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秋季大棚豇豆栽培因子研究

2014-05-23 23:08:07古瑜等
天津農業科學 2014年4期

古瑜等

摘 要:采用L16(44×23)正交設計方法,對秋季大棚豇豆栽培中5個主要栽培因子,即播種時間、播種密度(株距)、每穴點籽數、追肥方式、底肥種類進行了篩選。試驗結果表明:施用農家肥作為底肥,播種時間控制在8月1日左右,株距20~25 cm,每穴點籽2~3粒,追施硝酸鉀與尿素混合肥的栽培因子組合為適合秋季大棚豇豆的最佳組合。在上述6種栽培因子中,播種時間對產量的影響最大。

關鍵詞:秋季;大棚;豇豆;栽培因子

中圖分類號:S643.4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18

豇豆(Vignaunguiculata (Linn.) Walp.)為豆科豇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天津地區有春季、夏季露地栽培豇豆的習慣,是夏秋主要蔬菜種類之一[1-2]。近年來,隨著設施農業的迅猛發展,豇豆在傳統露地栽培的基礎上,逐漸進入設施栽培,以滿足市民對四季蔬菜花色品種多樣化的需求[3-6]。

有關秋季豇豆栽培技術,前人已經在許多方面進行了研究。郝學榮等[7]和吳乾興等[8]研究了防蟲網在豇豆秋季栽培上的應用效果,認為防蟲網的使用可顯著提高產量,減少病蟲為害,同時還可提高豆莢的商品性。張先庚[9]、鄒行翔[10]和范春芳[11]從品種選擇、播前準備、播種育苗、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管理方面總結了大棚秋季豇豆無公害栽培技術。謝彥超等[12]研究了豇豆秋季優質豐產栽培技術。但對具體主要栽培因子對最終產量影響的主次關系以及栽培因子最佳組合的研究還未見報道。

本試驗目的是找到秋季大棚栽培中與產量最相關的栽培因子,并初步確定秋季大棚豇豆最佳栽培因子組合,為秋季設施豇豆生產提供數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為豇豆1號和豇豆2號。試驗在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試驗場塑料大棚內進行,塑料大棚為南北走向,長30 m,寬8 m。

底肥用化肥:二胺+尿素;底肥用農家肥:豬廄肥;追肥用化肥:硝酸鉀、尿素、尿素+硝酸鉀混合肥。

1.2 試驗方法

本試驗運用L16(44×23)正交法設計[13],共設16個處理,進行播種時間、播種密度(株距)、每穴點籽數、追肥方式、品種、底肥種類6種試驗因子的綜合試驗。試驗設計方案見表1,正交試驗設計見表2。

大棚內做長5 m,寬1.2 m的平畦,每處理1個畦,按照處理編成1~16號,按照表1方案實行。每畦開3條深 3~5 cm的播種溝,先澆水,待水滲下后播種。當主蔓伸蔓前及時插架引蔓。開花后8~11 d,對莢果飽滿、達到商品莢要求的豆莢及時采收。具體采收時間以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16時后為宜。

1.3 所用的計算公式

極差=R-r

式中,R為最大量;r為最小量[14]。

2 結果與分析

2.1 6種栽培因子對產量的影響

各栽培因子對豇豆產量影響極差的比較分析結果見表3。由表3數據發現,秋季大棚種植秋延后豇豆播種時間很重要,對豇豆產量影響很大。播種時間不晚于8月15日的前提下,越早播種越好。

2.2 大棚秋延后豇豆最佳栽培因子組合

由表3極差值大小的結果表明:6種栽培因子對秋季大棚豇豆產量影響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播種時間>底肥>每穴點籽數>播種密度>追肥方式>品種。最適合秋季大棚豇豆栽培的栽培因子組合為(最優組合):施用農家肥做為底肥,播種時間8月1日,播種株距20 cm,每穴點籽數2~3粒,追施硝酸鉀與尿素復合肥。

