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等
摘 要:鑒定和篩選適合桂中地區種植的夏大豆新品種,可為優良夏大豆新品種在桂中地區的生產及育種應用提供科學依據。2年試驗表明,11個參試品種中,粵夏2011-3、桂11-4、粵夏2011-4產量及綜合性狀優于對照桂夏1號,推薦在桂中地區推廣種植?;浵?011-5、華嚴0926可作為特色親本在育種上加以利用。其余品種因產量低或不穩定,不適宜在桂中地區推廣種植。
關鍵詞:夏大豆;新品種;品比試驗;評價;桂中地區
中圖分類號:S565.1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19
廣西夏大豆優良品種較少,生產上仍以農家種為主,品種混雜,單產偏低,平均產量不到1 500 kg·hm-2[1]。柳州市地處廣西中部偏北,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雨熱同季。通過試驗鑒定各品種的區域適應性、經濟性狀、抗性反應、增產潛力等表現,評選出適應桂中氣候特點且比對照種桂夏1號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夏大豆品種,可為評審和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2-3]。本研究報道了2012—2013年夏大豆新品種桂中地區品比試驗的結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共12個,分別為桂103、桂166、桂252、粵夏2011-3、粵夏2011-4、粵夏2011-5、桂11-1、桂11-2、桂11-3、桂11-4、華嚴0926和桂夏1號(CK),其選育單位見表1。
1.2 試驗方法
試驗設在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地內,沙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勻,排灌方便,前作花卉。采取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11.0 m2,小區長4.4 m,寬2.5 m,行距0.50 m,穴距0.20 m,每穴留2株,密度19.8萬株·hm-2,5行區,收中間3行計產(面積6.67 m2)。所得產量需進行變量分析,用“T”法測定顯著性[4-5]??挤N用的材料統一在第二重復的收獲行中選取,每品種取20株進行考種,其產量計入小區產量[6-7]。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結果
通過對12個品種、3次重復2年試驗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品種間、試點與品種間互作極顯著(表2)。
2.2 品種豐產性
12個品種產量在2 386.5~3 366.0 kg·hm-2;對照桂夏1號的平均產量為2 916.0 kg·hm-2,居第7位。參試品種粵夏2011-3、桂11-4比對照CK增產極顯著,桂103、桂11-3、桂11-2比對照CK減產極顯著(表3)。
2.3 品種穩產性
進一步分析品種穩定性可知,品種、環境間的差異以及品種×環境間互作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表2),品種與環境間互作程度較大,因此可以進行Shukla的方差顯著性檢驗[8-9](表4)。從表4可知,除桂11-2和粵夏2011-5外,其他參試品種的方差概率值都大于0.05,Shukla變異系數均相對較小,故其穩定性較好,而桂11-2、粵夏2011-5穩定性偏差。由圖1可知,從綜合豐產性和穩產性結果來看,桂11-4、粵夏2011-3的豐產性、穩產性較好[10]。
各品種Shukla方差同質性檢驗(Bartlett測驗)P=0.000 07極顯著,不同質,各品種穩定性差異極顯著[11]。
3 參試品種綜合性狀評述
3.1 粵夏2011-3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3 365.8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增產15.4%,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居第1位。生育期為95 d,比對照桂夏1號(98 d)稍早熟,株高91.9 cm,主莖節數15.9節,分枝數3.4個,單株莢數59.8個,單株粒數117.6粒,單株粒質量22.4 g,百粒質量20.2 g。粒較大、橢圓,種皮黃色,臍深褐色,落葉性中等,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輕微倒伏,抗病性強。該品種適應性強,高產穩定,增產潛力較大,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適宜在桂中地區種植。
3.2 桂11-4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3 345.8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增產14.8%,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居第2位。生育期為99 d,與對照桂夏1號(98 d)持平,株高97.0 cm,主莖節數14.1節,分枝數2.2個,單株莢數63.8個,單株粒數123.3粒,單株粒質量21.9 g,百粒質量18.0 g。粒較大、橢圓,種皮黃色,臍深褐色,落葉性好,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輕微倒伏,抗病性強。該品種適應性強,高產穩定,增產潛力較大,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適宜在桂中地區種植。
3.3 粵夏2011-4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3 253.4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增產11.6%,增產顯著,居第3位。生育期為98 d,與對照桂夏1號(98 d)相同,株高93.7 cm,主莖節數15.2節,分枝數3.4個,單株莢數72.0個,單株粒數119.9粒,單株粒質量23.6 g,百粒質量20.3 g。粒較大、橢圓,種皮黃色,臍淡褐色,落葉性中等,白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輕微倒伏,抗病性強。該品種適應性強,高產穩定,增產潛力較大,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可以在桂中地區種植。
