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代小龍
“5年的實踐證明,‘兩室’建設在公司系統班組整體建設中起到了一個標桿和楷模的作用,為公司班組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為全面、快速推進班組建設引領了發展方向,確立了以典型示范引領班組建設的新路子。”9月18日,省電力公司“兩室”建設推進會在濟源召開,公司工會主席李學軍充分肯定了公司勞模和班(站)長工作室取得的成績。
這是一項省公司班組建設工作的創新實踐。自2009年以來,省公司以勞模、優秀班站長為核心,建成180個勞模和班(站)長工作室,發揮榜樣引路作用,搭建職工成長平臺,集聚團隊創新合力,成為企業的“創新源”和人才的“孵化器”,小班組在服務生產運營中彰顯出了大能量。
班組是企業的基石,只有把班組建設好,企業發展才有強大的群眾基礎。但如何把班組建設好是企業始終要面臨的課題。
“選出領頭雁,以典型引領帶動班組科學發展。”2009年,以國家電網公司加強班組建設為契機,省公司提出了班組建設的新思路,希望起到“樹立一個、培養一批、帶動一方”的效果。
但以什么樣的人物作為標桿呢?省公司將目光放到了勞模和優秀班組長身上,這些業務品德兼優的骨干,長期以來如同并未完全開發的企業金礦,潛力巨大。
2010年,省公司“兩室”創建工作正式啟動。省公司下發方案,在系統內選取在技術、科研、管理等方面有專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工作經驗和創新能力,并受到市級及以上表彰的勞模和優秀班組長的姓名冠名工作室,著力于管理創新、崗位創新、技術創新、操作創新和創建“六型一化”班組,彰顯新時代勞模、優秀班站長風采。
為檢驗效果,新實踐從試點起步。當年,省公司按照“先選擇、后指導,先交流、后實施,先試點,后推廣”的原則,在全省范圍內選擇了12名省部級勞模和優秀班站長,開展了創建“兩室”試點工作。
趙皖豫是許昌供電公司調控中心配網控制班班長,長期一線崗位的艱苦鉆研練就他在電網調度領域的嫻熟技能,先后被省公司授予優秀調度員、奧運保電功臣、優秀班組長等榮譽。2010年10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趙皖豫工作室”成為省公司首批班﹙站﹚長工作室。
“以我的名字命名工作室,既是一種榮譽,更是對我更高的要求。”趙皖豫說。而他的同事閻峻峰則認為:“榜樣就在身邊,做事更有標桿。”在這樣的激勵氛圍下,“趙皖豫工作室”在成立的第一年就總結出了“四舍五入”調度班組管理工作法,獲得許昌公司創新一等獎;科技成果“網供負荷預測管理系統優化”“防止小負荷情況負載PT斷線引起設備自投誤動”分別獲河南省總工會、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創新成果。
更多的成果從公司首批12個“兩室”涌現出來,截至2011年年底,共發布QC成果117項,完成科研、技術攻關、授權專利200余項,推出管理創新成果67項,創造經濟效益1600余萬元。
試點取得的良好成績展示了“兩室”的巨大榜樣力量。從2011年起,省公司逐步對“兩室”建設進行推廣,2012年實現了“百縣百室”的創建目標。目前,省公司系統市、縣公司已掛牌成立了71個勞模工作室、109個班(站)長工作室,2000余名職工被聚集到工作室的創新工作中來。

