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烏克蘭危機曠日持久,制裁俄羅斯“自損八千”,再加上英國“脫歐”呼聲日盛,新選出的歐盟班底面臨巨大挑戰。
8月底,歐盟領導人在布魯塞爾召開特別峰會,選舉現任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為新一屆歐洲理事會主席,任命意大利外交部長費代麗卡·莫蓋里尼為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此前已確定盧森堡前首相容克為歐盟委員會主席。
“已經不存在懸念了,新一屆歐洲領導層很完整。”現任歐洲理事會主席的范龍佩說。
歐盟委員會主席、歐洲理事會主席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是歐盟體系中最具影響力的三個崗位,在職權分工上類似于“總理”“總統”與“外長”,其中以歐盟委員會主席的實權最大。
有評論認為,與前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這老“三巨頭”相比,新一屆“三巨頭”體現了歐盟“東西平衡”“左右兼顧”的特色。
選擇圖斯克凸顯“東西平衡”。歐洲理事會新主席來自東歐——在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解體25年及其加入歐盟10年之后,東歐國家首次在歐盟中獲得重要職位。
任命莫蓋里尼體現“左右兼顧”。由于容克與圖斯克均來自中右集團,歐盟左翼未必完全買賬,因此“兼容”不同政治派別的重任落在新“外長”肩頭,中左出身的莫蓋里尼自然成為適合人選。
有人認為,這兩大歐盟關鍵領導職位人選的落實,是在烏克蘭危機背景下,歐盟內部斗爭妥協的結果,而他們上臺后的當務之急也是應對日益惡化的烏克蘭局勢。
“如果我想給歐洲打電話,該打給誰呢?”上世紀70年代,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博士拋出這個巨大問號。2014年年中,歐盟新“三巨頭”將對這個歷史問題給出新答案。
盡管英語不流利、法語不會說,但歐盟候任“總統”圖斯克在新聞發布會上照樣底氣十足,“我從一個深信歐洲重要性的國家來到布魯塞爾。”據歐盟規定,范龍佩的任期將在今年11月30日結束,圖斯克將于12月1日履新。
歐洲理事會主席一職由《里斯本條約》確定設立,職責包括主持歐洲理事會,以及在歐盟成員國之間協調關系、促成共識。歐洲理事會主席經首腦會議選舉產生,任期兩年半,可連任一次。
在很多采訪“歐盟大選”的記者看來,不精通歐盟幾大“官方語言”,是圖斯克的短板。“這個不用擔心,我的英語會‘完善起來。等到12月1日,百分百到位。”圖斯克用英語說。他所用的“完善”一詞,與“波蘭人”“波蘭語”是同一單詞,一語雙關,顯示自己駕馭語言的能力。
“在人們傳統印象中,西歐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總是比東歐強勢,但這一次,作為一個整體,東歐在歐盟內部話語權得到提升。”中東歐問題專家李俊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1957年4月22日,圖斯克生于波蘭格但斯克,畢業于格但斯克大學人文系歷史專業。他曾擔任波蘭自由民主大會黨主席和自由聯盟主席。1997年起,先后當選波蘭眾議員、參議員,并分別擔任過兩院副議長;2001年,參與組建公民綱領黨,兩年后任黨主席至今;2007年11月,出任波蘭總理,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大力推行私有化改革,在歐洲國家普遍遭遇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打擊的背景下,波蘭經濟逆勢增長;2011年10月,圖斯克連任,成為波蘭自1989年以來首位獲得連任的總理。
“烏克蘭領導人正在靈活地采取一切手段以停止戰爭”“俄羅斯正推進烏克蘭危機升級,接近常規戰爭的階段”……應對“烏克蘭危機”,圖斯克顯然站在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一邊,多次激烈批評俄羅斯的對烏政策。
波蘭總統科莫羅夫斯基認為,歐盟首選圖斯克,是第一次對“波蘭成就和其在歐洲地位的認可”。“是一位很棒的歐洲人和朋友。”巴羅佐不吝嗇對圖斯克的贊美。容克則稱“非常高興將和我的朋友圖斯克一同工作。”“圖斯克是合格、忠誠和熱情的歐洲人。”德國總理默克爾也為他點贊。
力挺圖斯克的還有英國首相卡梅倫。他認為,圖斯克可能對英國徹底改革歐盟的計劃予以支持,圖斯克說過,“沒有一個理性的人能想象歐盟缺少英國將會是什么樣子”,他的首要工作就是把英國留在歐盟。卡梅倫曾表示,明年5月他如果在大選中連任首相,英國將與歐盟重新磋商英國地位問題,并在2017年底前就英國是否留在歐盟舉行公投。
