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聰
初秋時分天氣陰沉、涼爽。正逢星期六是一個難得的出行好時機。我對妻說:“今天天氣好,何不到外面去走走。”“就到黃桑去吧,上次因為摩托車爆胎,我們只游玩了曲幽谷和六鵝洞瀑布兩個景點,有點遺憾。”妻附和道。黃桑自然保護區位于綏寧縣黃桑鄉境內,離縣城30多公里,是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和省級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之為“沒有污染的神奇綠洲”。保護區地處五嶺山系與雪峰山系交匯處的山岳地帶,主要景點有鴛鴦島、六鵝洞瀑布、紅軍路、鐵杉林、楠木林、上堡古國、情人谷、曲幽谷、神龍洞等等。境內山勢起伏,峰巒疊翠,溪谷幽深,古木參天,高山流水相映成景,鬼斧神工,構成了南方原始次生林自然而古樸的神奇魅力,是難得的旅游休閑的好去處。近年來,隨著低碳環保生活的倡導,隨著人們對大自然的喜愛,隨著旅游宣傳力度的加強,不但外省市的游客來得多了,連本地人都有事沒事喜歡到黃桑去走走。特別是夏天,到黃桑消暑、納涼、漂流的人更是絡繹不絕。于是乎,或親戚、或朋友、或師生、或同學、或向導,在黃桑,三五成群的人隨處可見。本來,坐摩托車遠距離游玩,我是不太贊同的,因為摩托車風吹、灰多、日曬,又不太安全,但因為妻有暈車的毛病,所以只要是在100公里之內的范圍,我還是會用摩托車載她出行。這天,我和妻早早地吃了早餐,8點鐘準時從城里出發。因為這段時間,我的摩托車不知何故,磨擦聲較大,我總覺得不對勁,為以防萬一,出發前,我特意到摩托車修理店去檢查了一下車況,師傅幫我調了下鏈條,并聽了下響聲,說好了,沒事,就讓我走了。我載著妻一路前行,并順路到寨市國家歷史文化古鎮游玩。寨市鄉離縣城16公里,系綏寧老縣城,寨市古鎮歷史悠久,歷經三國、兩晉、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和現代,共計1800多年,其中作為縣城達900多年,1954年縣城才遷往長鋪鎮。據清代《綏寧縣志》記載:三國時稱諸葛城;唐代為徽州首府,稱飛鳳徽城;宋元豐四年(1081年)改徽州為蒔竹縣,崇寧二年(1103年)改蒔竹為綏寧縣,縣衙皆建于此。寨市古鎮文物眾多,雖久經歷史變遷,古跡大多被毀,但現存的文物古跡仍有宋代街道、古井,宋、元、明、清歷代封山育林石碑,明代古城墻、鐵鐘、侗族風雨橋,清代古民居,民國哨堡,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鄧小平征戰綏寧指揮所、作戰戰壕、紅軍標語等等。同時,古鎮還遺存大量珍貴的小宗文物,如虎奚谷書院的章程碑、仰高亭碑、分路碑,寺廟庵堂內供奉的各路菩薩圣像和眾多的木格窗花等浮雕,遺存的古房屋、古石板道、古旗桿石、古匾額、清代將軍防風披帽、古代文房四寶、書法作品等大量文物。寨市古鎮除歷史文物古跡眾多之外,還保留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民風,也有很多獨具特色的民族產品。民俗民風方面,有唱土地、舞龍燈、跳儺舞、苗女哭嫁、男女對歌、唱敬酒歌、剪紙、逗春牛、打鬧年鑼、巫文化、儺文化等等。特產有黑米飯、油茶、萬花茶、酥餃、肉湯丸、肉芯粑糕、米產子粑等等。我和妻在寨市游玩了石板街、古民居、西河橋、古城墻、鄧小理征戰綏寧指揮所、抗戰瞭望塔、烈士紀念碑等幾個主要景點后,便馬不停蹄地直奔黃桑。寨市到黃桑僅13公里,為旅游專用公路,路況較好,只是灣多、坡多。在去黃桑的路上,車子鏈條掉了兩次,好在我自己把它裝好了,只是手弄得油漬漬、臟兮兮的。上午10點鐘的時候,我們總算到達了黃桑鄉政府所在地。因為實在不放心車況,在黃桑街上,我又找到一個摩托車修理店,讓師傅給我檢查了一下,他聽了一下響聲,把鏈條緊固了一下,說好了,沒事。我問多少錢。“這么點小事,幫忙算了,不用給錢。”師傅應道。不知為何,聽完他的話,我心里瞬間充滿一股暖流。我啟動摩托車,對妻說:“兩個師傅都說沒事,應該沒有大問題,放心走好了。”妻應道:“車子響聲這么大,好在聽慣了,也就習慣了。”
