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斌
一定要力爭上游
●張亞斌

毛澤東同志《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鼓勵全黨同志“要鼓足干勁,力爭上游”。縱觀黨的發展歷程、人民軍隊成長足跡,從烈火硝煙的戰爭年代到百廢待興的創業時期,黨員干部始終保持著一種艱苦奮斗、力爭上游的激情,正是這種激情引領黨和軍隊不斷走向勝利、走向輝煌。然而時下,一些人“熬”“等”“混”思想嚴重,信奉“不站排頭不墊底,甘居中游最省力”。對此,官兵十分反感,稱他們為“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領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的撞鐘和尚。這種現象的產生,折射出的是黨員意識的淡化、革命斗志的衰退、進取精神的減弱、工作標準的缺失。
上游意識強不強,工作標準高不高,是思想作風、工作態度、進取精神最直接的反映。干事創業的道路上,奇跡總會發生在一念之差,力爭上游與甘居中游,精益求精與蒙混過關,其結果也會大相徑庭。一個人如果時刻力爭上游,得到的會是累累碩果;若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將會碌碌終身。
力爭上游是一種工作追求和與之相應的責任心。“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軍隊為打贏而存在,打得贏靠的就是戰斗力。然而,戰斗力建設是一項繁重而復雜的系統任務,只有時時爭上游、事事高標準、人人求過硬,戰斗力建設才會蒸蒸日上、更上臺階;反之,如果一開始就把戰斗力標準定在“差不多”“過得去”上,結果往往是“差得多”“過不去”。黨員干部作為戰斗力建設的領導者、組織者,肩挑千鈞重擔,身后千軍萬馬,只有時刻力爭上游,工作精益求精,才能帶出一流戰斗力,才會立于不敗之地。
力爭上游就要在工作中“竭盡全力”。有熱情才會有激情,一個人對工作滿腔熱忱就會忘我投入。我們時常會聽到“我盡力了!”此時的“盡力”往往不是“竭盡全力”,恰恰是自我原諒、甘居中游的借口。也許正是因為“盡力”而沒有“竭盡全力”,可能與成功失之交臂。軍人天生為打贏,戰場自古無亞軍,平時訓練多流汗、工作高標準為的就是戰場能打贏。黨員干部在抓戰斗力建設上,必須人人“竭盡全力”,切不可“盡力而為”。戰場上也許就是再多努一把力、再高一點標準,得到的就是更少的傷亡和勝利的凱歌。
力爭上游要有“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的精神。“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隨著信息化戰爭快速發展,人員分工更加精細化,要求處在每一個枝端末節崗位上的人,必須樹立“我的崗位請放心、我的工作無差錯”的精品意識和擔當精神,在本職崗位上力爭上游,自覺把手頭的小事做好,把簡單事做精,確保個人負責的環節零失誤、高標準,不斷用一流的工作業績為實現強軍目標添油助力。
【作者系蘭州軍區干部部調配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