3.4 粵夏2011-5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3 130.9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增產7.4%,增產顯著,居第4位。生育期為93 d,比對照桂夏1號(98 d)稍早熟,株高107.2 cm,主莖節數16.4節,分枝數1.8個,單株莢數78.7個,單株粒數69.8粒,單株粒質量19.3 g,百粒質量28.8 g。粒較大、橢圓,種皮青黃色,臍褐色,落葉性好,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輕微倒伏,抗病性強。該品種特色是種皮青黃色,產量較高但穩定性欠佳,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不推薦在桂中地區大面積種植。
3.5 桂166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958.5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增產1.4%,增產不顯著,居第5位。生育期為101 d,比對照桂夏1號(98 d)稍晚熟,株高112.1 cm,主莖節數16.7節,分枝數3.7個,單株莢數69.8個,單株粒數124.2粒,單株粒質量22.6 g,百粒質量19.9 g。粒較大、橢圓,種皮黃色,臍褐色,落葉性好,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中等倒伏,抗病性強。該品種接近對照種桂夏1號,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可以在桂中地區種植。
3.6 華嚴0926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921.0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增產0.2%,增產不顯著,居第6位。生育期為80 d,較對照桂夏1號(98 d)早熟,株高66.7 cm,主莖節數11.3節,分枝數3.7個,單株莢數47.2個,單株粒數105.0粒,單株粒質量19.4 g,百粒質量18.9 g。粒較大、橢圓,種皮黃色,臍褐色,落葉性好,白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不倒伏,抗病性強。該品種的特色是特別早熟,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可以在桂中地區種植。
3.7 桂11-1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868.6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1.6%,減產不顯著,居第7位。生育期為111 d,較對照桂夏1號(98 d)晚熟,株高91.1 cm,主莖節數17.5節,分枝數2.5個,單株莢數58.2個,單株粒數114.7粒,單株粒質量19.9 g,百粒質量17.8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深褐色,落葉性中等,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不倒伏,抗病性強。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3.8 桂252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776.1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4.8%,減產不顯著,居第8位。生育期為101 d,與對照桂夏1號(98 d)持平,株高101.4 cm,主莖節數16.2節,分枝數3.4個,單株莢數73.2個,單株粒數109.2粒,單株粒質量18.7 g,百粒質量16.3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褐色,落葉性中等,白花,茸毛灰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中等倒伏,抗病中等。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3.9 桂103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706.1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7.2%,減產顯著,居第9位。生育期為98 d,與對照桂夏1號(98 d)相同,株高111.8 cm,主莖節數16.1節,分枝數3.1個,單株莢數61.9個,單株粒數125.6粒,單株粒質量22.6 g,百粒質量19.2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淡褐色,落葉性中等,紫花,茸毛灰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中等倒伏,抗病中等。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3.10 桂11-3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676.2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8.2%,減產顯著,居第10位。生育期為102 d,較對照桂夏1號(98 d)晚熟,株高106.7 cm,主莖節數16.3節,分枝數3.8個,單株莢數62.1個,單株粒數126.0粒,單株粒質量19.7 g,百粒質量16.2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深褐色,落葉性中等,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中等倒伏,抗病中等。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3.11 桂11-2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386.3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18.2%,減產極顯著,居第11位。生育期為99 d,與對照桂夏1號(98 d)持平,株高128.5 cm,主莖節數19.8節,分枝數3.5個,單株莢數61.3個,單株粒數121.7粒,單株粒質量19.7 g,百粒質量16.3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褐色,落葉性中等,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倒伏,抗病中等。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4 結 論
綜合分析上述各項指標,粵夏2011-3、桂11-4、粵夏2011-4作為高產穩定品種可在桂中地區生產和育種上加以利用;粵夏2011-5兩年兩造試驗比對照增產7.4%,但穩定性不佳,故不推薦在桂中地區推廣種植,其特色在于種皮青黃色,對育種目標有特殊要求的可以加以利用[13]。華嚴0926在產量上較對照種桂夏1號并無優勢,但其生育期比對照早了15~20 d,避開了桂中地區的雨季,可作為穩產早熟親本在育種上加以利用[14]。
參考文獻:
[1] 孫祖東.廣西大豆研究進展[J].廣西農業科學,1999(1):49-51.
