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圖 Pictures_林 平
“我們要詳細分析低電壓產生原因,充分考慮到城鎮化趨勢,力爭在2016年基本解決低電壓問題。”11月19日,信陽供電公司召開低電壓治理行動方案編制工作啟動會,加大全市低電壓治理力度,吹響低電壓殲滅戰沖鋒號。該公司總經理孫啟偉在會上表態。
此前,信陽公司在治理低電壓方面已卓有成效,低電壓地區在逐漸減少。探究起來,其法寶為——
近年來,信陽地區經濟發展迅速,用電負荷持續高速增長,對堅強電網的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信陽農村電網欠賬多,基礎薄弱,供電能力差,特別是中低壓配網,供電半徑過長,配變布點少,配變容量不足,供電可靠性低,低電壓現象越來越突出。
信陽公司組織人員深入縣區農電等低電壓現象嚴重的山區現場調研,定期收集配電網運行狀況與設備參數研究分析,提出了采取“小容量、密布點,中壓深入、簡化低壓”的辦法,通過在農村增加變電容量和布點,使變電站和配變深入負荷中心,切割10千伏配網線路,減少低壓供電線路長度,保證中低壓供電半徑合格,解決低電壓現象,擴大供電能力,同時把握投資節奏,發揮有限投資的最大效益。
信陽第一座簡易變電站固始35千伏鳳凰變電站建于2011年,占地僅120平方米,只用兩周時間建成。投運后,區域供電量同比增長31%,10千伏線損下降1.58%。
以“三小”治理“三低”,即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采用小容量單相變、小容量三相變和35千伏簡易站,達到治理低電壓、低可靠性、低效能的目的。具體做法是,增加35千伏簡易變和10千伏配變布點,降低10千伏供電半徑,以小容量單相變和三相變改造老舊設備,縮短400伏線路的供電半徑,降低配變負載率。
信陽市浉河區十三里橋鄉小廟六組110多戶居民原來共用一臺50千伏安變壓器,最遠距離1.6千米,末端電壓不足110伏,線損高達16%。今年上半年,信陽公司在此新增一個小單相變壓器臺區,分帶原臺區30多戶用電負荷,最遠距離只有350米,電壓升至230伏,線損降至6%~7%。
從目前新增的幾個小單相變臺區來看,改造前月均低壓線損率為18.5%,客戶末端電壓170伏;改造后月均低壓線損率在7.5%以下,末端電壓升至218伏。
在試點取得成功后,經過不斷探索和比較,信陽公司制定了“三小”治“三低”工程標準化整體方案,在信陽地區全面推廣。“三小”治“三低”建議也被評為2013年國家電網公司優秀合理化建議、省電力公司“金點子”合理化建議。
信陽地區低電壓現象還有一個特征,即動態性、季節性和復雜性,原因是茶葉加工、抽水灌溉、取暖及降溫季節,用電負荷均大幅增長,造成配變容量不夠,導致低電壓。今年1月,信陽公司新進了一批高過載能力變壓器,主要用于毛尖茶主產區、北部平原糧食主產區,以此抑制這些地區的低電壓現象。

1.檢查高過載能力變壓器

2.安裝35千伏簡易變電站主變
信陽市平橋區蘭店鄉位于淮河北岸,為糧食產區,電力負荷主要為農業生產用電和村民生活用電。尹莊臺區原來的變壓器為20千伏安,供電范圍為附近的4個村民組近80戶村民。隨著家用電器的日益增多,用電負荷急劇攀升,電壓越來越低。
1月下旬,信陽公司為平橋區蘭店鄉馬樓村尹莊臺區調配了一臺80千伏安高過載能力變壓器,當月22日下午改造完工,情況立馬有了改觀。
“以前的電連水都燒不開,對面的加工房只要一開工,我家的冰箱就跳閘。”附近的超市老板馬俊說,“換了變壓器,我家的冰箱至今沒有跳過一次閘。”與其隔路相望的退休教師胡連中的感觸更深。胡連中家于去年新建了一棟兩層樓房,裝了3臺空調,以前都啟動不了,成了擺設。高過載能力變壓器上崗后,最冷和最熱季節,他家的3臺空調都能正常使用,樂得他高興地說:“供電所為我們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這里負荷增長較快,但這臺變壓器起碼能管一兩年。”蘭店供電所所長彭彬厚說。
信陽公司運維檢修部配電運檢管理專責姜祖明介紹說,該公司2014年初引進了20臺高過載能力變壓器,容量分別為80千伏安、100千伏安、160千伏安,主要用于低電壓地區及信陽毛尖主產區、農田機井密集的產糧區等負荷季節性增長明顯的地區。此種變壓器高過載能力優勢明顯,在過載200%時能繼續工作兩個小時,在過載150%時可繼續工作6個小時,可有效地解決負荷大起大落地區的供電難題。
據觀測,炒茶期間的用電負荷是平時的4倍左右,高過載能力變壓器能有效解決變壓器因短時間高過載引起燒毀的難題,全力保障炒茶用電。信陽市浉河區十三里橋鄉寨坎九組茶農楊玉斌高興地說:“自從我們家門前裝了一臺小變壓器后,我再也不操心炒茶時電不夠用了。”
“這批變壓器經過近一年的投運,有效解決了當地炒茶及灌溉期間低電壓現象,普遍反映良好。”姜祖明說。
說到底,解決低電壓現象,根本還是要打造一張堅強電網。2010年,信陽公司在制訂信陽電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時提出了“1230”目標,即在全市新增1個500千伏變電站,新建商城220千伏赤城變電站,全面改善信陽電網的網架結構。
如今,名為春申的500千伏變電站已于6月14日投運,商城220千伏赤城變電站也于11月12日成功試運,信陽電網的主網架業已建成。
有了堅強的主網架,35千伏及以下的配網建設也得跟上。2013年,在省電力公司支持下,信陽公司利用配網、農網、縣局自籌資金9743萬元,新建35千伏變電站14座,10千伏線路167千米,新增臺區布點498臺,共解決低電壓戶數約6.3萬戶。今年,信陽公司投資1.27億元,新建35千伏變電站15座,35千伏線路116千米,10千伏線路146千米,配電臺區422臺,計劃解決低電壓7.3萬戶,讓農村用電質量持續提升。
“在治理低電壓方面,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充分考慮到城鎮化趨勢的影響,農村電網負荷密度呈下降趨勢,我們要做的是保證電壓合格,按500米供電半徑考慮布點,城鎮地區供電半徑不超過300米,打一場低電壓殲滅戰。”孫啟偉介紹,2014年,信陽電網投資將達到14.6億元,“十二五”期間將投資60億建電網,實現供電能力翻番,力爭在2016年徹底消除低電壓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