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劉曉莉
隨著檔案工作拓寬領域、創新發展方式的轉變,檔案宣傳工作應積極融入到檔案文化建設中,構建起立體宣傳網絡,在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方面有突破,在廣度和深度實現質的飛躍,成為增強社會檔案意識,展示檔案工作新面貌、新成績,促進檔案工作良性發展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石家莊市檔案局積極尋求拓展檔案宣傳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宣傳工作—改過去檔案工作默默無聞的格局,有力促進了各項工作開展。
主動出擊 加強合作
一直以來,檔案工作總是扮演著默默無聞的角色,奉獻多宣傳少,宣傳工作更是只局限在系統內部,內容單一,質量不高,很少主動在社會上進行宣傳。檔案工作的社會認知度低,很多人檔案意識薄弱,他們眼里的檔案工作看上去神秘而遙遠。為打破這種僵化的局面,我們努力尋找檔案宣傳工作的突破口,變被動為主動,加強與各級各類媒體的溝通和聯系,通過媒體的宣傳,破除檔案工作的神秘感,使檔案不再塵封,從而提升檔案工作的社會認知度。
主動交流、爭先進位。隨著全局檔案工作的轉型,檔案宣傳工作也確立了擺脫落后、爭先進位的目標。首先在積極投稿的同時,主動與各媒體聯絡,介紹我市檔案工作的重大變化和亮點工作,邀請媒體記者前來采訪。《“開國第一城”的蘭臺新樂章》、《民生所需 服務所向》兩篇文章在《中國檔案報》頭版頭條發表;最美檔案人——石藥集團檔案員許宏彥同志的先進事跡在《中國檔案報》頭版刊登;《民生檔案 服務民生》、《檔案執法執紀有“詳”則可依》專題報道在《中國檔案》雜志刊登。這些都極大地提升了檔案工作在全國的影響力。
其次打破政府信息采用情況的落后局面。一直以來我局檔案信息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信息快報中不上稿,多年考核積分為零。我們確定信息工作爭先進位的目標后,與市委、政府信息處主動溝通,到市政府信息處學習請教政務信息寫作方向和技巧,得到了市政府信息處同志的大力支持。在市委、市政府政務信息采用情況實現零的突破,積分21分。市委常委、副市長程凱兩次在我局報送的專報上做出重要批示,政府信息工作成為市領導了解我局工作動態的渠道之一。
宣傳亮點,加深合作。近年來,石家莊市在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民生檔案工作、珍貴檔案征集、檔案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我們通過召開“村檔鄉代管”新聞發布會、“國際檔案日”媒體推介會、民生檔案館揭牌新聞發布會、舉辦各類展覽和開展少兒主題實踐活動等形式,邀請省、市多家媒體前來參觀報道。我市檔案工作的轉型,服務方式的轉變引起了媒體的廣泛興趣,兩年來在各級報刊、電臺、電視臺、網絡媒體上發表信息、文章180篇。
隨著與媒體合作的不斷深入,他們從開始對檔案工作由陌生報道到主動在檔案館蹲點采訪,內容由百字消息向專題報道轉變。市政府出臺《石家莊市市級以上勞動模范人物專題檔案管理辦法》后,《河北工人報》就勞模檔案的征集和勞模事跡進行專題報道和追蹤;石家莊電視臺專門邀請市檔案局參與《石話實說—石家莊的100個村莊印記》大型系列文化節目的拍攝工作;《燕趙都市報》積極與市檔案局合作進行追尋革命名人足跡系列報道;長城網主動開辟專欄介紹我市檔案工作。
轉變方式 形式多樣
石家莊市檔案局積極尋求宣傳工作新形式,將檔案宣傳與檔案文化建設緊密結合,注入歷史元素,賦予深厚的文化內涵,使檔案工作逐步走向社會、走向百姓,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圍繞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與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從檔案工作的角度進行宣傳,拉近了檔案與群眾的距離,幫助群眾解決涉及切身利益的問題,提升了檔案工作的社會服務功能和影響力。
利用形式多樣的展覽進行宣傳。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利用檔案圖片在省博物館舉辦《市容市貌綜合整治十大工程成果檔案圖片展》;利用館藏檔案資料舉辦《紀念石家莊解放65周年“開國第一城”紅色檔案文獻展》;在市內各大公園舉辦“幸福之城、美麗之城檔案圖片巡回展”等等。這幾次大型展覽的展期都在一個月以上,一些珍貴檔案展品是首次向社會公開,展覽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參觀,全市號召機關、學校等單位組織人員參觀學習,在重溫歷史記憶的同時,紛紛留言,稱贊是上了一堂生動的革命教育課,也為城市的巨大變化感到驚嘆和自豪,增強了對這座城市的歸屬感。