3 討 論

3.1 不同栽培措施對產量的影響

本試驗結果表明:播種時間對秋季大棚豇豆產量的影響非常大。而且秋季豇豆栽培時間越早,豇豆產量越高。這個結論與陸秀英等[15]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豇豆是喜溫耐熱的作物,其開花結莢的最適溫度為25~28 ℃,結莢期對溫度比較敏感。而8月以后播種的豇豆,其結莢期正值外界溫度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導致產量降低。因此,溫度對豇豆結莢至關重要。

播種密度和每穴點籽數實際作用基本一致。栽植過密,光照和通氣不良,會引起豇豆營養體生長過旺,落花落莢,最終引起產量下降。相同栽培面積,栽培密度過稀,產量也會降低。

3.2 底肥和追肥對產量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發現,底肥對產量影響位于第二位,因為前人研究表明:使用化肥作基肥,易使土壤發生板結,使用過度還會造成土壤結構失調[16]。而農家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使土質更加疏松,使植株的根系氧氣充足,根系發達,植株健壯,并具有緩釋肥力,對提高產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追肥對豇豆結莢期植株生長及總產量影響較大。目前農民生產中一般只追施尿素,尿素屬于氮肥,主要對莖葉等營養器官生長有促進作用,磷鉀肥對后期結莢非常有利,因此要追施復合肥。

4 結 論

(1)秋延后豇豆播種時間很重要,越早播種越好,播種時間不要晚于8月15日。

(2)6種栽培因子對秋季大棚豇豆產量影響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播種時間、底肥、每穴點籽數、播種密度、追肥方式和品種。

(3)最適合秋季大棚豇豆栽培的栽培因子組合為(最優組合):施用農家肥做為底肥,播種時間8月1日,播種株距20 cm,每穴點籽數2~3粒,追施硝酸鉀與尿素復合肥。

參考文獻:

[1] 王衛平,姚燕來,洪春來,等. 不同連作年限豇豆土壤理化性質及微生物種群變化初探[J].天津農業科學,2013(3):65-67.

[2] 康利平,王羽梅,張祿.水分脅迫對豇豆幼苗水分狀況、氣孔變化及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5(S1):21-23.

[3] 王紅梅.移動小拱棚春豆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5):116.

[4] 馬瑞林,李秀英,孫立,等.長豇豆的采種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7(4):114.

[5] 俞煥敏.白口村大棚豇豆的栽培技術及效益探討[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3(S2):170-172.

[6] 尹守恒,劉宏敏,呂愛芹,等.極早熟豇豆新品種早豇一號及其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3(9):71.

[7] 郝學榮,肖獻國,李敏.防蟲網在豇豆秋延后栽培上的應用效果[J].湖南農業科學, 2000 (5):33-35.

[8] 吳乾興,肖日升,李勁松,等.不同目數防蟲網覆蓋對豇豆栽培小氣候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 2013,41(12):5 244-5 246.

[9] 張先庚.豇豆的大棚秋延后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 2007 (3): 22.

[10] 鄒行翔. 豇豆優質高產栽培關鍵技術[J]. 現代園藝,2010 (1):20.

[11] 范春芳.秋豇豆栽培三要點[J]. 農家科技,2013(9):9.

[12] 謝彥超,蔣生發.豇豆秋延后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南方園藝, 2009, 20(2): 48-50.

[13] 白新桂.數據分析與試驗優化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6.

[14] 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三次設計組和全國總工會電教中心. 正交法和三次設計[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15] 陸秀英,邱正明,聶啟軍.秋季豇豆不同種植模式比較試驗[J]. 湖北農業科學,2005 (5):91-92.

[16] 饒立兵,陳德圓,李再成,等.施肥技術對豇豆產量的影響[J].當代蔬菜, 2006 (4):42-43.

