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濤
(豐益上海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上海200137)
枸杞是茄科枸杞屬的多分枝灌木植物,是名貴的藥材和滋補品,能夠養肝明目安神,令人長壽。枸杞的產區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寧夏的枸杞最為著名。有研究發現,枸杞中含有豐富的類胡蘿卜素。
類胡蘿卜素是一類碳氫化合物——胡蘿卜素及它們的氧化衍生物——葉黃素類的總稱,這類有機化合物的特點是分子中含有多個不飽和共軛及非共軛雙鍵,其分子量大小、雙鍵數目及類型、含氧原子的數量、官能團類型和分子構型等特征的不同決定了它們理化特性的差異。類胡蘿卜素具有親脂性,幾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因此通常采用有機溶劑提取類胡蘿卜素。對于高等綠色植物而言,類胡蘿卜素往往與另一種脂溶性色素——葉綠素混雜在一起,因而增加了類胡蘿卜素提取、分離和純化的難度。因此枸杞中類胡蘿卜素的分離研究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材料:枸杞,購于農貿市場;
試劑:正己烷、石油醚、丙酮、無水乙醇、石英砂、碳酸鈉、BHT、氫氧化鉀、甲醇均為AR級(國藥集團);
儀器:高速組織搗碎機,江蘇江陰科研器械廠;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120-02),Shimadzu Co.(Japan);
紫外 -可見光譜掃描分析儀(UV-265FW),ShimadzuCo.(Japan);
玻璃層析柱(3.5cm×20cm),定制;
層析缸(100mm×200mm,200mm×200mm)。
1.2.1 枸杞色素提取物的制備
有一次,孩子很委屈地找朝敏說:“媽媽,同學們為什么都不理我?爸爸不是說只要樹立威風就不愁沒有朋友了嗎?難道爸爸都是騙人的?”
準確稱取200g枸杞,洗凈并瀝干后混入石英砂、碳酸鈉和BHT,在控溫多用高速組織搗碎機中用900mL萃取劑分3次攪拌萃取(室溫),每次提取時間40min。將提取液抽濾合并轉入15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100mL的蒸餾水搖勻,避光靜置分層,棄去水相,反復水洗3次去雜,在有機相中加適量無水硫酸鈉,避光靜置除水1h,過濾,將濾液在40℃以下真空濃縮至干(回收溶劑),即得到枸杞色素提取物,用200mL溶劑溶解即得枸杞色素提取液,充氮密封避光低溫保存備用。
1.2.2 枸杞色素提取物的皂化(枸杞總類胡蘿卜素的皂化法制備)
取枸杞色素提取液100mL置于250mL棕色試劑瓶中,加入20mL 40%(w/v)氫氧化鉀-甲醇溶液,搖勻后充氮置于暗處,在室溫下皂化12h,將皂化液轉入分液漏斗,棄去水相,將石油醚層多次用蒸餾水洗至中性,再用無水硫酸鈉干燥1h,過濾,在40℃以下減壓濃縮蒸發至干,即得枸杞色素非皂化物(總類胡蘿卜素),用100mL石油醚溶解即得枸杞總類胡蘿卜素溶液,置于棕色瓶中,充氮密封,避光低溫保存備用。
1.3.1 不同溶劑提取液中總類胡蘿卜素含量測定公式
根據經驗公式[4],采用分光光度法測算不同溶劑提取液中總類胡蘿卜素含量。用前3種溶劑浸提時直接套用對應的色素含量計算公式,用石油醚或石油醚-丙酮浸提時,把浸提液真空濃縮至干后轉溶于同體積的丙酮中,利用類胡蘿卜素在丙酮中的經驗公式測算相應類胡蘿卜素含量。通過比較每種溶劑浸提液中類胡蘿卜素含量的多少,即可選擇出合適的溶劑。各提取液中總類胡蘿卜素含量測定公式分別如下:
在甲醇中:


上式中:D為葉綠素a濃度(μg/mL提取液),E為葉綠素b濃度(μg/mL提取液),F為總類胡蘿卜素濃度(μg/mL提取液),G為總類胡蘿卜素含量,λ為不同波長的光密度。
1.3.2 枸杞類胡蘿卜素提取率的測定
精確稱取10.0000g枸杞粉按1.2中試驗方法極限浸提,攪拌研磨充分提取色素,定容定量,用分光光度法測定色素濃度,重復3次,取平均值,用于計算總類胡蘿卜素含量的提取率。
分別選用甲醇、無水乙醇、丙酮、石油醚-丙酮(1:1,v/v)四種溶劑按照1.2.1方法進行浸提,浸提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溶劑對浸提效果的影響Tab.1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lvents on the extraction
由表1可知,從總類胡蘿卜素濃度F來看,浸提效果丙酮>無水乙醇>石油醚-丙酮 (1:1,v/v)>甲醇;從總類胡蘿卜素與葉綠素a和b之和的比值(G)來看,石油醚-丙酮(1:1,v/v)>丙酮>無水乙醇>甲醇。因此,綜合考慮浸提效果、安全性和成本等因素,選用石油醚-丙酮混合溶劑作為浸提溶劑效果最好。
分別考察浸提時間、浸提次數、料液比及體積比對枸杞類胡蘿卜素提取效果的影響,見圖1。
如圖1(a)所示,浸提時間為2h時,提取液的類胡蘿卜素濃度為1.253μg/mL,浸提時間為2.5h時,類胡蘿卜素濃度為1.254μg/mL,僅增加0.08個百分點。因此浸提時間控制在2h以內為好。
如圖1(b)所示,浸提次數越多,類胡蘿卜素提取越完全。浸提3次時類胡蘿卜素濃度為0.795μg/mL,與浸提1次相比,濃度增加了32.5%;浸提4次和5次的類胡蘿卜素濃度分別為0.807μg/mL和0.811μg/mL,與浸提3次相比,類胡蘿卜素濃度增加較小,分別增加1.51%和0.49%,故浸提次數選擇3~4次。
圖1(c)比較了料液比對浸提效果的影響。當料液比在90g/mL以內時,所提取的類胡蘿卜素濃度隨料液比值的增大而明顯增加,當料液比為120g/mL時的類胡蘿卜素濃度為1.164μg/mL,超過120g/mL以后,類胡蘿卜素濃度僅增加0.09%。因此,料液比應不超過120g/mL。
圖1(d)比較了石油醚-丙酮混合溶劑的不同比例對浸提效果的影響。圖中的橫坐標1、2、3、4、5分別代表石油醚-丙酮體積比 3:1、2:1、1:1、1:2、1:3。可見隨著丙酮在混合溶劑中所占比例的增加,溶劑極性也逐步增強,當石油醚與丙酮的體積比小于1:1時,溶劑極性較強,反之則較弱。隨著溶劑極性的增強,類胡蘿卜素的濃度逐漸增大,當石油醚與丙酮的比例為1:3時,濃度達到最大。