因為黃桑自然保護區的景點比較分散,為確保一天時間內能夠游完全部景點,我和妻在各景點間來回穿梭,或爬山、或賞景、或照相、或觀激流瀑布、或看文物古跡,連中餐都顧不上吃,每人一瓶“八寶粥”完事。當然,游賞途中,因為車輛的“吱吱”聲實在太大,我放心不下,中途又停了五六次車,但總是檢查不出所以然來,令我好生疑惑。我對妻道:“今天回去,到城里一定找修理師傅好好看一下,把毛病徹底排除才是。”游玩過程中,我們雖然勞累,但因為風光旖旎,心情大好,興致高,自然覺得還是值得的。
當游完最后一個景點——上堡古國,在返回的路上,我忽然感到車抖動得厲害,隨后又“咔”的一聲巨響,我趕緊停車,一看,摩托車鏈條脫落了,后胎軸承也爛了,滾珠掉落在地,連摩托車輪轂中心處都有裂縫、向外突出變了形,摩托車是絕對不能開了。我對妻說,車壞的地點到黃桑街上至少有10公里以上,在這種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山野地帶,斷是沒有客車通過的,而且時間又是下午6點鐘,過往的小車和摩托車也應該很少了,又不知道黃桑修車師傅的電話,這可如何是好。“除了到黃桑街上喊一個師傅來修車,別無它法。”妻應道。
好在等了10多分鐘,看到一臺摩托車經過,我立馬把司機叫住。對他說:“師傅,我的車壞了,你看看,能不能修好。”他下車看了下,說:“壞成這樣了,這里又沒有工具、配件,哪能修好,正好,我要到寨市去,路過黃桑,你就搭我的車到黃桑街上喊一個師傅來吧。”于是,我坐上了他的摩托車,前往黃桑。司機告訴我:“這里離黃桑街上有十二三公里。”我問他:“是不是也是來黃桑游玩的。”他說不是,今天幫朋友做水泥瓦,他是寨市人,是個泥瓦匠。雖然只有十二三公里的路程,但因為路窄、灣多、光線暗淡,公路又被樹木覆蓋,車子不敢開快,當我們到達黃桑街上時,已是6點半了。司機把車停住,道:“街上有修摩托車的,你趕快找一個去修車,我就不陪你了。”說完,我還來不及說聲謝謝,他就騎車疾馳而去。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我心里暖盈盈的。 來到上午調鏈條的修理店,一看,店子關門了。旁邊站著一婦人,看到我在找修理師傅,主動跟我搭話:“師傅回家了,上面的門牌上有電話,你打他電話聯系一下。”
我打通師傅電話,把車子故障的事向他介紹了一下,師傅回復說:“真是對不起,我回家了,家里離街上30多里路,現在天色近晚,而且我也有事走不開,請你諒解。對了,朝黃桑學校方向15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個修拖拉機和摩托車的師傅,你可以去找他。真的非常對不起。”他一再地向我道歉。endprint
其實,修理師傅家這么遠,又有事,天色又將晚了,他不來再正常不過。但他不但向我深深表明了歉意,還給我介紹了另外的修理店,這一切,讓我倍感親切。
旁邊的婦人一直在看我打電話,通話完畢后,他告訴我,學校那邊的修理店,就在不遠處。她微笑著用手指著修理店的方位。
來到修理店,我找到了修理師傅,是個60來歲的老人。聽完我的描述,他說:“你的車壞在那么遠的地方,又壞得那么嚴重,我看還是找車拖到這里來修比較好,不然,可能要的工具和配件沒帶去,不要的工具又帶了去,空折騰一番。”停了一會,他接著道:“街上有出租的三輪摩托車,挺便宜的,拖摩托車很方便。”
他左右張望,對不遠處的一個年輕人叫道:“德源,這里有臺摩托車壞在路上,你幫忙去拖一下。”“壞在什么地方?”年輕伢子問。
“就在鐵杉林和上堡古國叉路口的路段。”我答道。
“赤板村那里,可有十二三公里,那趕快走,天要黑了。”說完,年輕伢子把車從車庫里倒出來,把我叫上車。 在車上,我有點不放心,小聲問道:“要多少錢?”