摘 要:采用L16(44×23)正交設計方法,對秋季大棚豇豆栽培中5個主要栽培因子,即播種時間、播種密度(株距)、每穴點籽數、追肥方式、底肥種類進行了篩選。試驗結果表明:施用農家肥作為底肥,播種時間控制在8月1日左右,株距20~25 cm,每穴點籽2~3粒,追施硝酸鉀與尿素混合肥的栽培因子組合為適合秋季大棚豇豆的最佳組合。在上述6種栽培因子中,播種時間對產量的影響最大。

關鍵詞:秋季;大棚;豇豆;栽培因子

中圖分類號:S643.4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18

豇豆(Vignaunguiculata (Linn.) Walp.)為豆科豇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天津地區有春季、夏季露地栽培豇豆的習慣,是夏秋主要蔬菜種類之一[1-2]。近年來,隨著設施農業的迅猛發展,豇豆在傳統露地栽培的基礎上,逐漸進入設施栽培,以滿足市民對四季蔬菜花色品種多樣化的需求[3-6]。

有關秋季豇豆栽培技術,前人已經在許多方面進行了研究。郝學榮等[7]和吳乾興等[8]研究了防蟲網在豇豆秋季栽培上的應用效果,認為防蟲網的使用可顯著提高產量,減少病蟲為害,同時還可提高豆莢的商品性。張先庚[9]、鄒行翔[10]和范春芳[11]從品種選擇、播前準備、播種育苗、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管理方面總結了大棚秋季豇豆無公害栽培技術。謝彥超等[12]研究了豇豆秋季優質豐產栽培技術。但對具體主要栽培因子對最終產量影響的主次關系以及栽培因子最佳組合的研究還未見報道。

本試驗目的是找到秋季大棚栽培中與產量最相關的栽培因子,并初步確定秋季大棚豇豆最佳栽培因子組合,為秋季設施豇豆生產提供數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為豇豆1號和豇豆2號。試驗在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試驗場塑料大棚內進行,塑料大棚為南北走向,長30 m,寬8 m。

底肥用化肥:二胺+尿素;底肥用農家肥:豬廄肥;追肥用化肥:硝酸鉀、尿素、尿素+硝酸鉀混合肥。

1.2 試驗方法

本試驗運用L16(44×23)正交法設計[13],共設16個處理,進行播種時間、播種密度(株距)、每穴點籽數、追肥方式、品種、底肥種類6種試驗因子的綜合試驗。試驗設計方案見表1,正交試驗設計見表2。

大棚內做長5 m,寬1.2 m的平畦,每處理1個畦,按照處理編成1~16號,按照表1方案實行。每畦開3條深 3~5 cm的播種溝,先澆水,待水滲下后播種。當主蔓伸蔓前及時插架引蔓。開花后8~11 d,對莢果飽滿、達到商品莢要求的豆莢及時采收。具體采收時間以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16時后為宜。

1.3 所用的計算公式

極差=R-r

式中,R為最大量;r為最小量[14]。

2 結果與分析

2.1 6種栽培因子對產量的影響

各栽培因子對豇豆產量影響極差的比較分析結果見表3。由表3數據發現,秋季大棚種植秋延后豇豆播種時間很重要,對豇豆產量影響很大。播種時間不晚于8月15日的前提下,越早播種越好。

2.2 大棚秋延后豇豆最佳栽培因子組合

由表3極差值大小的結果表明:6種栽培因子對秋季大棚豇豆產量影響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播種時間>底肥>每穴點籽數>播種密度>追肥方式>品種。最適合秋季大棚豇豆栽培的栽培因子組合為(最優組合):施用農家肥做為底肥,播種時間8月1日,播種株距20 cm,每穴點籽數2~3粒,追施硝酸鉀與尿素復合肥。