1.省電力公司“兩室”建設推進會現場。楊戰營/攝
“還是咱的寶貝好使,特高壓工程都降得住,500千伏線路自然不在話下。”4月25日,在建設信陽東500千伏線路工程時,河南送變電工程公司采用的一臺28噸牽引機及配套張力設備讓放線作業高效了不少。這個讓施工人員稱道的“寶貝”由該公司“金紅專勞模工作室”研發,更高噸位的該類型設備已廣泛應用于我國特高壓電網工程建設中,近3年為企業創造價值約1.6億元。
“結合生產、經營實踐,引導和帶領廣大員工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及班組建設上的重點難點等開展技術攻關、管理創新、技能競賽等,產生一批創新成果。”這段文字摘自省公司“兩室”建設方案,不難看出,省公司設計“兩室”的初衷就是搭建職工自主創新的平臺。
“‘兩室’以勞模先進命名,但實質是一個團隊,由勞模先進帶頭引領,整合創新力量,形成技術攻關合力,使職工創新模式從過去的‘單打獨斗’變成‘集體作戰’,實現職工技術創新由個體型向團隊型、由單一型向聯合型的提升。”省公司工會生產生活部副部長戴錚說。
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張科勞模工作室”由省電力公司勞動模范張科、國家電網公司十大領軍人才盧明、河南電科院特級技術專家黃興泉等12名技術專家、骨干組成,專業各有側重。該工作室是我國唯一利用真型輸電線路開展覆冰舞動試驗研究的實驗室——河南尖山真型輸電線路舞動防治技術實驗室建設的核心團隊。
“線路舞動防治技術實驗室建設十分復雜,涉及電力、環境、材料、信息等各個專業以及更多的細分專業,如果僅靠一個人,不可能完成任務。”張科說,“建設過程如果出現問題,我們會提出來供大家集體思考,進行‘頭腦風暴’。許多問題都是通過團隊的力量解決的。”
1月22日,尖山實驗室被國家電網公司命名為重點實驗室,自此我省成為國內少數擁有國家電網重點實驗室的省份。在此過程中,河南電科院還取得大一批先進科技成果和實用專利,在國內防舞動治理領域擁有了權威地位和話語權。
團隊作戰不僅在創新發明中產生集聚效應,而且在職工培養中也有獨有優勢。通過共同開展科研創新,技藝精湛的工作室帶頭人、經驗豐富的創新團隊骨干能夠將高超技藝傳授給年輕職工,大大加快了年輕職工成才。同時,這種學習交流也是雙向的,年輕職工將掌握的新技術、新知識、新方法帶到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創新成果的科技含量。整個團隊相互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實現了整體素質的提升。
“‘徐曉光勞模工作室’簡直是我們公司人才的后備庫。”鶴壁供電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成立三年來,以國家電網公司勞動模范徐曉光名字命名的“徐曉光勞模工作室”通過開展傳幫帶活動,為企業培養技術人才12人,其中7人從助理工程師成長為工程師,4人從助理工程師成長為高級工程師,4人從中級工成長為高級工,1人從高級工成長為技師。
“兩室”建設帶來了省公司的技術創新熱潮。目前,省公司734項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獎、質量管理小組成果獎,以及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技術專利,并培養“雙師”、技師、高級工等各類人才1450人。

2.孟津“王虹班(站)長工作室”開展集中研討。許延靈/攝

3.焦作供電公司一線班組開展創新場景。喬橋/攝
在“兩室”建設中,省公司十分注重標準統一,例如要“三有”,即有一塊工作室標志銅牌,有一個工作活動室,有一支技術骨干組成的創新團隊。但同時,省公司也非常注重突出特色,為勞模、班站長量身定制工作室,讓他們成為各具特色的品牌,擴大影響力,傳遞正能量。
朱玉偉是平頂山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輸電專業帶電一班班長。針對工友們天天面對高空、高壓危險的作業情況,他一門心思琢磨發明新工具,先后有20余項發明獲國家專利。2013年他獲得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成為省公司唯一一名獲此殊榮的一線員工。目前,以他為核心,“朱玉偉勞模工作室”已成為平頂山公司乃至省公司高壓帶電作業班組創新的一面旗幟,成果在國家電網公司系統使用,產生經濟效益100余萬元。
工作室帶來的不僅僅有經濟效益,還有精神激勵。
三門峽供電公司“陳瓊班(站)長工作室”是一支朝氣蓬勃的隊伍。工作室領銜人陳瓊目前27歲,她堅信年輕人就該在基層,并在調度一線崗位中總結出了一套“543”工作理念,有力保障了電網安全運行,先后被省市公司評為調度工作先進個人,去年還獲得了三門峽市五一勞動獎章。目前,陳瓊正帶領工作室向打造國內一流調度團隊的目標邁進。
“隨著‘陳瓊班(站)長工作室’脫穎而出,省公司很多年輕職工看到基層班組也有大未來。”戴錚說。
就像一個個品牌,省公司廣大班組從這些勞模和班(站)長工作室中看到了差距、找到了標桿、明確了方向,實現了班組素質的整體提升。截至去年年底,省公司及直屬單位共創建294個公司“六型一化”標桿班組、975個國家電網公司達標班組;縣級供電企業建成414個“六型一化”標桿、2038個國家電網公司達標班組,企業發展基礎更加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