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_呂朝陽 圖 Pictures_楊海鋒 李輝杰

1.千年宋塔
看過2005年央視春晚的人,都會對舞蹈《千手觀音》有深刻的印象。殘疾人演員邰麗華等以曼妙靈動的舞蹈動作、雍容華貴的古典造型、渾然一體的烘托配合,成功塑造了慈悲莊嚴的千手觀音形象,給人以無比美妙的藝術享受。
《千手觀音》演出成功,除得益于演員們精彩的表演之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得益于觀音文化在我國民間的源遠流長,億萬觀眾對觀音“聞聲救苦、拔除眾難”慈悲端莊的形象十分熟悉和喜愛。
觀世音菩薩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觀世音有許多化身,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千手觀音了。但是,你知道觀世音菩薩得道正果圣地、中國觀音文化的源頭在哪里嗎?一般人可能會說,是南海普陀山。其實,千手觀音的故事起源于平頂山,真正的觀音祖庭平頂山香山寺,更被譽為“妙善公主故里,千手觀音故鄉”。
由宋代書法家蔡京書丹,珍藏在平頂山香山寺觀音大士塔下券洞中的《大悲菩薩傳碑》,完整地記錄了漢傳佛教觀音成道的經過:妙善公主先在白雀寺修行,其父楚莊王火燒白雀寺,她逃到香山,建寺繼續修行。后為救父病,妙善毅然舍手舍眼,最終修成正果,成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2011年9月23日,平頂山被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觀音文化之鄉并批準成立中國觀音文化研究中心,平頂山深厚的觀音文化底蘊得到認同,觀音祖庭地位牢固確立。2012年6月9日,首屆中國觀音文化研討會在平頂山勝利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北大學、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南大學、鄭州大學等社科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及本地學者170多人共同研討觀音文化。
平頂山香山寺是中國最早的香山寺。“香山”之名源于佛教經典。在中國佛教傳統中,以觀音為主祀神的佛寺都命名為香山寺。中國各地有很多香山寺,比較著名的有18家,最著名的有北京香山寺、洛陽龍門香山寺等,從建寺時間看,北京香山寺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即公元1186年3月;洛陽龍門香山寺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即公元516年;寧波市香山寺始建于唐;陜西大香山寺建于公元351年至384年;而平頂山香山寺建于漢靈帝光和四年,即公元181年。就目前已知的香山寺建寺時間看,平頂山香山寺應是中國第一座香山寺。
平頂山香山寺中鎮寺重寶《大悲菩薩傳碑》是闡述觀音身世的源本。在觀音大士塔下的券洞內,立著一通千年古碑,這就是被譽為“三絕碑”的《大悲菩薩傳碑》。它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有力地確立和奠定了平頂山香山寺作為觀音“根”文化性質的歷史地位。
平頂山香山寺是觀音證道圣地在史書文獻中多有記載。據明正德《汝州志》載“世傳大悲菩薩乃楚莊王之女修煉成佛之所,靈骨葬于塔下”;清道光《汝州全志》載,“大悲菩薩,相傳楚莊王第三女也,諱曰妙善”。根據傳說,妙善出生在平頂山古父城地區。父城,在今平頂山市寶豐縣李莊鄉古城村一帶,原為應國地域,春秋時楚莊王的曾孫太子建筑城,為紀念楚莊王設立了莊王祠,后人將莊王祠視為楚莊王故宅。父城有白雀寺,相傳是妙善出家修行的地方,后來為躲避莊王追殺而逃到香山隱居修行,最后得道。根據碑刻和志書記載,觀音俗身妙善在白雀寺出家后,其父莊王見她修行意志堅定,不思悔改,大為惱怒,派兵火燒白雀寺,屠戮眾尼,妙善被龍山山神救走,隱居香山,結廬修行,三年得道。莊王后來得了頑疾,經異僧指點,找到香山妙善,求其手和眼做藥引。妙善為報莊王養育之恩,毅然獻出雙手雙眼,而自己因此修行圓滿,化為千手千眼觀世音。
作為觀音祖庭所在地,平頂山觀音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底蘊深厚。有專家從不同角度不同視野進行論證,認為平頂山觀音文化是“佛教傳入中原后漢化的產物”“觀音祖庭文化”“平頂山香山寺是我國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遺產”等。人們普遍知道平頂山香山寺是漢化觀音得道證果之圣剎,卻不了解圣剎與中華絲綢之路也關系密切,是中華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融合的重要文化遺產。有專家認為,平頂山香山寺是古代絲綢之路東端起點,古都洛陽與絲綢之地南陽繒國之間的重要文化節點。
