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_張玉芹 張超義

11月4日,國家電網公司“兩交一直”(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錫盟—山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寧東—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特高壓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這是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中首批獲得核準并率先開工建設的特高壓工程,標志著特高壓電網進入全面大規模建設和加快發展的新階段。工程建成以后,將產生積極的“連鎖效應”,對推進東中部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提升電網安全和技術水平,增強抵御重大事故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3項特高壓工程全部計劃于2016年投運。其中,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途經安徽、江蘇、上海3省(市),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新建南京、泰州、蘇州變電站,擴建淮南、滬西變電站。工程投資268億元,線路全長759.4千米,是迄今規模最大、難度最大的特高壓交流工程。工程建成后,將形成首個特高壓交流雙環網,大幅提高華東電網內部電力交換能力和接納區外來電能力,有效緩解長三角地區短路電流大面積超標問題,提升電網安全穩定水平,增強華東電網抵御重大事故能力,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錫盟—山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途經內蒙古、河北、天津、山東4省(區、市),新建錫盟、北京東、濟南3座變電站和承德串補站,投資178億元,新增變電容量1500萬千伏安,新建輸電線路2×730千米。工程可促進錫盟能源基地開發,加快內蒙古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可充分發揮大容量、遠距離、多落點以及網絡功能優勢,有效緩解京津冀魯地區電力供應緊張局面,滿足京津冀魯地區用電負荷增長需求,落實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寧東—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今年開工的首個特高壓直流工程,途經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6省(區),投資237億元,額定輸送容量800萬千瓦,年外送電量可達500億千瓦時,線路全長1720千米。該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落實中央“西部大開發”發展戰略、促進寧夏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緩解華東地區用電緊張局面的重要舉措,對于加快西部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我國電網輸電技術升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兩交一直”工程是促進能源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工程。工程是連接兩淮(淮南、淮北)、內蒙古、寧東能源基地和東部負荷中心的能源大通道,將大幅提高西南、錫盟、寧東能源基地開發外送能力和華東電網安全穩定水平,實現能源資源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對于優化能源布局,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供應,加快電網升級,構建安全、經濟、高效的現代電網體系將發揮重要作用。
“兩交一直”工程是推動清潔發展的綠色工程。工程大幅增強西部和北部風電等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外送和消納能力,在控制東中部火電規模、解決霧霾問題、促進節能減排方面將發揮關鍵作用。建成后,工程可向京津冀魯、長三角地區增加送電能力2600萬千瓦、增加電量約1500億千瓦時,每年減少東部地區電煤消耗7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35萬噸、氮氧化物18萬噸、煙塵4萬噸。
“兩交一直”工程是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關鍵工程。工程總投資683億元,可提供就業崗位近6萬個,帶動裝備制造業產值增加約246億元,帶動電廠、煤礦投資約2000億元。工程有利于將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一步提高東部地區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累計建成“兩交四直”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特高壓輸電線路長度超過1.5萬千米,變電(換流)容量超過1.6億千伏安(千瓦),累計送電量超過2500億千瓦時。今年汛期,復奉、錦蘇、賓金三大特高壓直流工程長時間保持滿功率安全運行,承載了超過80%的四川水電外送任務,向華東地區大規模輸送西南地區清潔水電600億千瓦時,約占華東區外受電的2/3。依托大電網發展新能源,國家電網供區新能源并網裝機突破1億千瓦,其中風電7799萬千瓦,太陽能發電1835萬千瓦,國家電網成為世界風電并網規模最大、太陽能發電增長速度最快的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