編輯《檔案內參》宣傳領導。為充分發揮館藏檔案鑒往知來的作用,為市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我們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和熱點問題,對館藏檔案中珍貴史料進行梳理,編輯《檔案內參》供市領導參閱,市委常委、副市長程凱看過后作出重要指示:“知古惜今,要進一步把檔案工作做好,切實起到資政惠民的作用?!?/p>
舉行豐富多彩的檔案法制宣傳活動。借助“國際檔案日”和《檔案法》頒布紀念日,擴大檔案工作的宣傳面。市檔案局組織舉辦新聞發布會、社會各界座談會、公園巡回展,在黨報發表專題報道和答記者問,在《石家莊檔案信息網》上開設專欄,上街發放宣傳材料,向50萬移動用戶發布公益短信,在本市戶外26塊大型電子顯示屏和6710個出租汽車LED屏上發布公益宣傳標語。
民生檔案服務民生。市檔案局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先行的理念,整合館藏檔案資源,建立了民生檔案館,將涉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職工招工調轉等12類7110余卷、6895件民生檔案進行集中整理和保管,方便市民利用和查閱。舉行民生檔案館掛牌新聞發布會和為民服務的舉措經過媒體廣泛報道后,查閱檔案人數比原來增加5倍,為許多群眾解決了涉及自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得到了廣泛的贊譽。
開展少兒主題實踐活動。為了讓孩子們真實地學習檔案知識,感受檔案的魅力,市檔案局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檔案在我身邊”少兒主題實踐活動。邀請小學生到檔案館參觀,走進庫房,近距離地接觸到了“檔案”,給師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社會實踐課程,同時擴大了檔案宣傳的受眾面。
借力宣傳 實現雙贏
檔案工作社會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促使檔案工作的社會知名度不斷提高。在宣傳工作中,我們通過媒體,對向檔案館捐贈檔案的人們進行大力宣傳,有力地促進了社會檔案意識的提高,推動了檔案社會征集工作的開展,實現了宣傳與征集工作的雙豐收。
——原北京城鄉建設集團黨委常委、組織部長曹德緒同志先后十幾次向石家莊市檔案館無償捐贈了2萬余件珍貴檔案資料、40余件珍貴書畫作品、210枚毛澤東主席像章,這其中包括他在“四清運動”期間記錄的52萬字的“四清日記”。市領導紛紛給予高度贊揚,多家媒體對曹老無私的捐贈善舉進行了報道,號召社會各界積極開展向曹德緒老人學習。
--與《燕趙都市報》聯合開展了追尋革命名人足跡系列報道。組織省市有關專家召開著名革命歷史人物檔案征集座談會,推選出石家莊市30名著名革命歷史人物作為市檔案館首批重點征集對象。通過媒體發布征集公告,邊宣傳邊征集,邊征集邊宣傳,利用檔案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河北省攝影家協會向我館進捐贈了240幅“老區建設成就攝影展”獲獎作品。為擴大宣傳,在省博物館特別舉辦了隆重的捐贈儀式。
--《河北工人報》大型系列報道《工業地理》和石家莊電視臺關于新舊火車站的專題節目《接軌》等珍貴資料主動捐贈到市檔案館。
--熱心群眾向檔案館捐贈檔案的事跡經媒體宣傳報道后,更多地群眾主動向檔案館聯系,無償捐贈民國時期的居住證、土地證及土地契約等珍貴檔案。
通過一系列檔案宣傳工作的變革,使檔案館不再是默默無聞的小機關,而成為市委政府工作的參謀和助手,成為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檔案工作不再讓群眾感到陌生,而是融入了社會,成為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工作。檔案館不再是單一的文件保管單位,而是成為一座承載城市記憶的寶庫,是保存石家莊全體市民歷史記憶的家,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愛和保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