平頂山毗鄰洛陽,自秦漢以來一直處于洛陽都市圈中,平頂山香山寺屬于洛陽大文化圈范疇,這從歷史文化發展和當代河洛文化核心區域定位中可以得到確認。平頂山香山寺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產物。其證一,特殊的中原腹地洛陽京畿人文地理特點,如前述。其證二,魯山自古盛產絲綢而且絲織品遠銷歐洲。包括魯山在內的伏牛山東麓有悠久的栽桑養蠶制作絲織品的歷史。魯山絲綢品質上乘,在明清時無論種植面積還是絲綢產量達到極盛,魯山絲綢通過絲綢之路遠銷到歐洲各國,深受歐洲貴族的喜愛。其證三,香山寺是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原后興起發展的,佛教東傳也是通過絲綢之路實現的。其證四,據考證,東漢末年,有西域僧人支法度從洛陽方向到潁川傳教,至香山,發現香山地理環境優越,在其山頂建起寺院。其證五,由平頂山香山寺發展史可以看到,平頂山香山觀音是天竺佛教中男相觀音完成了女相漢化,這正是天竺佛教與中華文化融合的過程,也是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融合的過程。其證六,平頂山香山寺的獨特建筑特征可以有力證明其是天竺佛教傳入的結果。平頂山香山寺建立在圓形山峰頂,基本建筑規劃特征保留了以佛塔為中心的寺院布局模式,這種模式是天竺佛寺建筑的顯著特征,被稱為曼陀羅。香山寺歷經1800多年,一直保持著這種寺院布局模式,可以說是古代天竺佛教傳入中原在建筑上的直接反映,是歷史的活化石。其證七,從香山寺與白馬寺等絲綢之路上的佛寺遺產關系可以證明。白馬寺與平頂山香山寺自古有很深的淵源關系,白馬寺是漢化佛寺祖庭,香山寺是觀音祖庭,二者共同組成佛教文化在中原漢化體系,是密不可分的。

2.香山普門禪寺
山水鷹城,近悅遠來。當前,平頂山正著力打造“中原大佛,神奇堯山,觀音祖庭,近悅遠來”的城市形象定位。觀音祖庭,把中國觀音文化之鄉平頂山與絲綢之路聯系了起來。
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中亞四國訪問期間,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倡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其作為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絲綢之路是指西漢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西漢兩京長安(今西安)和洛陽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一直到達地中海各國的陸上貿易大通道。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所以被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稱為“絲綢之路”,沿用至今。絲綢之路不僅是經貿往來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是溝通古代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從時間上來說,絲綢之路上起于兩漢,下止于清朝末期,時間跨度長達2000年左右;從空間上來說,絲綢之路東起洛陽、長安,西至古羅馬,長度達到7000公里。2006年8月,我國與中亞五國達成共識,將各國一些歷史文化遺跡的單個景點整合起來,用“絲綢之路”串起整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申遺涉及我國陜西、河南、寧夏、新疆、青海、甘肅六個省(自治區)。如果申報成功,絲綢之路沿線的各單個景點均將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香山寺千手觀音
歷史上的香山寺很美,今天的香山寺更美。無論春夏秋冬,還是晨暮陰晴,這里都堪稱平頂山近郊休閑觀光的最佳去處。目前,位于平頂山新城區北部4公里處規劃面積約5平方公里的大香山風景名勝區已初具形態。其七大功能區包括:入口及綜合服務區、香山寺院區、塔林區、西龍山游覽區、東龍山游覽區、紅石寨遺址公園區、觀音文化區。該風景名勝區的定位是:立足平頂山面向中原、輻射全國,兼具宗教、旅游、觀光休閑、武術研習及佛學教育、特色餐飲、園林藝術、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等功能為一體的風景旅游勝地。
位于大香山風景名勝區內的大香山國學文化園,用地面積27.7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9.895萬平方米,主要包括:百佛園、觀音文化博物館、國學大講堂、藝術博覽大廳、禪茶館、素齋院等。而藝術博覽大廳建成后可安放黃金樟大型藝術根雕200余尊。大香山國學文化園的興建,更加彰顯了大香山“觀音祖庭”的地位,祝愿平頂山通過觀音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能夠更快融入“絲綢之路” 偉大復興和美麗中國旅游經濟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