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修銘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兩個人同時雕刻一塊六英尺長的木板。一個人用的是人力鑿子,另一個人用的是電動鋸子。如果你想知道那塊木板的命運如何,你會選擇看誰的作品?
這種鑿子與電鋸的邏輯讓一些人認為,比起生物進化,科技進步對于人類近期的發展更加重要。現如今,正是科技的“電鋸”在迅速重塑著“人”這一概念,而非生物的鑿子。假設當我們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比如越來越智能化的手機、方便的智能眼鏡和汽車來彌補自身不足時,我們確實也在進化,但與此同時,一個重大問題就出現了:這樣的進化能否像生物進化那樣,把我們帶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們可以去遙遠的北方,去哈得遜灣(位于加拿大東北部)那與世隔絕的地方進行測試。在這片和德國差不多大的寒冷荒蕪的土地上,住著三萬左右的Oji-Cree人。在20世紀的大部分年月里,他們的科技水平可以說是非常低下的。作為游牧人,他們夏天住帳篷,冬天住小屋。雪地靴、狗拉雪橇和獨木舟是他們的主要交通工具,它們被用來追捕魚類、兔子和駝鹿。一位曾在19世紀40年代與Oji-Cree人共事過的醫生發現,他們中并沒有精神崩潰和吸食毒品的現象。他評論道:“人們過著簡陋粗糙而又運動充足的生活。”
雖然Oji-Cree人與歐洲人已經有幾個世紀的來往了,但是直到19世紀60年代,當卡車開始向北部行進時,像內燃機和電力這樣的新興科技才傳播到這個地區。Oji-Cree人迫不及待地接受了這些新工具。用我們的話說,他們經歷了一次迅速的進化,在短短幾十年內就在科技上進步了好幾百年。
好消息是,過去總是有Oji-Cree人在冬天死于饑餓,而如今,他們再也不用面對這樣的威脅了。他們可以更加方便地進口并儲存他們需要的食物,還能享受美味的巧克力和美酒。生活變得更加舒適了。
但是總的來說,Oji-Cree人的故事并非幸福圓滿。伴隨新技術的到來,這里的人們開始飽受肥胖癥、心臟病和Ⅱ型糖尿病的折磨。社會負面問題也開始蔓延猖獗:失業率、嗜酒率、吸毒率以及自殺率攀升,有些甚至達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雖然科技并不是這些變化的唯一誘因,但是科學家們已經查清,科技是一個驅動因素。在過去,Oji-Cree人過著每天都要運動的生活,而且他們的運動強度不輸于職業運動員。
Oji-Cree人的故事給全人類敲響了警鐘。科技進化的問題在于,雖然它處于我們的控制之下,但是,不幸的是,我們并不總能做出最好的決定。
科技進化的動力與生物進化的不同。科技進化是自我進化,所以它的動力是我們的需求而非自然的需求。在市場經濟中,科技進化甚至更加復雜:大多數情況下,企業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出售商品,而正是這些商品決定了我們的科技身份。作為一個生物物種,我們和Oji-Cree人并無太大區別。談到科技,我們總是想讓一切變得簡單,變得有趣。哦,或者讓自己看起來年輕一點。
對安逸的追求同科技力量相結合,可能會帶來危險的后果。如果我們不多加小心,科技進化帶給我們的將不僅是單一的世界,而是“沙發上的世界”。這一未來,不是以智力的進化為特征,而是以完美的舒適為特色。
“沙發上的世界”也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它的可能性表明,作為一個生物物種,我們需要一些機制來維持我們的人類屬性。科技產業已經給我們下了太多的定義,它有責任來滿足我們真正的自我,而非我們狹隘的嗜好。科技產業有機會也有能力取得更高的成就。另外,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應該牢記,我們的共同需求左右著我們作為人類物種的命運,決定著人類的未來。
(俏 兒摘自《科技生活報》2014年3月24日,鄺 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