3 討 論

3.1 不同栽培措施對產量的影響

本試驗結果表明:播種時間對秋季大棚豇豆產量的影響非常大。而且秋季豇豆栽培時間越早,豇豆產量越高。這個結論與陸秀英等[15]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豇豆是喜溫耐熱的作物,其開花結莢的最適溫度為25~28 ℃,結莢期對溫度比較敏感。而8月以后播種的豇豆,其結莢期正值外界溫度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導致產量降低。因此,溫度對豇豆結莢至關重要。

播種密度和每穴點籽數實際作用基本一致。栽植過密,光照和通氣不良,會引起豇豆營養體生長過旺,落花落莢,最終引起產量下降。相同栽培面積,栽培密度過稀,產量也會降低。

3.2 底肥和追肥對產量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發現,底肥對產量影響位于第二位,因為前人研究表明:使用化肥作基肥,易使土壤發生板結,使用過度還會造成土壤結構失調[16]。而農家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使土質更加疏松,使植株的根系氧氣充足,根系發達,植株健壯,并具有緩釋肥力,對提高產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追肥對豇豆結莢期植株生長及總產量影響較大。目前農民生產中一般只追施尿素,尿素屬于氮肥,主要對莖葉等營養器官生長有促進作用,磷鉀肥對后期結莢非常有利,因此要追施復合肥。

4 結 論

(1)秋延后豇豆播種時間很重要,越早播種越好,播種時間不要晚于8月15日。

(2)6種栽培因子對秋季大棚豇豆產量影響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播種時間、底肥、每穴點籽數、播種密度、追肥方式和品種。

(3)最適合秋季大棚豇豆栽培的栽培因子組合為(最優組合):施用農家肥做為底肥,播種時間8月1日,播種株距20 cm,每穴點籽數2~3粒,追施硝酸鉀與尿素復合肥。

參考文獻:

[1] 王衛平,姚燕來,洪春來,等. 不同連作年限豇豆土壤理化性質及微生物種群變化初探[J].天津農業科學,2013(3):65-67.

[2] 康利平,王羽梅,張祿.水分脅迫對豇豆幼苗水分狀況、氣孔變化及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5(S1):21-23.

[3] 王紅梅.移動小拱棚春豆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5):116.

[4] 馬瑞林,李秀英,孫立,等.長豇豆的采種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7(4):114.

[5] 俞煥敏.白口村大棚豇豆的栽培技術及效益探討[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3(S2):170-172.

[6] 尹守恒,劉宏敏,呂愛芹,等.極早熟豇豆新品種早豇一號及其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3(9):71.

[7] 郝學榮,肖獻國,李敏.防蟲網在豇豆秋延后栽培上的應用效果[J].湖南農業科學, 2000 (5):33-35.

[8] 吳乾興,肖日升,李勁松,等.不同目數防蟲網覆蓋對豇豆栽培小氣候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 2013,41(12):5 244-5 246.

[9] 張先庚.豇豆的大棚秋延后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 2007 (3): 22.

[10] 鄒行翔. 豇豆優質高產栽培關鍵技術[J]. 現代園藝,2010 (1):20.

[11] 范春芳.秋豇豆栽培三要點[J]. 農家科技,2013(9):9.

[12] 謝彥超,蔣生發.豇豆秋延后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南方園藝, 2009, 20(2): 48-50.

[13] 白新桂.數據分析與試驗優化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6.

[14] 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三次設計組和全國總工會電教中心. 正交法和三次設計[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15] 陸秀英,邱正明,聶啟軍.秋季豇豆不同種植模式比較試驗[J]. 湖北農業科學,2005 (5):91-92.

[16] 饒立兵,陳德圓,李再成,等.施肥技術對豇豆產量的影響[J].當代蔬菜, 2006 (4):42-43.

