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余

海明威和福克納交惡的線索簡單明了。他們雖處同一年代卻沒有什么來往,正式通信也只有一次。兩人一直相互揶揄,而且海明威一直是顯得輕松自信的一方。一直到1947年福克納被要求評價最重要的美國作家,提到海明威時,他竟說“他缺少勇氣”,海明威聽后大發(fā)雷霆。海明威讓他的一位將軍朋友出面為他的勇氣作證,這位將軍寫了三頁紙的長信來證明海明威當(dāng)戰(zhàn)地記者時是多么英勇無畏。
海明威的反應(yīng)顯然文不對題,他知道福克納說的是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天地狹窄,卻沒勇氣去擺脫。隨后福克納給海明威寫的短信里,雖有“道歉”二字,卻并沒有收回這個評價的意思。倒是在給將軍的回信里再次重申了一下,他說:“我認(rèn)為我們都失敗了(就我們誰也沒有達(dá)到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巴爾扎克、薩克雷等人的高度而言)。沃爾夫失敗得最光榮,因?yàn)樗哂凶畲蟮挠職猓焊矣诿胺傅土尤の丁⒈孔尽⒎ξ丁⒊翋灥儒e誤的危險(xiǎn)……而海明威沒有那樣的勇氣。”
福克納一直保留著這個評價。1952年《老人與海》出版,福克納對這部作品大加稱贊的同時還附加著類似的議論:“迄今為止,他筆下的男男女女都是自己塑造的,是用自己的泥土自我塑造成的;他們的勝利與失敗也都掌握在每一個對手的手里,僅僅為了向自己、向?qū)κ肿C明他們能做到何等的堅(jiān)強(qiáng)。可是這一回,他寫到了憐憫,寫到了存在于某處的某種力量。”重要的不是這個沒有發(fā)表的短評,而是福克納寫給《紐約時報(bào)》的信轉(zhuǎn)到了海明威手里:“海明威說過作家應(yīng)該抱成團(tuán),就像醫(yī)生、律師和狼一樣。我覺得在這句話里,機(jī)智、幽默的成分多于真理的成分,至少對海明威來說是如此,因?yàn)樾枰銖?qiáng)抱團(tuán)否則就會消滅的那種作家,就像待在狼群里才能是狼,單獨(dú)活動時便僅僅是一條狗。”
海明威以硬漢形象立于文壇,“缺少勇氣”可能是他最不能接受的評價,但他對福克納的每一次反譏基本上都是氣話,這一次還是氣話:“只要我活著一天,福克納就得喝了酒才能為得到諾貝爾獎而高興。”
但一直到海明威自殺,福克納還是堅(jiān)持著這個評價,在他得到消息后對朋友說:“海明威抗議得太多,他所顯示的無畏與男子漢氣概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偽裝。”接著又說,“我不喜歡一個走捷徑回家的人。”
以“文人相輕”這種誅心之論來評價他們未免太過庸俗,可能也有失偏頗。如果我們參照他們的作品,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對“勇氣”的定義是不同的,《老人與海》和《熊》這兩部寓言式的小說,或許能夠當(dāng)作他們爭執(zhí)的注腳。一個老人,一個孩子,需要應(yīng)付的都是需要極大勇氣的事情,但如何應(yīng)對,卻顯示出他們各自不同的參照系和不同的生活世界。
(依 云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14年第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