[2] 宋曉燕,於宏偉,王佳.如何搞好大豆品種區試報告[J].農業科技通訊,2008(8):92,95.
[3] 唐麗丹.大豆新品種對比試驗[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3(6):41,43.
[4] 程偉東,陳淵.大豆品種桂夏1號選育[J].廣西農業科學,2001(1):8-9.
[5] 李海朝,文自翔,張輝,等.高蛋白大豆新品種鄭4066的選育及啟示[J].河南農業科學,2012(8):70-71.
[6] 張廣慶,林瓊,胡潤芳,等.AMMI模型在福建省菜用大豆區域試驗中的應用[J].福建農業科技,2010(4):36-38.
[7] 夏燕.國家西南山區春大豆區域試驗[J].華北農學報,2005(S1):129-131.
[8] 吳楠,劉增金,梁旭東.淺談大豆優良品種繁育技術[J].大豆通報,2002(4):15.
[9] 吳聚蘭,張海生,李秀珍,等.大豆新品種晉遺31號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J].山西農業科學,2012(3):221-223.
[10] 陳淵,粱江,韋清源,等.廣西第八周期春大豆區試報告[J].大豆通報,2006(6):27-29,33.
[11] 陳應志,張群遠,孔繁玲.國家大豆品種區域試驗精確度研究[J].大豆通報,2006(1):23-25.
[12] 鄭偉,劉玉紅,王永祥,等.雙標圖在大豆區域試驗產量分析中的應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5(6):5-7.
[13] 湯復躍,陳淵,梁江,等.廣西第九周期夏大豆區試報告[J].廣西農業科學,2001(6):639-640.
[14] 梁江,韋清源,陳淵.廣西第七周期夏大豆區試品種評價[J].廣西農業科學,2004(4):321-322.
3.5 桂166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958.5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增產1.4%,增產不顯著,居第5位。生育期為101 d,比對照桂夏1號(98 d)稍晚熟,株高112.1 cm,主莖節數16.7節,分枝數3.7個,單株莢數69.8個,單株粒數124.2粒,單株粒質量22.6 g,百粒質量19.9 g。粒較大、橢圓,種皮黃色,臍褐色,落葉性好,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中等倒伏,抗病性強。該品種接近對照種桂夏1號,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可以在桂中地區種植。
3.6 華嚴0926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921.0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增產0.2%,增產不顯著,居第6位。生育期為80 d,較對照桂夏1號(98 d)早熟,株高66.7 cm,主莖節數11.3節,分枝數3.7個,單株莢數47.2個,單株粒數105.0粒,單株粒質量19.4 g,百粒質量18.9 g。粒較大、橢圓,種皮黃色,臍褐色,落葉性好,白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不倒伏,抗病性強。該品種的特色是特別早熟,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可以在桂中地區種植。
3.7 桂11-1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868.6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1.6%,減產不顯著,居第7位。生育期為111 d,較對照桂夏1號(98 d)晚熟,株高91.1 cm,主莖節數17.5節,分枝數2.5個,單株莢數58.2個,單株粒數114.7粒,單株粒質量19.9 g,百粒質量17.8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深褐色,落葉性中等,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不倒伏,抗病性強。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3.8 桂252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776.1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4.8%,減產不顯著,居第8位。生育期為101 d,與對照桂夏1號(98 d)持平,株高101.4 cm,主莖節數16.2節,分枝數3.4個,單株莢數73.2個,單株粒數109.2粒,單株粒質量18.7 g,百粒質量16.3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褐色,落葉性中等,白花,茸毛灰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中等倒伏,抗病中等。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3.9 桂103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706.1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7.2%,減產顯著,居第9位。生育期為98 d,與對照桂夏1號(98 d)相同,株高111.8 cm,主莖節數16.1節,分枝數3.1個,單株莢數61.9個,單株粒數125.6粒,單株粒質量22.6 g,百粒質量19.2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淡褐色,落葉性中等,紫花,茸毛灰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中等倒伏,抗病中等。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3.10 桂11-3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676.2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8.2%,減產顯著,居第10位。生育期為102 d,較對照桂夏1號(98 d)晚熟,株高106.7 cm,主莖節數16.3節,分枝數3.8個,單株莢數62.1個,單株粒數126.0粒,單株粒質量19.7 g,百粒質量16.2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深褐色,落葉性中等,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中等倒伏,抗病中等。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3.11 桂11-2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386.3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18.2%,減產極顯著,居第11位。生育期為99 d,與對照桂夏1號(98 d)持平,株高128.5 cm,主莖節數19.8節,分枝數3.5個,單株莢數61.3個,單株粒數121.7粒,單株粒質量19.7 g,百粒質量16.3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褐色,落葉性中等,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倒伏,抗病中等。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4 結 論
綜合分析上述各項指標,粵夏2011-3、桂11-4、粵夏2011-4作為高產穩定品種可在桂中地區生產和育種上加以利用;粵夏2011-5兩年兩造試驗比對照增產7.4%,但穩定性不佳,故不推薦在桂中地區推廣種植,其特色在于種皮青黃色,對育種目標有特殊要求的可以加以利用[13]。華嚴0926在產量上較對照種桂夏1號并無優勢,但其生育期比對照早了15~20 d,避開了桂中地區的雨季,可作為穩產早熟親本在育種上加以利用[14]。
參考文獻:
[1] 孫祖東.廣西大豆研究進展[J].廣西農業科學,1999(1):49-51.