摘 要:采用L16(44×23)正交設計方法,對秋季大棚豇豆栽培中5個主要栽培因子,即播種時間、播種密度(株距)、每穴點籽數、追肥方式、底肥種類進行了篩選。試驗結果表明:施用農家肥作為底肥,播種時間控制在8月1日左右,株距20~25 cm,每穴點籽2~3粒,追施硝酸鉀與尿素混合肥的栽培因子組合為適合秋季大棚豇豆的最佳組合。在上述6種栽培因子中,播種時間對產量的影響最大。

關鍵詞:秋季;大棚;豇豆;栽培因子

中圖分類號:S643.4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18

豇豆(Vignaunguiculata (Linn.) Walp.)為豆科豇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天津地區有春季、夏季露地栽培豇豆的習慣,是夏秋主要蔬菜種類之一[1-2]。近年來,隨著設施農業的迅猛發展,豇豆在傳統露地栽培的基礎上,逐漸進入設施栽培,以滿足市民對四季蔬菜花色品種多樣化的需求[3-6]。

有關秋季豇豆栽培技術,前人已經在許多方面進行了研究。郝學榮等[7]和吳乾興等[8]研究了防蟲網在豇豆秋季栽培上的應用效果,認為防蟲網的使用可顯著提高產量,減少病蟲為害,同時還可提高豆莢的商品性。張先庚[9]、鄒行翔[10]和范春芳[11]從品種選擇、播前準備、播種育苗、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管理方面總結了大棚秋季豇豆無公害栽培技術。謝彥超等[12]研究了豇豆秋季優質豐產栽培技術。但對具體主要栽培因子對最終產量影響的主次關系以及栽培因子最佳組合的研究還未見報道。

本試驗目的是找到秋季大棚栽培中與產量最相關的栽培因子,并初步確定秋季大棚豇豆最佳栽培因子組合,為秋季設施豇豆生產提供數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為豇豆1號和豇豆2號。試驗在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試驗場塑料大棚內進行,塑料大棚為南北走向,長30 m,寬8 m。

底肥用化肥:二胺+尿素;底肥用農家肥:豬廄肥;追肥用化肥:硝酸鉀、尿素、尿素+硝酸鉀混合肥。

1.2 試驗方法

本試驗運用L16(44×23)正交法設計[13],共設16個處理,進行播種時間、播種密度(株距)、每穴點籽數、追肥方式、品種、底肥種類6種試驗因子的綜合試驗。試驗設計方案見表1,正交試驗設計見表2。

大棚內做長5 m,寬1.2 m的平畦,每處理1個畦,按照處理編成1~16號,按照表1方案實行。每畦開3條深 3~5 cm的播種溝,先澆水,待水滲下后播種。當主蔓伸蔓前及時插架引蔓。開花后8~11 d,對莢果飽滿、達到商品莢要求的豆莢及時采收。具體采收時間以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16時后為宜。

1.3 所用的計算公式

極差=R-r

式中,R為最大量;r為最小量[14]。

2 結果與分析

2.1 6種栽培因子對產量的影響

各栽培因子對豇豆產量影響極差的比較分析結果見表3。由表3數據發現,秋季大棚種植秋延后豇豆播種時間很重要,對豇豆產量影響很大。播種時間不晚于8月15日的前提下,越早播種越好。

2.2 大棚秋延后豇豆最佳栽培因子組合

由表3極差值大小的結果表明:6種栽培因子對秋季大棚豇豆產量影響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播種時間>底肥>每穴點籽數>播種密度>追肥方式>品種。最適合秋季大棚豇豆栽培的栽培因子組合為(最優組合):施用農家肥做為底肥,播種時間8月1日,播種株距20 cm,每穴點籽數2~3粒,追施硝酸鉀與尿素復合肥。

3 討 論

3.1 不同栽培措施對產量的影響

本試驗結果表明:播種時間對秋季大棚豇豆產量的影響非常大。而且秋季豇豆栽培時間越早,豇豆產量越高。這個結論與陸秀英等[15]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豇豆是喜溫耐熱的作物,其開花結莢的最適溫度為25~28 ℃,結莢期對溫度比較敏感。而8月以后播種的豇豆,其結莢期正值外界溫度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導致產量降低。因此,溫度對豇豆結莢至關重要。