圖1 浸提條件對枸杞類胡蘿卜素浸提效果的影響Fig.1 Effecton carotenoidsextraction from Lycium Chinensis byextractingcondition
按照1.3.2方法測得枸杞總類胡蘿卜素的含量為552.57mg/kg,用2.2最佳浸提條件下其總類胡蘿卜素的提取率可達95.5%。
2.3.1 吸附劑選擇
以枸杞色素提取物和不皂化物(總類胡蘿卜素)為材料,洗脫劑選擇正己烷-丙酮=90:10(v/v),吸附劑嘗試為硅膠、氧化鋁、聚酰胺、碳酸鎂、氧化鎂、碳酸鎂-硅藻土=1:1(w/w)、氧化鎂-硅藻土=1:1(w/w)、氧化鎂-硅藻土=1:2(w/w)、氧化鎂-硅藻土=1:3(w/w),不同吸附劑對洗脫的影響見表2。

表2 不同吸附劑對洗脫的影響Tab.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lution adsorbent
表2顯示,將氧化鎂與硅藻土按不同比例混合裝柱的分離效果明顯好于其它,并且隨著硅藻土的增加,洗脫速度依次加快,綜合比較分離速度、分離效果、柱床穩定性及可再生性,以氧化鎂-硅藻土=1:2(w/w)的組合為最佳吸附劑。
2.3.2 枸杞類胡蘿卜素薄層層析分離和純化條件
以2.3.1分離得到的類胡蘿卜素及不皂化物為材料,用硅膠G薄層層析對它做進一步的分離和純化。吸附劑選擇為氧化鎂-硅藻土=1:2(w/w),薄層展開劑為石油醚-丙酮=17:4。
圖2可知,枸杞色素主要類型有黃色素、紅色素和綠色素,皂化后剩下黃色素和紅色素,綠色素消失由圖4可知其紫外可見光譜都呈相似的“三指狀”(three-peak spectrum)。在可見光區有吸收峰表明分子中有共軛雙鍵,光譜區在350~550nm之間,最高峰和次高峰分別為445.0nm及472.4nm,這是類胡蘿卜素的典型圖譜。因此,展開劑選用石油醚-丙酮=17:4(v/v),對枸杞色素提取液、枸杞總類胡蘿卜素樣品的分離效果很好,并且經多次試驗驗證,這種分離純化方法重復性好、穩定可靠、可滿足精細分離和樣品制備的需要。

圖2 枸杞類胡蘿卜素的薄層層析分離純化效果溶劑:石油醚(60~90℃)Fig.2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hinensiscarotenoids from Lycium chinensis by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

圖3 枸杞色素提取物的紫外可見光譜溶劑:石油醚(60~90℃)Fig.3 UV-VIS spectrum of pigment extracts of Lycium chinensis

圖4 枸杞色素非皂化物的紫外可見光譜溶劑:石油醚(60~90℃)Fig.4 UV-VIS spectrum of unsaponifiable matter of pigment extracts of Lycium chinensis
1)對枸杞類胡蘿卜素的浸提條件進行了研究。得到的最佳參數是:浸提液為石油醚-丙酮(1:3,v/v)混合溶劑,料液比為90(g/mL),在常溫下分3次浸提,總浸提時間為1.5h。枸杞總類胡蘿卜素的含量為552.57mg/kg,在此條件下其總類胡蘿卜素的提取率可達95.5%。
2)對分離效果的研究。洗脫劑選擇正己烷-丙酮=90:10(v/v),吸附劑選擇為氧化鎂-硅藻土=1:2(w/w);薄層展開劑選擇為石油醚-丙酮=17:4,此條件下對枸杞色素提取液、枸杞總類胡蘿卜素樣品有很好的分離效果。
[1]吉宏武,施兆鵬.HPLC分離測定紅心薯中類胡蘿卜素[J].無錫輕工大學學報,2001,20(3):299-301.
[2]王強,韓雅珊,廣田才之,等.食品中多種類胡蘿卜素的測定(HPLC法)[J].營養學報,1997,19(2):212-215.
[3]劉大川,王靜.紫(白)蘇葉類胡蘿卜素提取工藝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02,17(1):54-58.
[4]李赫,陳敏,馬文平,等.不同成熟期枸杞中類胡蘿卜素含量的變化規律[J].中國農業科學,2006,39(3):599-605.
[5]王業勤,李勤生.天然類胡蘿卜素-研究進展、生產、應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