相比資深老練的圖斯克,“女性”“70后”“戰后意大利最年輕外長”等標簽,幫助莫蓋里尼成為接任“歐盟外長”的不二人選,她的最終勝出也增加了歐盟領導層的多樣性。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負責歐盟外交事務及政策。這一職位由歐洲理事會任命,并得到歐盟委員會主席同意,任期為五年。
“我期待自己成為歐洲新一代的新能量,尤其在歐盟領導層。”現年41歲的莫蓋里尼說,她被支持者稱為“歐洲外交新面孔”。莫蓋里尼的任命尚需經歐洲議會表決批準,預計11月1日就任。阿什頓將于10月31日卸任。他在近日祝福莫蓋里尼“未來五年,取得成功”。
“她跟我同歲,都是1973年出生的,都是羅馬人。她是我們意大利歷史上第二位女外長。是我們意大利媒體追逐的政治明星。”意大利《晚郵報》記者巴斯德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莫蓋里尼能說流利的英語、法語,這是她重要的競爭砝碼。但其候選人資格最初遭到以波蘭為首的東歐國家的強烈抵制,據說英國官員也反對過,理由就是她年輕而欠缺經驗,在烏克蘭危機中對俄態度不夠強硬,“加上意大利對俄羅斯能源有依賴,會令她畏首畏尾。”在7月歐盟首腦會議中,莫蓋里尼幾乎出局。
但隨著意大利近期支持對俄追加制裁,莫蓋里尼峰回路轉,重新成為領跑人選。此外,按照路透社的說法,歐盟新老成員國之間就圖斯克和莫蓋里尼做了交易。據報道,為幫助莫蓋利尼獲得任命,意大利總理倫齊在歐盟內部大量游說,并承諾支持圖斯克當選歐洲理事會主席,促成各方達成妥協。在8月30日布魯塞爾峰會召開前幾小時,歐盟中左派領導人正式表態,支持莫蓋里尼出任“外長”。
“我知道挑戰巨大。”莫蓋里尼說,“放眼全歐洲,我們都在危機中。”
當前,在歐盟諸多麻煩當中,烏克蘭危機惡化和歐俄關系急轉直下是最為棘手的。用范龍佩的話說,烏克蘭危機是“冷戰后對歐洲大陸安全的最嚴重威脅”。而作為第一位就任歐盟總統的東歐國家領導人,圖斯克的任職在歐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
范龍佩表示,過去數月甚至幾年間,圖斯克參與了烏克蘭危機的“許多艱難決策”。
烏克蘭當地時間9月5日18日,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烏克蘭、歐安組織、俄羅斯)與烏東部民間武裝代表達成的停火協議生效。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6日通電話,討論確保“穩定停火”的措施。這將是解決烏克蘭東部地區流血沖突、以及整個烏克蘭危機的第一步。
截至7日,停火“總體執行情況良好”,但烏克蘭政府和烏東部民間武裝也不時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對己方發動攻擊。
就在停火協議達成當天的晚些時候,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發布聯合公開信,稱歐盟對俄新制裁方案已獲歐盟成員國常駐代表同意,歐盟擬8日以書面程序正式實施該方案。
公開信說,新制裁措施涉及金融資本、武器防務、軍民兩用產品和敏感技術,還把烏克蘭頓巴斯地區(泛指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克里米亞和俄羅斯政府的一些官員列入“黑名單”。
制裁方案的具體條款還沒有公布,但歐盟外交人士透露,其中的金融制裁措施,包括禁止所有俄羅斯國有公司在歐洲借款或籌集資金,以及禁止俄防長謝爾蓋·紹伊古進入歐盟。
“新的制裁方案可以被視為歐盟新任領導班子對俄羅斯的最后通牒,這也應該是一個終極方案了。”美聯社如此評價。
顯然,新一屆歐盟領導人上任后的首要任務,仍是積極尋求解決烏克蘭危機更好的方法,促使局勢緩和,并處理好與俄羅斯的關系。
“我們需要用最強硬的方式對烏克蘭局勢做出回應,施加壓力,從而尋求一項政治解決方案。”候任“歐盟外長”莫蓋里尼一改溫和立場,斷言“歐俄戰略伙伴關系已不復存在”,但她也承認,軍事途徑不是解決危機之道,“在原有制裁措施仍在發揮效力的同時,外交努力需要繼續。”
在烏克蘭危機發生后,圖斯克領導下的波蘭,儼然成為歐盟中堅定主張制裁俄羅斯的干將。北京時間9月9日晚,歐盟宣布因烏克蘭問題而進一步制裁俄羅斯的措施。
“對俄羅斯追加制裁,依舊是圖斯克的選擇。”法新社做出判斷。
9月6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說,歐盟把宣布對俄擴大制裁,作為其對烏政府與東部民間武裝達成停火協議的第一反應,表明了對烏克蘭“主戰派”的直接支持。聲明強調,如果歐盟新制裁方案付諸實施,俄羅斯將“毫無疑問”采取回應措施。