播種密度和每穴點籽數實際作用基本一致。栽植過密,光照和通氣不良,會引起豇豆營養體生長過旺,落花落莢,最終引起產量下降。相同栽培面積,栽培密度過稀,產量也會降低。

3.2 底肥和追肥對產量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發現,底肥對產量影響位于第二位,因為前人研究表明:使用化肥作基肥,易使土壤發生板結,使用過度還會造成土壤結構失調[16]。而農家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使土質更加疏松,使植株的根系氧氣充足,根系發達,植株健壯,并具有緩釋肥力,對提高產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追肥對豇豆結莢期植株生長及總產量影響較大。目前農民生產中一般只追施尿素,尿素屬于氮肥,主要對莖葉等營養器官生長有促進作用,磷鉀肥對后期結莢非常有利,因此要追施復合肥。

4 結 論

(1)秋延后豇豆播種時間很重要,越早播種越好,播種時間不要晚于8月15日。

(2)6種栽培因子對秋季大棚豇豆產量影響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播種時間、底肥、每穴點籽數、播種密度、追肥方式和品種。

(3)最適合秋季大棚豇豆栽培的栽培因子組合為(最優組合):施用農家肥做為底肥,播種時間8月1日,播種株距20 cm,每穴點籽數2~3粒,追施硝酸鉀與尿素復合肥。

參考文獻:

[1] 王衛平,姚燕來,洪春來,等. 不同連作年限豇豆土壤理化性質及微生物種群變化初探[J].天津農業科學,2013(3):65-67.

[2] 康利平,王羽梅,張祿.水分脅迫對豇豆幼苗水分狀況、氣孔變化及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5(S1):21-23.

[3] 王紅梅.移動小拱棚春豆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5):116.

[4] 馬瑞林,李秀英,孫立,等.長豇豆的采種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7(4):114.

[5] 俞煥敏.白口村大棚豇豆的栽培技術及效益探討[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3(S2):170-172.

[6] 尹守恒,劉宏敏,呂愛芹,等.極早熟豇豆新品種早豇一號及其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3(9):71.

[7] 郝學榮,肖獻國,李敏.防蟲網在豇豆秋延后栽培上的應用效果[J].湖南農業科學, 2000 (5):33-35.

[8] 吳乾興,肖日升,李勁松,等.不同目數防蟲網覆蓋對豇豆栽培小氣候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 2013,41(12):5 244-5 246.

[9] 張先庚.豇豆的大棚秋延后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 2007 (3): 22.

[10] 鄒行翔. 豇豆優質高產栽培關鍵技術[J]. 現代園藝,2010 (1):20.

[11] 范春芳.秋豇豆栽培三要點[J]. 農家科技,2013(9):9.

[12] 謝彥超,蔣生發.豇豆秋延后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南方園藝, 2009, 20(2): 48-50.

[13] 白新桂.數據分析與試驗優化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6.

[14] 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三次設計組和全國總工會電教中心. 正交法和三次設計[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15] 陸秀英,邱正明,聶啟軍.秋季豇豆不同種植模式比較試驗[J]. 湖北農業科學,2005 (5):91-92.

[16] 饒立兵,陳德圓,李再成,等.施肥技術對豇豆產量的影響[J].當代蔬菜, 2006 (4):42-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婷婷激情五月网|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亚洲成人免费看| 欧美a在线|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亚洲成人在线网|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另类| 国产精品福利社| 亚洲精品另类|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欧洲av毛片|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乱强伦|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2020极品精品国产|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自拍欧美亚洲|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红杏AV在线无码|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久草热视频在线|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99视频全部免费|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欧美成人日韩|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a毛片在线| 国产青榴视频| 中文字幕伦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亚洲av无码人妻| 成人韩免费网站| 欧美日韩资源|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h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