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農民合作組織
合作組織是一種世界現象,在世界各地多稱為“合作社”。國際合作社聯盟所給出的“合作社”定義為:合作社是人們自愿聯合、通過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業來滿足共同的經濟和社會需求的自治組織。經過我國多年來的實踐探索,對其可以具體表述為:農民合作組織是指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從事生產、流通、消費、分配、管理等活動中,根據需要,為了共同的物質利益,以增加成員收入為目的,在生產技術、資金、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按照合作組織原則自愿組成的,進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經濟組織。實際上,農民合作組織是一個具有有限責任的特殊的社團法人或企業法人。
二、農民合作組織的原則是什么?
1. 自愿和開放的社員。合作社是自愿的組織,對所有能利用合作社服務和愿意承擔社員義務的人開放,無性別、社會、種族、政治和宗教信仰的限制。
2. 社員民主管理。合作社是由社員管理的民主組織,合作社的方針和重大事項由社員積極參與決定。選舉產生的代表,無論男女,都要對社員負責。在基層合作社,社員有平等的選舉權(一人一票),其他層次的合作社組織也要實行民主管理。
3. 社員經濟參與。社員要公平地入股并民主管理合作社的資金。但是入股只是作為社員身份的一個條件,若分紅要受到限制。合作社盈余按以下某項或各項進行分配:用于不可分割的公積金,以進一步發展合作社;按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量分紅;用于社員(代表)大會通過的其它活動。
4. 自主和自立。合作社是由社員管理的自主自助組織,合作社若與其他組織包括政府達成協議,或從其它渠道募集資金,必須做到保證社員民主管理并保持合作社的自主性。
5. 教育、培訓和信息。合作社要為社員、選出的代表、聘用的管理人員和雇員提供教育和培訓,以更好地推動合作社的發展。合作社要向公眾特別是青年人和輿論名流宣傳有關合作社的性質和益處。
6. 合作社間的合作。合作社通過地方的、全國的、區域的和世界的合作社間的合作,為社員提供最有效的服務,并促進合作社的發展。
7. 關心社區。合作社在滿足社員需求的同時,要推動所在社區的持續發展。
這些原則,勾勒出了農民合作組織的特征與性質。
三、農戶加入合作組織有什么好處
農戶加入合作組織,可以通過合作組織在統一購買中,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購買成本,并獲得批量采購的讓價利益;在生產中實行互助,提高生產要素,降低生產成本,獲得規模效益;在銷售產品時形成批量,提高在市場上的價格談判能力;實現遠距離運銷,獲得地區價差;開展技術交流和培訓,提高生產技能和裝備水平。這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已在農民合作組織發展較好的地方得到了印證。
改編自《現代農戶生產經營管理問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