今年3月以來,美國和歐盟因烏克蘭問題對俄羅斯實施多輪制裁,上一輪美歐對俄制裁于7月底宣布,涉及金融、軍事、石油等領域。
8月7日,俄羅斯出臺反制裁措施,宣布暫停進口原產于多個西方國家的食品,包括牛肉、豬肉、雞肉、香腸、魚、蔬菜、水果、奶制品等。為減少農戶損失,歐盟委員會隨即出臺特殊措施,劃撥1.25億歐元補貼農戶。9月3日,歐盟委員會決定增加3000萬歐元支持成員國農產品市場;兩天后,歐盟成員國的農業和漁業部長召開緊急會議,進一步討論應對俄羅斯反制裁的對策。
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14年夏季農產品展望報告說,歐俄貿易戰將嚴重影響多種農畜產品。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4個月歐盟出口俄羅斯的豬肉量驟降80%。而歐盟奶酪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銷往俄羅斯,制裁將導致該領域出口量急劇下降,德國從業者受到最大打擊。
農業損失只是一例。“在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可以說歐盟一直被美國威逼利誘,推著往前走,一直是處于兩難境地。”美國紐約大學歐美問題專家布魯斯·德·約翰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
與美俄之間相對較小的經貿數字相比,歐盟一直是俄羅斯主要貿易伙伴,在俄出口和進口中均占約一半份額。隨著歐俄制裁與反制裁措施不斷升級,可以說“殺敵一萬,自損八千”。
9月2日,歐元對美元匯率跌至一年來新低。據測算,歐盟的制裁在今年內可能給俄經濟造成230億歐元的損失,約占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到2015年,這一損失將增加到750億歐元,約占俄GDP的4.8%。俄羅斯經濟部近日把2015年經濟增長預期從2%調低到1%。而歐盟委員會預計,由于對俄制裁,歐盟今明兩年將分別減少400億歐元和500億歐元收入,分別占歐盟GDP的0.3%和0.4%。
2008年以來,歐盟經濟先后遭受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重創,原本寄望于今年通過推進經濟改革和穩健的財政政策,刺激內需,加速復蘇,但進展不順;烏克蘭問題橫生枝節,更使歐盟“復興之夢”雪上加霜。今年第二季度,歐盟經濟增長再度停滯,幾個重要經濟體中,法國零增長,失業率高居11.5%;德國和意大利均萎縮0.2%。
形勢如此嚴峻,“制裁大戰”難逃兩敗俱傷的結果。
能源,是普京政府制約歐盟新“三巨頭”的另一張牌。
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歐洲天然氣總需求量的約30%由俄提供,目前俄輸往歐洲的天然氣中約一半要途經烏克蘭。由于烏克蘭拖欠俄天然氣費用,俄方今年6月已切斷對烏天然氣輸送。歐洲越來越擔心,一旦普京下令關閉供應閥門,歐洲即將到來的冬天怎么該如何捱過。
正因為利益訴求不同,歐盟28國中,一些對俄能源倚重較多的國家不愿因繼續實施制裁而過多得罪莫斯科,一些區域強國或對俄依賴較少的國家則依舊強硬。
英國和波蘭等主張必須施鐵拳,給俄以顏色;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在對俄制裁中代價慘重,苦不堪言;而法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則明確表示反對更多制裁……“對俄制裁是否有效仍有待檢驗,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尋求一個促使各方停火的和平計劃。”芬蘭總理施塔布說;斯洛伐克總理菲佐更直截了當,“起反作用的新制裁措施,應該被否決。”
“如何處理烏克蘭危機、如何對待俄羅斯,分歧很大,這考驗圖斯克等歐盟新的當家人。”布魯斯·德·約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德國總理默克爾9月5日出席北約峰會期間就表示,停火協議并不足以使歐盟中止對俄羅斯的制裁,但如果烏克蘭局勢能由此得到緩和,歐盟可能推遲實施對俄制裁措施。
法新社把默克爾這一表態解讀為“借坡下驢”的信號——停火協議將短暫緩解歐、美、烏同俄十分緊張的關系,但由于烏東部兩州并未放棄獨立主張,而俄羅斯不會放棄核心利益,圍繞烏克蘭危機的博弈不會結束。
在會議桌上“殺氣騰騰”,對外表態“兼顧緩沖”——歐盟新班底一時難以在對俄實行新制裁問題上作出抉擇。捧著烏克蘭這塊燙手的山芋,彌合歐盟內部日益增大的裂隙,容克、圖斯克和莫蓋里尼這“三巨頭”上任伊始就將承受更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