[2] 宋曉燕,於宏偉,王佳.如何搞好大豆品種區試報告[J].農業科技通訊,2008(8):92,95.
[3] 唐麗丹.大豆新品種對比試驗[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3(6):41,43.
[4] 程偉東,陳淵.大豆品種桂夏1號選育[J].廣西農業科學,2001(1):8-9.
[5] 李海朝,文自翔,張輝,等.高蛋白大豆新品種鄭4066的選育及啟示[J].河南農業科學,2012(8):70-71.
[6] 張廣慶,林瓊,胡潤芳,等.AMMI模型在福建省菜用大豆區域試驗中的應用[J].福建農業科技,2010(4):36-38.
[7] 夏燕.國家西南山區春大豆區域試驗[J].華北農學報,2005(S1):129-131.
[8] 吳楠,劉增金,梁旭東.淺談大豆優良品種繁育技術[J].大豆通報,2002(4):15.
[9] 吳聚蘭,張海生,李秀珍,等.大豆新品種晉遺31號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J].山西農業科學,2012(3):221-223.
[10] 陳淵,粱江,韋清源,等.廣西第八周期春大豆區試報告[J].大豆通報,2006(6):27-29,33.
[11] 陳應志,張群遠,孔繁玲.國家大豆品種區域試驗精確度研究[J].大豆通報,2006(1):23-25.
[12] 鄭偉,劉玉紅,王永祥,等.雙標圖在大豆區域試驗產量分析中的應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5(6):5-7.
[13] 湯復躍,陳淵,梁江,等.廣西第九周期夏大豆區試報告[J].廣西農業科學,2001(6):639-640.
[14] 梁江,韋清源,陳淵.廣西第七周期夏大豆區試品種評價[J].廣西農業科學,2004(4):321-322.
3.5 桂166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958.5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增產1.4%,增產不顯著,居第5位。生育期為101 d,比對照桂夏1號(98 d)稍晚熟,株高112.1 cm,主莖節數16.7節,分枝數3.7個,單株莢數69.8個,單株粒數124.2粒,單株粒質量22.6 g,百粒質量19.9 g。粒較大、橢圓,種皮黃色,臍褐色,落葉性好,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中等倒伏,抗病性強。該品種接近對照種桂夏1號,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可以在桂中地區種植。
3.6 華嚴0926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921.0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增產0.2%,增產不顯著,居第6位。生育期為80 d,較對照桂夏1號(98 d)早熟,株高66.7 cm,主莖節數11.3節,分枝數3.7個,單株莢數47.2個,單株粒數105.0粒,單株粒質量19.4 g,百粒質量18.9 g。粒較大、橢圓,種皮黃色,臍褐色,落葉性好,白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不倒伏,抗病性強。該品種的特色是特別早熟,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可以在桂中地區種植。
3.7 桂11-1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868.6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1.6%,減產不顯著,居第7位。生育期為111 d,較對照桂夏1號(98 d)晚熟,株高91.1 cm,主莖節數17.5節,分枝數2.5個,單株莢數58.2個,單株粒數114.7粒,單株粒質量19.9 g,百粒質量17.8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深褐色,落葉性中等,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不倒伏,抗病性強。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3.8 桂252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776.1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4.8%,減產不顯著,居第8位。生育期為101 d,與對照桂夏1號(98 d)持平,株高101.4 cm,主莖節數16.2節,分枝數3.4個,單株莢數73.2個,單株粒數109.2粒,單株粒質量18.7 g,百粒質量16.3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褐色,落葉性中等,白花,茸毛灰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中等倒伏,抗病中等。