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Elizabeth Denis 譯/王雯雯
2014:國際標準使用范圍擴大將促經濟增長
文 /Elizabeth Denis 譯/王雯雯

眾所周知,最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從華爾街到全世界,從金融界到實體經濟,各國政府都在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那么,在經濟如此疲軟的情況下,國際標準將如何發揮它的積極作用呢?
從2008年開始的經濟危機導致的連鎖反應,使世界經濟元氣大傷。在這一過程中,發達國家通過增加貨幣投放量等政策刺激本國經濟復蘇,到目前為止已經有所起色。新興經濟體在這一震蕩中遭受到猛烈沖擊,以往被看好的“金磚國家”在經歷了這場蕩洗后,似乎只剩中國一枝獨秀。
而具體到每個家庭、社區,失業率上升以及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導致民眾幸福感下降。國際勞工組織(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表示,在經濟困難時期,盡管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亟需刺激。在2013年的時候,國際勞工組織做出統計,全球年輕人的失業率達到12.6%,這就意味著有7380萬的年輕人在全球是失業的。從2008年以來,年輕人失業問題又更為加重,已經達到了24.9%。在西班牙和希臘,注冊失業率已經達到了50%。在同一個時期,發展中國家的青年失業率也是處在非常高的水平,分別為28.3%和23.7%,在西撒哈拉盡管對于那些脆弱群體的就業率達到11.8%,青年失業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技能的勞動力,同時,經濟增長不足以吸收不斷增加的勞力,這些人就被擠到非正式的工業部門,無法獲得他們的標準收入、福利、工作保障以及養老金等。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找到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經濟活力的方法?據以往的經驗來看,解決方案必須具有可行性,并能使經濟長期受益。許多經濟學家、進出口專家,包括堪稱業內巨頭的John Wilson 和Khemraj Ramful認為,擴大使用國際標準,能夠刺激全球經濟增長。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約翰威爾遜(John Wilson)強調,要促進經濟增長,需降低經營成本并確保商業環境對發展有益。如何使環境對發展有益呢?他強調:“目前,標準與專利的捆綁,成為世界技術標準發展的重要趨勢。提高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的一條有效途徑,就是推行標準化。國際標準的統一,對于監管、改革以及擴大貿易,支持經濟增長均會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威爾遜表示,研究證明,全球標準可以通過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成功率、促進地區經濟融入全球價值鏈來促進經濟增長。并且,世界銀行的研究表明,在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的貿易交流,作為全球經濟的“生力軍”,更易從標準的統一上得到好處。因此他表示,標準可以幫助全球經濟觸底反彈、創造工作機會、鼓勵創新以及提高生產力,反過來講,標準可以消除貧困,從而為建立更高生活水平貢獻力量。
對于發展中國家,以及中小企業(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來講,標準的宣貫更是必不可少。威爾遜指出,隨著經濟的復蘇,全球關稅不斷下降,非關稅措施,如標準和技術法規,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一項研究表明,標準能夠幫助提高貿易便利化,鼓勵包容性并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然而,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利用標準化進行技術壟斷,這在高新技術領域尤為突出。非專利方要應用這些標準,就必然面對諸多知識產權問題。
對于中小企業來講,更深刻地掌握標準,尤其是國際性標準,有助于幫助它們滿足國際化市場的需求,減小出口阻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場謀得一席之地。
本文譯自ISO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