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2月16日,記者從農業部辦公廳獲悉,為了提高國內遠洋漁業企業抵御風險能力,減少遠洋漁業經濟損失,今年起將在全國范圍內規范管理遠洋漁業企業。近年來,福建省遠洋漁業蓬勃發展,目前外派投產遠洋漁船共計420艘,還有近100艘正在建造中。但是,隨著從業企業的增多、船隊規模的擴大、漁業船員的增加,部分遠洋漁業企業尤其是一些新從事遠洋漁業的企業在實施遠洋漁業項目過程中,存在不熟悉相關國內國際遠洋漁業管理規定、管理不規范以及企業規模小、實力弱、抵御風險能力低等問題,此次強化對遠洋漁業企業的管理,將進一步避免一系列漁業違規案件和涉外事件的發生。
我國力爭2020年建成多個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
本刊訊 近日,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山東省壽光市調研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基地建設情況時指出,要像重視糧食作物種業一樣重視蔬菜種業發展,重點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蔬菜品種,積極推動國內國際種業人才、技術、資金等共同參與蔬菜種業大發展。余欣榮表示,對于國家蔬菜創新創業基地建設與管理,要制定蔬菜種業整體發展規劃,明確基地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細化蔬菜種子企業創新創業園區、蔬菜品種展示推廣平臺和種子檢驗檢測體系等建設任務,力爭到2020年,建成一批規模大、功能多、技術領先、創新能力強的國家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
國家發改委:啟動豬肉收儲預案“托市”
本刊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月19日宣布,發展改革委員會正會同相關部門密切關注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形勢,按照調控預案規定積極準備啟動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工作,以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穩定生豬生產,維護養殖戶利益。發展改革委員會稱,從當前情況看,生豬產能依然偏高,未來幾個月是消費淡季,預計生豬價格將低位運行,并存在繼續下行壓力。建議廣大養殖戶根據市場價格變動情況,繼續合理調整養殖結構,以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合力,盡快恢復生豬生產和市場平衡。受生豬產能偏高、市場供求關系寬松等因素影響,去年12月中旬以來,生豬價格出現較快回落,截至2月12日,全國生豬出場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3.12元,豬糧比價跌至5.51∶1,已連續5周低于盈虧平衡點。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可免耕地占用稅
本刊訊 財政部日前發文明確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項目的有關財稅政策,并提出為減輕負擔,增減掛鉤項目符合一定條件可享減免耕地占用稅等稅收優惠。財政部在最新發布的《關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有關財稅政策問題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強增減掛鉤相關收入征管,就地全額繳入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不得隨意減免或返還相關收入,也不得賬外設賬、截留、擠占和挪作他用。同時,做好農村居民的拆遷補償安置工作,規范項目支出管理,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農村居民住宅等拆遷補償所需費用,新建農村居民安置住房所需費用,以及新建農村居民安置住房社區中的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排水、通訊、照明、污水、環境、衛生、文化、公共綠地、公共廁所、消防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均可通過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安排。
去年各類自然災害造成全國3.9億人次受災
本刊訊 2013年,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3.9億人次受災,1851人死亡,433人失蹤,1215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此外,2013年各類自然災害造成87.5萬間房屋倒塌,770.3萬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31349.8千公頃,其中絕收3844.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5808.4億元。2013年,我國先后發生了四川蘆山強烈地震、甘肅岷縣漳縣地震、東北流域性嚴重洪澇、南方大范圍持續高溫干旱、華南沿海地區臺風暴雨洪澇等多次重特大自然災害。災情總體較2012年明顯偏重,屬于災情較重的年份。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全年啟動10次預警響應和39次應急響應,協調派出35個工作組趕赴災區,指導開展救災工作。及時安排下撥中央救災資金105.67億元,救助受災群眾8000萬人次,調撥帳篷19.5萬頂、棉衣被60.8萬床(件)和折疊床8.9萬張等救災物資。
2013年我國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達2609元
本刊訊 據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消息,2013年我國外出農民工月平均收入2609元,比上年增加319元,增長13.9%。針對在勞務派遣中損害農民工利益的現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頒布《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全面開展規范勞務派遣專項行動,重點推動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社會保險費繳納工作。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農民工積極參加城鄉社會保險,到2013年底,農民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4895萬人、醫療保險5018萬人、工傷保險7266萬人、失業保險3740萬人,比上年末分別增加7.7%、0.4%、13.0%、38.4%。2013年,全國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共為農民工辦理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接續40.1萬人次。
農村家庭低保認定難問題突出
本刊訊 2月19日,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低保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制度體系不完整,存在著碎片化的問題;落實政策還不夠規范;基層的經辦能力還不到位;監督檢查還不夠經常,尤其是困難群眾的家庭收入和經濟狀況,特別是農村家庭收入經濟狀況認定難的問題比較突出。針對這幾個問題,民政部準備從加快立法、健全機制、加強經辦能力建設三個方面加以完善。
我國食用菌領域首個973計劃項目啟動
本刊訊 近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食用菌產量和品質形成的分子機理及調控”項目在中國農科院啟動。這是食用菌領域首個973計劃項目。據項目首席科學家張金霞介紹,食用菌是我國的一項新興產業,2012年產量2800萬噸,產值1700億元,從業人員2000萬以上。但由于系統科學研究的缺位,導致了產業效益持續下降,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嚴重缺乏。張金霞說,針對我國食用菌產業面臨的單產低、品質差、產業效益不斷下降的嚴峻挑戰,今后5年,項目將圍繞子實體形成的營養利用與遺傳調控、抗逆性的溫度響應和活性物質的合成代謝調控3個科學問題,運用多種研究手段,揭示食用菌產量和質量形成的分子機理,建立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體系以及遺傳改良基礎平臺,提高食用菌產業的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創新能力。
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正式開通
本刊訊 2月17日,由商務部主辦的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全國平臺”)正式開通。全國平臺是商務部在新農村商網的功能基礎上,通過全面升級改造和資源融合建設的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開通后將替代新農村商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發揮政府在涉農公共信息服務方面的指導作用,幫助農產品供需雙方更好地實現良性互動和日常對接,拓寬農產品銷路,促進農產品流通,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增收。
2014年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將在山東滕州舉辦
本刊訊 日前,記者從山東省滕州市農業局了解到,2014年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暨第六屆中國(滕州)馬鈴薯節(以下簡稱薯博會)將于4月17日至20日在滕州市舉行。此次薯博會由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農業部信息中心、山東省農業廳、棗莊市政府主辦,由中國國際貿促會農業行業分會、滕州市政府承辦,旨在通過舉辦中國國際薯業高峰論壇、招商洽談會、特色食品烹飪等專題活動,使“薯博會”成為薯業新品種、新技術、新型生產資料、新型加工設備、新產品發布的平臺,成為把滕州馬鈴薯打造成為全國菜用馬鈴薯行業發展風向標的新引擎。此次薯博會是在中國境內舉辦的唯一國際性的薯業盛會,將全面展示國內外涉及薯類(馬鈴薯、甘薯、木薯、山藥等根莖類高淀粉作物)繁育、種植、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各個環節的最新產品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