過去的文化口紅,勾勒出主人公的心路歷程。
后來我還見有業內資深人士沾沾自喜地炫耀說,他曾應邀到南方沿海某地代一位“土豪”立傳,除了商定的豐厚稿酬,僅是一周的接待費用,就達到了六位數。再聯想到近年各種文學獎項的亂象,我原有的狐疑頓開,原來他們賺了錢,都跑魯獎去了。
看過《水滸》或《金瓶梅》的人,都知道武松是英雄,西門慶是壞蛋淫棍。然而清人包世臣的《閘河日記》里卻有不同的說法:明初的時候,山東陽谷縣有個姓武的知縣,生性貪婪暴虐,他有兩個妻子,一個姓潘,一個姓金,都是背地里一肚子壞水的主,是武知縣榨油水、擠訛頭的“賢內助”。另在陽谷縣的西門,有個姓慶的大戶人家,吃武知縣的虧最多,屢被勒索。陽谷的百姓不堪其苦,痛恨切齒,把武知縣稱為“賣餅大郎”,意喻他從小民的口邊謀利奪食。武松兄弟、潘金蓮、西門慶的原型都是由此而來。
這一具有顛覆性的記載若是可信的話,武知縣定是個有遠見的人,明曉生前贏利、身后贏名的道理,把錢花在了該花的地方。經過文人的一番涂脂抹粉,精心美化,武知縣的形象就轉變成了振弱除暴、為后人所稱頌的打虎英雄。至于那位住在西門的慶大官人,則是目光如豆,見識短淺,明明吃了虧,反而遭人唾罵數百年。如果他能早一點洞悉資本敘事的強悍邏輯,花上個幾萬塊錢為自己立傳,又怎會有如此的千古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