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 / 圖 Pictures_朱韶瑞 解新穎

崔宏偉,一位充滿著濃厚生活情趣的畫家,從他的作品里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他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之深。傳統文化的中正庸和體現在其作品之中,則顯示出雅俗共賞的繪畫技藝和審美情趣。觀賞他的作品,似乎回到了家鄉,對家鄉的愛被重新喚起。這是繪畫大師們對崔宏偉的評價。
崔宏偉,新密市供電公司員工。1966年生于河南省新密市,先后任職北京華夏神農書畫院副院長,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新密市美協副主席,鄭州供電區書畫協會副主席,廣州大中國畫院河南分院副院長。1984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服役期間進修于河南大學美術系。1997年畢業于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后師從著名書畫家唐玉潤先生。崔宏偉出版有個人繪畫專集,作品也時常在各類大展、報紙、畫刊上出現,河南電臺、電視臺多次對其進行報道。
“老崔畫的《童年舊居》,勾起了大家對童年的回憶,看那畫里的山水、小屋、秋千、水缸、家什,簡直就像回到了童年時代……”老崔的《童年舊居》在微信上問世后,朋友圈很快有人點贊。
小時候因為家里窮,父母怕養不活他,便把他送了人。養父母也愛他,就是養父性格古怪,脾氣暴躁,稍有不順心就打人,他便成了出氣筒。小小年紀,為了討好養父母,他主動承擔起了挑水、做飯、種地、扛包等活計。
“磨難是最好的師傅。”這話一點也不假。喜歡畫畫的他,沒有老師,就跟著圖畫書學習,沒有紙張,就撿別人扔了的廢紙。一天天,一年年,不知扔過多少廢作,不知磨爛了多少次手指,不知被養父撕過多少張圖畫,但任何打擊都沒有終止他作畫的渴望。小學三年級,他的畫在學校里已經小有名氣了。有一次,他畫了六幅花草鳥蟲的小圖畫,同學們都說好,他便拿到集市上去賣,一毛錢一張,那時的一毛錢相當于現在的100元,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六幅畫全賣光了。崔宏偉就是用那六毛錢硬是找到了記憶中的老家。
回到自己家后,喜歡作畫的他得到父親的真傳和教導,進步很快,但家里貧窮的事實還是沒有改變。父親看他是個有志氣的孩子,便送他去當兵。


崔宏偉非常喜歡部隊的生活,在那里有志同道合的戰友,有親切友善的領導,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人生成長路上的伯樂。1987年從商丘高炮旅調到開封某部隊,軍部政治部部長看到崔宏偉暗地里喜歡畫畫,便派他到文藝班進行修煉,寫材料、出板報。
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有一次,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三天三夜進行構思,最終根據部隊特色繪畫出10幅各具特色的畫。作品出來時,所有人驚呆了,構思、色調、結構、創意都得到了大家的贊賞,最終獲得了部隊最高文藝獎,他也因此成為軍地“兩用人才”培訓班教員。
1989年3月,崔宏偉進入新密市電業局辦公室從事宣傳工作,喜歡策劃的他工作很快有了起色,1999年領導把他調入米村供電所。
1999年12月,電業局領導到米村供電所調研時,發現米村供電所內企業文化宣傳板報做得特別好,色彩搭配、版面內容、圖片配置都恰到好處,像一幅幅完整的畫作。當知道這些版面全出自“老崔”一手策劃時,領導把他派到廣告公司擔任經理。
上任不到一個月的他,果斷地組織了一次大型畫展,100多幅作品在該局工會展出,每天參觀者絡繹不絕,紛紛贊揚崔宏偉的組織能力和繪畫天賦。
為了拓展廣告業務,崔宏偉用自己的畫作和朋友進行交換,換回了大型廣告設備,拉回了許多廣告業務,加上自己的創意,當時新密市很多燈箱廣告業務就出自他的精心策劃。隨著名氣越來越大,邀請他作畫、參加比賽的舞臺也越來越多。2000年開始,老崔的人生再次啟航,縣里、市里、省里都能看到他參加比賽的身影, 每次都能抱獎而歸,但他沒有驕傲,仍然潛心作畫。后來,老崔出任該局水泥制品廠廠長。工作之余,經常不忘給職工傳授作畫技巧,多年來一直對身邊愛好作畫的人才悉心培養,前后共培養出十余名小畫家。2000年至今,崔宏偉共獲得大小獎項100多個,作品經常見之于報紙、雜志、畫刊,電視臺也多次對他的事跡進行報道,已是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委員的他被鄭州城市學院特聘為客座教授,他毫不吝嗇地將自己幾十年的作畫心得傳授給該院學生。
如今已經退崗在家的老崔,把更多的時間投入繪畫。5月份,他的繪畫作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參加全國荷鄉情繪畫比賽,為此,他兩天兩夜不吃不喝,潛心作畫,于6月入選比賽,8月準備展出。
妙墨精筆著畫魂。老崔不善于表達,但他的人格魅力被大家傳誦,他把得意之作《春風又綠江南岸》拍賣的8000元錢全部捐給了玉樹災區。讀老崔的故事,讓人感受到人生的真諦;看老崔作畫,如入無人之境,讓觀者也陶醉在這靜靜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