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播
鎖定加壓鋼板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臨床分析
劉播
目的 探討掌側鎖定加壓鋼板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采用鎖定加壓鋼板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42例, 骨折按AO分型, B3型15例, C1型11例, C2型8例, C3型8例。結果 42例患者骨折愈合時間6~18個月, 術后隨訪時間6~26個月。療效根據Dienst功能評估表進行評估, 優29例, 良9例, 可4例, 優良率90.5%。結論 掌側鎖定加壓鋼板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發癥少, 腕關節功能恢復良好等優點, 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
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鎖定加壓鋼板;臨床分析
臨床上橈骨遠端骨折是是指距橈骨遠端關節面2 cm 內的松質骨骨折, 根據統計, 橈骨遠端骨折大約占骨折患者的1/6[1], 一般多見于老年人。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線經常涉及橈腕關節面, 同時橈骨遠端骨折內固定術后由于骨質疏松常發生退釘, 臨床療效一般較差。回顧分析吉林市中心醫院骨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鎖定加壓鋼板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42例, 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 現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42例, 均為閉合性骨折, 右側橈骨遠端骨折30例, 左側橈骨遠端骨折12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 女性患者24例。受傷原因:交通傷14例, 上肢外展觸地跌傷28例。患者年齡39~80歲, 平均年齡66.4歲, 骨折按AO分型, B3型15例, C1型11例, C2型8例, C3型8例。其中合并正中神經損傷癥狀4例。全部患者均于傷后5 d內就診。
1.2 手術方法 全部患者入手術室后, 均采用臂叢麻醉。采用掌側縱形切口, 患者骨折如果波及關節面, 則需要切開關節囊, 首先將骨折進行復位, 幫助患者恢復關節面的平整以及橈骨的長度, 糾正尺偏角以及掌傾角。部分病例如果有骨缺損者, 給予患者同種異體骨或人工骨填充植骨, 應用克氏針臨時固定以維持骨折穩定, 手術醫生選擇適當的斜T型鎖定鋼板置于橈骨掌側, 在兩端予以鎖定螺釘固定, 手術結束后拔除固定的克氏針;對于嚴重的骨折粉碎的患者, 手術以后應用石膏外固定。手術縫合切口結束后均放置皮片引流。
42例患者骨折愈合時間6~18個月, 平均l2.4個月。患者X線顯示無接骨板、螺釘松動;無醫源性神經血管損傷癥狀, 骨折全部愈合, 術后隨訪時間6~26個月。患者腕關節功能完全恢復或大部分恢復, 療效根據Dienst[2]功能評估表進行評估, 優29例, 良9例, 可4例, 優良率90.5%。
橈骨遠端骨折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骨折之一, 對于穩定的關節外骨折, 一般手法復位外固定均可以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而對于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 由于患者骨折斷端的塌陷短縮, 患者尺偏角以及掌傾骨均變小, 由于橈骨遠端骨塊外周無關節囊和韌帶的附著, 閉合復位時韌帶對橈骨遠端骨塊沒有整復作用。非手術治療首先不易復位, 復位后的位置難以維持, 橈骨短縮對于患者前臂旋轉功能以及對于腕關節及下尺橈關節的協調性產生極大的影響。解剖上橈骨莖突位于尺骨莖突平面以遠1~1.5 cm , 正常時橈骨遠端的關節面尺偏角為20~25°, 掌傾角為10~15°, 尺骨遠端以及橈骨遠端跟形成完整的尺橈關節, 下尺橈關節和上尺橈關節結合共同維系前臂的旋轉。前臂旋后時掌側韌帶緊張。旋前時下尺橈背側韌帶緊張, 如果患者的下尺橈關節對合不佳時, 可影響前臂旋轉活動[3]。
對于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治療, 傳統上一般多采用撬撥復位、多枚克氏針內固定以及傳統T型鋼板固定。如果患者骨折較粉碎、骨折線遠端含關節面的骨塊較小以及伴隨有伴骨缺損, 傳統的手術方法由于內固定的穩定性不夠, 手術效果較差。所以對于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的治療要求必須是避免橈骨遠端骨折術后發生關節面不平橈骨短縮畸形以及掌傾角變化, 同時必須達到解除患者腕關節疼痛、恢復腕關節良好功能[4]。
臨床上應用的鎖定加壓鋼板系統是將釘板自鎖系統以及加壓系統合二為一, 鋼板的一側為帶螺紋的鎖定孔可以與鎖定螺釘嵌合作為一種內固定支架, 同時另外一側可以使用普通螺絲釘通過偏心滑動達到加壓的目的, 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應用符合微創的基本原則, 對患者骨外膜的損傷小;螺絲釘與接骨板具有成角穩定性, 減少了術后內固定松動骨折的移位;鎖定加壓鋼板系統符合橈骨的解剖形態, 使用時不需要對接骨板進行預折彎;鎖定加壓鋼板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發癥少, 腕關節功能恢復良好等優點, 值得臨床推廣。
[1] 姜保國.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06, 8(3):236-239.
[2] Dienst M, Wozasek GE,Seligson D.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Clin Orthop, 1997(338):160-171.
[3]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5:447-448.
[4] Chen N C, Jupiter JB.Management of Distal RadialFractures.J Bone Joint Surg Am, 2007,89(9):2051-2062.
132011 吉林市中心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