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3.9 桂103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706.1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7.2%,減產顯著,居第9位。生育期為98 d,與對照桂夏1號(98 d)相同,株高111.8 cm,主莖節數16.1節,分枝數3.1個,單株莢數61.9個,單株粒數125.6粒,單株粒質量22.6 g,百粒質量19.2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淡褐色,落葉性中等,紫花,茸毛灰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中等倒伏,抗病中等。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3.10 桂11-3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676.2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8.2%,減產顯著,居第10位。生育期為102 d,較對照桂夏1號(98 d)晚熟,株高106.7 cm,主莖節數16.3節,分枝數3.8個,單株莢數62.1個,單株粒數126.0粒,單株粒質量19.7 g,百粒質量16.2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深褐色,落葉性中等,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中等倒伏,抗病中等。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3.11 桂11-2
2012—2013兩年兩造試驗平均產量2 386.3 kg·hm-2,比對照種桂夏1號減產18.2%,減產極顯著,居第11位。生育期為99 d,與對照桂夏1號(98 d)持平,株高128.5 cm,主莖節數19.8節,分枝數3.5個,單株莢數61.3個,單株粒數121.7粒,單株粒質量19.7 g,百粒質量16.3 g。籽粒中等、橢圓,種皮黃色,臍褐色,落葉性中等,紫花,茸毛棕色,生長習性為直立型,倒伏,抗病中等。該品種籽粒大小一致,黃色有光澤,外觀品質好,但以綜合情況來看,不推薦在桂中地區種植。
4 結 論
綜合分析上述各項指標,粵夏2011-3、桂11-4、粵夏2011-4作為高產穩定品種可在桂中地區生產和育種上加以利用;粵夏2011-5兩年兩造試驗比對照增產7.4%,但穩定性不佳,故不推薦在桂中地區推廣種植,其特色在于種皮青黃色,對育種目標有特殊要求的可以加以利用[13]。華嚴0926在產量上較對照種桂夏1號并無優勢,但其生育期比對照早了15~20 d,避開了桂中地區的雨季,可作為穩產早熟親本在育種上加以利用[14]。
參考文獻:
[1] 孫祖東.廣西大豆研究進展[J].廣西農業科學,1999(1):49-51.
[2] 宋曉燕,於宏偉,王佳.如何搞好大豆品種區試報告[J].農業科技通訊,2008(8):92,95.
[3] 唐麗丹.大豆新品種對比試驗[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3(6):41,43.
[4] 程偉東,陳淵.大豆品種桂夏1號選育[J].廣西農業科學,2001(1):8-9.
[5] 李海朝,文自翔,張輝,等.高蛋白大豆新品種鄭4066的選育及啟示[J].河南農業科學,2012(8):70-71.
[6] 張廣慶,林瓊,胡潤芳,等.AMMI模型在福建省菜用大豆區域試驗中的應用[J].福建農業科技,2010(4):36-38.
[7] 夏燕.國家西南山區春大豆區域試驗[J].華北農學報,2005(S1):129-131.
[8] 吳楠,劉增金,梁旭東.淺談大豆優良品種繁育技術[J].大豆通報,2002(4):15.
[9] 吳聚蘭,張海生,李秀珍,等.大豆新品種晉遺31號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J].山西農業科學,2012(3):221-223.
[10] 陳淵,粱江,韋清源,等.廣西第八周期春大豆區試報告[J].大豆通報,2006(6):27-29,33.
[11] 陳應志,張群遠,孔繁玲.國家大豆品種區域試驗精確度研究[J].大豆通報,2006(1):23-25.
[12] 鄭偉,劉玉紅,王永祥,等.雙標圖在大豆區域試驗產量分析中的應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5(6):5-7.
[13] 湯復躍,陳淵,梁江,等.廣西第九周期夏大豆區試報告[J].廣西農業科學,2001(6):639-640.
[14] 梁江,韋清源,陳淵.廣西第七周期夏大豆區試品種評價[J].廣西農業科學,2004(4):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