“現在油料費和工時費都這么貴,又這么遠,就50元吧。”他笑道。
“那好,就50,辛苦你了。”我也笑笑。 趕到摩托車停放的地方,年輕伢子幫我把車抬上三輪車,又用鐵鏈捆綁好,立馬往回趕。 當把車拖到修理店時,已是晚上8點鐘。老師傅在電燈和電筒的幫助下,把整個后輪拆了下來。“好在把車拖來,壞成這樣,在路上絕對是修不好的,你看軸承都爛成這樣了,連鋼珠都掉落了,輪轂也開裂了,緩沖塊也磨爛、磨沒了,你的車應該‘吱咔吱咔響很久了,不然不會壞到這種程度。”老師傅邊拆邊說。
“是啊,有好些天了,我都找了兩個修理師傅看了,都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只給我調了一下鏈條,還是你這個師傅厲害。”我解釋道。
“只怕找不到同型號的配件,就麻煩了,我也無法修。到時只有拖到縣城修了。”老師傅不敢肯定。
“那太麻煩了,今天晚上住在黃桑倒是小事,車拖到縣城,30公里,好麻煩。師傅,你無論如何要想辦法幫我把車修好。”我懇求道。
“盡量吧。”老師傅轉而對一個50多歲的婦人道:“你先不要吃飯了,幫我找找看有同型號的軸承和緩沖塊沒有。”
老婦人應是老師傅的妻子。聽老師傅這么喊,她立馬放下碗筷,拿起破爛的軸承和緩沖塊,到店里找尋起來。不一會,她說同型號的軸承找到了,只是沒有緩沖塊。
“再仔細找找,沒有緩沖塊可不行,車子根本修不好。”老師傅邊說邊起身一起找尋起來。他們倆人在店里翻箱倒柜,每個小角落都仔細搜尋,一直找了20多分鐘,最后總算找到了4個緩沖塊,師傅娘子笑道:“你運氣還算好,我原以為沒有了。”
緩沖塊找到了,可放進去的時候,型號不對,小了。“這可如何是好?”老師傅著急道。
“剪幾片小的輪胎內皮,把它塞滿空隙處,一定行。上次我的摩托車出故障,緩沖塊磨損,也是這樣修好的。”在旁邊看熱鬧的一位鄰居提醒老師傅。“是啊!是個好辦法,我怎么一著急就給忘了!”老師傅連連點頭。接下來,他們夫妻倆給車換了軸承、緩沖塊和其它一些小配件,總算大功告成。我看了一下時間,他們夫妻倆一道足足忙了一個小時。“真是辛苦了,太謝謝你們了。多少錢?”我感激不已。“就30元吧。”老師傅說。“50元吧,修了這么久,還換了零配件,你們也夠辛苦的。”我有點不好意思,主動提出多給點。
好說歹說,老師傅夫婦就是不肯多收,沒辦法,最后我就數了30元。
我走的時候,他們還再三叮囑:“路上慢一點,小心一點,安全第一。”
“黃桑人真好!”我忍不住對妻子說。“是啊!”妻子也感慨道。
回到家的時候,已然是晚上10點鐘了。雖然晚了點,但能夠平安歸來,我真的很欣慰。高興之余,對遇到的幾位好心人,我心存無限地感激。想不到兩次游黃桑,車子都出了故障,不過,第一次我們是掃興而歸,而這次,我們是盡興而回。個中緣由,我想,這次除了游遍了黃桑所有的景點外,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感受到了黃桑以及黃桑人的美。這種美,不僅是外在的,更是內在的。生活中,常常有人感慨,現在的社會太現實、太功利、太沒有人情味,人們之間,只有利益,只有金錢,只有相互利用,根本就沒有好心人了。聯想到近兩年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鄉村醫師”“最美消防員”“最美司機”等等一系列活動,以及郭明義、莊仕華、張海迪、葛長江、朱伯儒、李潤虎、劉英俊等等一大批當代雷鋒似的楷模,特別是今天切身的感受,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是啊!生活中其實并不缺少美,可以說,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缺少的,或許只是一雙發現她的眼睛而已。感謝這次特殊的旅行,以及她帶給我的美、溫暖和感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