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雯 李海聰
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一線治療晚期結腸癌的療效觀察
劉倩雯 李海聰
目的 探析(討)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結腸癌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選取本院于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確診為結腸癌晚期的60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方案進行化療, 其中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濱1000 mg/m2, 2次/d;靜脈注(靜)滴奧沙利鉑持續2 h, 130 mg/m2。結果 可評價療效者58例, 完全緩解(CR)3例, 部分緩解(PR)31例, 穩定(SD)為15例及進展(PD)11例, 總有效率(RR)為58.62%。中位并進展時間(TTP)為5.5個月, 毒副反應主要有手足綜合征,惡心嘔吐, 腹瀉, 口腔黏膜炎和外周神經毒性, 多為Ⅰ~Ⅱ度毒性反應, 采取相應治療措施或停止治療后方可緩解, 無治療相關死亡。結論 臨床上運用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在治療晚期結腸癌療效良好,安全性較高, 毒副反應較輕,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晚期結腸癌;毒性反應
結腸癌是指結腸黏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 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占胃腸道腫瘤的第2位。結腸癌多發于中老年人, 其中40~50歲年齡組的發病率最高, 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而由于結腸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 因此一旦被確診為結腸癌多為晚期。而目前對于結腸癌的治療多采用聯合藥物進行治療。本研究觀察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一線治療晚期結腸癌的療效和安全性, 先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確診為結腸癌晚期的60例患者, 其中男性37例, 女性23例, 年齡為33~68, 中位年齡為58, 病理類型包括:管狀乳頭狀腺癌26例, 粘液腺癌15例, 印戒細胞癌11例, 中分化腺癌8例, 功能狀態評分(PS)≤2分, 預計生存期>6個月, 所有患者均為初治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將選取的60例患者均接受卡培他濱-奧沙利鉑聯合治療, 即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濱1000 mg/m2, 2次/ d;靜脈注(靜)滴奧沙利鉑持續2 h, 130 mg/ m2, 切(刪)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均常規給予5-羥色胺受體拮抗和胃復安等藥物進行止吐治療, 給予粒細胞刺激因子等治療。所有患者均接受連續用藥2個周期以上后進行療效評定, 其中病情進展者或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者終止治療。
1.3 療效評定 采用實體瘤的療效評價標準(RECIST)評價75(60)例患者的近期療效, 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及進展(PD)[1]。總有效率(RR)=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所有病例×100%。不良反應的評定標準:采用WHO抗癌藥物毒性作用的評定標準評價60例患者的毒性反應, 毒性反應分為O~Ⅳ度[2]。
2.1 治療效果 60例患者使用卡培他濱-奧沙利鉑聯合治療共223周期, 平均治療為3.8周期。其中2例患者由于第1治療周期和第2治療周期分別出現手足綜合征而放棄進一步治療, 因此可評價療效者為58例, 其中完全緩解(CR)3例,部分緩解(PR)31例, 穩定(SD)為15例及進展(PD)11例, 總有效率(RR)為58.62%, 中位并進展時間(TTP)為5.5個月。
2.2 不良反應 所有患者中有21例出現常規毒副反應, 其中手足綜合征有18例(31.03%), 惡心嘔吐16例(27.59%), 腹瀉11例(18.97%), 口腔黏膜炎7例(12.07%), 外周神經毒性4例(6.90%), 所有毒性反應均為Ⅰ~Ⅱ度, 采取相應治療措施或停止治療后方可緩解, 無治療相關死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 結腸癌的發生率已經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全世界以每年增加800萬人的速度遞增。目前對于結腸癌的藥物治療主要采用聯合藥物治療的方法。
卡培他濱作為新一代氟尿嘧啶類口服化療藥物彈藥(刪)治療結腸癌的療效以及安全性在過去的研究中已經得到了證實。卡培他濱口服后可迅速通過胃腸黏膜, 在腫瘤細胞內經胸苷磷酸化酶催化轉變為5-FU, 因為正常組織細胞中的胸苷磷酸化酶低于腫瘤細胞, 因此卡培他濱在腫瘤組織中的活性更大, 降低了對正常組織細胞的損害[3]。奧沙利鉑作為第三代鉑類抗癌藥物, 主要是通過DNA分子起作用, 奧沙利鉑通過于DNA進行結合后產生DNA鏈間和鏈內交聯而阻止DNA復制, 致使癌細胞由于無法進行DNA復制而死亡[4]。卡培他濱和奧沙利鉑俊輝產生神經系統反應和消化道系統反應等不良反應, 但有研究表明, 通過使用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聯合用藥產生的毒副反應較低, 且臨床效果良好。本研究結果顯示, 60例結腸癌晚期患者通過接受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聯合用藥治療后, 總有效率為58.62%, 中位并進展時間(TTP)為5.5個月, 毒副反應主要有手足綜合征有18例(31.03%), 惡心嘔吐16例(27.59%), 腹瀉11例(18.97%), 口腔黏膜炎7例(12.07%), 外周神經毒性4例(6.90%), 所有毒性反應均為Ⅰ~Ⅱ度, 采取相應治療措施或停止治療后方可緩解。綜上所述, 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一線治療晚期結腸癌的臨床效果良好, 不良反應輕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值得作為治療晚期結腸癌的一線治療方案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 王愛英,張毛講.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觀察.中國醫藥導報, 2012,9(6):58-59.
[2] Schilsky RL, Levin J, West WH, et al.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III study of a 28-dayoral regimen of eniluracil plus fluorouracil versus intravenous fluorouracil plus leucovorinas first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advanced coloractal cancerJ ClinOncol, 2012,20(6): 1519-1526.
[3] 婁彥妮,賈立群.卡培他濱致手足綜合征的發生規律及治療進展.中日友好醫院學報, 2008,22(3):176-178.
[4] Trail G, Hack SP, Kerr A, et al.Pharmaco-economic analysis of direct medical costs of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herapy with XELOX or modified FOLFOX-6 regimens:Implications for healthcare utilization in Australia, Asia Pac Clin 0ncol.2013, 9(3): 239-248.
511430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