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波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機構設置,進一步簡政放權,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如何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出席省人代會的代表紛紛建言獻策。
體制靈活、機制創新,一直是浙江經濟發展的“獨門秘笈”。如今,面對激烈競爭,浙江從對政府自身“動刀”入手,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與以往有一個明顯的不同,在部署2014年8項重點工作中,政府自身建設放在了首位,以前都是放在最后的。這不是簡單文字位置的變化,而是表明政府態度的變化,表明政府對自身建設的重視。”
在審議時,省人大代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教研室教研員沈小玲敏銳地發現了報告文本的這一變化。
而對省人大代表、江山市委書記陳錦標而言,這樣的變化已經落實到了日常工作中。“如何在新一輪改革發展浪潮中,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喝到‘第一口水’,挖到‘第一桶金’?關鍵要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我們的突破口就在‘服務’二字上,核心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重點是優化提升服務環境。”
今年省兩會前夕,江山市首批招聘的50名干部“店小二”披掛上陣,進企業開展上門服務。陳錦標介紹,面對上門跑堂的“店小二”,一個總投資2億元的超市項目,從接洽談判到協調會議,從土地轉讓到營業執照領辦,速度比預計快半年。
并聯審批、模擬審批、“化零為整”式審批……近年來,浙江多個地方探索行政審批“流程再造”,效果明顯。不過,省人大代表、久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志江認為,在簡化審批流程的同時,還應注重審批的科學性。
周志江指出,目前審批不科學、政府不作為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審批不科學,經常是一些不懂行的人在做審批的工作。比如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但一些地方政府,從地方保護主義出發,打著‘技改’等擦邊球批項目,這種行為最終也沒有受到責任追究。”
周志江建議,政府審批項目應引入第三方中介機構以避免“外行審批內行”的情況。
“在轉變政府職能的探索中,簡政放權,多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應漸成共識。”省人大代表、寧波市海曙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任裘麗萍認為,目前政府轉變職能已進入攻堅階段,應加快創建多元社會主體參與的新格局。
“在改革的同時,要加強監管,改變行政審批減少后可能會帶來的監管缺失或監管滯后現象。”1月16日下午,在杭州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下城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朱鐘毅在發言時指出。
“目前社會上教育培訓亂象叢生,2013年,在杭州,一批大學生被教育培訓機構騙了以后,找工商局,工商局不受理;找派出所,派出所也不受理。為什么?工商局說是教育部門管的,教育部門說是工商局批的。說是詐騙吧,公安部門又說是有執照的。”朱鐘毅說,這就是市場監管出了問題。所以現在一方面要放權改革,另一方面還要研究市場監管。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市場監管制度”,這得到與會代表普遍贊同。
“現實中,許多領域設置了‘玻璃門’、‘彈簧門’,致使民營企業有了先進的好產品也難以順利進入市場,極大挫傷了科技創新的積極性。”省人大代表、溫州市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認為,市場準入壁壘重重,影響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他舉例說,溫州一家民營企業投入300多萬元研發的高壓一級開關,質量達到國際標準,但是難以進入國內市場,只能出口。
“因為國家電網公司主要使用進口的ABB公司的產品,現在該企業只好設法將產品出口轉內銷,這無疑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還有一個高科技產品鐵路真空斷路器,也因我國鐵路電氣化改造基本都采用進口產品而面臨銷售困難。在低壓電器、泵閥行業也有類似情況存在。”
在向大會提交的《關于重振實體經濟的建議》中,周德文提出,要建立公平的市場交易秩序,有效界定權力與市場的邊界,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打破行業壟斷玻璃門;政府相關部門應去掉對民間投資的不安全感,降低或清除一些領域準入門檻,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各行業和領域。
“民營企業在民辦事業中大有可為。”在2014年1月16日下午舉行的杭州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省人大代表、開元旅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妙林代表呼吁,要采取實實在在的措施,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制定政府扶持等政策,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民辦醫療、民辦養老等事業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省政府要抓緊制定相關實施細則,大力推進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省人大代表、寧波市鄞州區區長陳國軍認為,首先要強化規劃引導,切實把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規劃為引領,為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明確方向、留足空間、創新途徑。
“要強化領域放開,堅持‘非禁即入’原則,最大限度放開社會事業領域,加快政府職能從事前準入審批向事后監管轉變。要強化政策扶持,采取特許經營、貸款貼息、投資補助、購買服務等方式,為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建立合理的投資補償機制。要強化營造氛圍,加強對民間資本投資項目管理、準入推出、優惠扶持和監督管理等政策的宣傳解讀,營造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的良好社會氛圍。”陳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