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文
百色市地處我國西部,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庫(庫區)于一體的貧困地區。
“十二五”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確定百色市貧困村數量為506個,貧困人口169.5萬,占農業人口的35.15%。有9個縣列為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條件極為艱苦的大石山區。
貧困問題不能視而不見
百色很努力,自新一輪扶貧攻堅戰開展以來,百色市36位領導和各縣(區)領導“掛點包村”,掀起向貧困“決戰”熱潮,取得了豐碩成果。然而,面對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百色任務艱巨,壓力倍增。
新的一年,新的起點,新的重任,百色將如何應對?全國人大代表、百色市委副書記、市長周異決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直言:“百色是大石山區,靠天吃飯,脫貧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建立在風調雨順的前提下。現實雖然艱難,但我們仍然在‘因材施教,不斷調整扶貧思路。”
《中國扶貧》:百色去年的扶貧工作有什么新進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異決:去年百色扶貧工作整體成績喜人,脫貧20萬人,從126萬減少到現在的106萬,像右江區貧困人口由原來的6.2萬下降到現在的4.5萬,有1.6萬多人摘掉“貧困帽”。去年這個區31個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941.8元,比2012年的4005元增加了936.8元,增幅23.39%,增長率高于全區水平。
《中國扶貧》:取得這么好的成績,是如何做到的?
周異決:去年主要得益于政策好,上級支持,自身努力,老天幫忙,風調雨順。當然脫貧也不穩定。
我們百色全市400萬人口,貧困線以下的是102萬,也就是說每4個人里面,就有1個是貧困人口,所以百色是廣西乃至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從去年開始,我們就把扶貧作為全市的優先工作來抓,提出四個優先,首當其沖的就是扶貧開發優先,另外是產業發展優先,第三個是交通發展優先,第四個是城鎮化優先。
今年我們提出三個攻堅,其中之一就是扶貧攻堅,絕對數這么大的貧困問題不能視而不見。從工作的推動方面,國家對百色也有很多的支持,同時還有自治區的9位領導對口幫扶。另外在百色,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水利部都有定點幫扶任務。
包點帶動面
《中國扶貧》:您認為自治區領導“包點”扶貧有什么特點?
周異決:在地方上,領導一包點,效果就會非常明顯。包一個點,就能帶動整個面,比如說像自治區彭清華書記聯系了一個村,最后把這個村子周邊的片區都給帶動了。還有我們的組織部長周新燕,在凌云包了一個點,那個點的條件非常艱苦,貧困程度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但同樣取得了驚人的扶貧效果。百色有些地方,就是山區,石漠化,已經不僅僅是如何去發展的問題,要水沒水、要土沒土,任何農作物都沒法種,有的村房子只能蓋到石頭上,像這種村完全不具備人類生存的條件。
《中國扶貧》:對于這類村應該怎么辦?如何幫扶?移出來嗎?
周異決:有一部分得移出來,但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是,因為我們是邊境地區,有守護邊疆的重任,不能外遷。這里的老百姓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哨所,一個群眾就是一個哨兵,他們為保衛國家安全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因此,我們主要采取輸血和造血相結合的方式,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給他們傳授種植茶葉和柑橘的先進技術,為他們建房子修路,盡可能地改善生活條件。但是,還希望國家能夠更加重視對邊民的幫扶。
《中國扶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支持力度”,“要繼續向貧困宣戰,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對此,百色下一步有何打算?
周異決: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釋放出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對于集革命老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于一身的百色來說,更是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消息。回去后我們要進一步落實好,真正找到一些有效的辦法,有針對性、有區別地采取一些措施。現在大家都知道產業推動是脫貧致富的抓手,但也要知道因地制宜打造什么產業,像在百色一些既不能發展產業、又不適宜生存的地方,就要施行易地扶貧搬遷。
另外,對于一些人口比較密集、承載困難的地區,也可以鼓勵一部分有條件的人移民,留下來的給他們找一些產業增加可持續發展能力。但是,在百色發展產業,不穩定性還是很強,尤其種植業,今年雨水好一點,人均純收入可能高于3000元,明年雨水差,收入可能又回到以前的2000多元,甚至更低。
此外,我們要在原有的扶貧攻堅基礎上,努力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產業發展、金融扶貧等創新的扶貧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用“百色起義精神”打贏攻堅戰
《中國扶貧》:據了解,現在很多商業銀行并不愿意向貧困地區放貸,百色的情況如何?有什么特殊的政策激勵嗎?
周異決: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貧困地區最缺的就是資金,但越是窮,就越是從銀行貸不到款。
所以,我建議要加快發展農村保險、農業保險,但是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對于貸款,金融機構別說不愿意貸給貧困地區,就連城市里的小微企業都不愿意給放貸,更何況我們這還是農村搞扶貧的,所以國家必須要有后續的金融扶貧措施做保障。比如說像我們去年推廣種植田七,老百姓投入比較大,每畝投入4萬元,貧困戶拿出4萬塊很困難,找銀行還需要擔保,拿什么做擔保?根本不可能。最后,通過政府注資來進行擔保,才實現了資金往貧困戶流動的情況。種火龍果也一樣,每畝投資8000元,如果老百姓自己有錢,或者能貸款,種3年就能收成,再過1-2年就能穩定脫貧,如果一種15年就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了。
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話,也建議進一步加大農村金融扶貧方面的激勵與鼓勵機制。
《中國扶貧》:現在有些貧困地區試點的互助資金和小額貸款效果很好,百色沒有嗎?
周異決:這個我們也在嘗試,說實在的,很多的資金因為都是涉農資金,都有相關關聯性,你要想把這些資金都整合在一起,但是每一項每個縣都有自己非常嚴格的監管辦法,想整合也是比較困難的,到最后還是只能夠依靠地方,靠我們自己。總之,我們要發揚“百色起義精神”,轉變作風,狠抓落實,一件一件地督促檢查,一件一件地協調落實,苦干加巧干,努力打贏這場攻堅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