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霄

“感覺醫院要垮掉了,‘縫肛門事件不是把深圳的那家醫院也整垮了嗎?院長也被抓了,更是雪上加霜。”綿陽市人民醫院工會主席王清華描述當時的高壓狀態。
2014年4月3日下午,綿陽市人民醫院的會議室里,正在舉行新一輪中層干部競聘。輪到醫技辦主任競選人演講時,蘭越峰著一襲白裙走了進來。
她手里握著一份演講詞,念著:“我從醫30年,從事超聲科工作20年,技術精湛,具備管理經驗,以后會服從醫院管理,相互尊重,用實際工作淹沒爭議。”
蘭越峰同時競聘兩個職務,超聲科主任和醫技辦主任。她的發言不到兩分鐘,走下場去,一些人鼓起掌來。會后統計,67名評委投票,她的得票數為兩票。
多花1/4的時間和病人溝通
競聘后第二天,蘭越峰在微博里感謝這珍貴的兩票。她寫道:“昨天明知道羞辱我還是給陳斌院長邀請面子,比我預計0票好。每一次善意的配合,都遭遇流氓手法。”
現任綿陽市人民醫院院長陳斌,履新已有1個月,他原是綿陽市中心醫院院長助理,呼吸內科專家。記者見到他時,陳斌剛開完一場會,半個小時里,進進出出他辦公室的人,一波又一波。
新院長來后不久,就發起了整個中層干部的競聘。對于初衷,陳斌對記者說:“醫院發展這么多年,這是一個該有的過程,只是剛好輪到了我。”
擺在陳斌面前的,還有一個去年來把醫院推到輿論風口浪尖的難題:“走廊醫生”蘭越峰。
去年5月以來,多家媒體采訪蘭越峰,蘭被認為是和醫療亂象做斗爭、得罪了領導被逼坐走廊的“斗士”。
如今,蘭越峰提出三項訴求:官復原職、補發績效、與前夫復婚。陳斌找過蘭越峰幾次,希望她回到超聲科上班,但蘭越峰要醫院為其“平反”。訴求不能得到滿足后,蘭多次表達了對陳斌的不滿。
除了人事調整,如今的人民醫院,正在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一場規范醫療行為的整頓。
醫院內部的質控辦,負責開展防止“過度醫療”專項整治活動,每一天都在抽查醫生所開具的處方。前幾天,有兩名醫生因為診斷不全面,處方有缺陷,每人被處罰了1000元。
增進醫患溝通和改善服務態度也成為了工作的重點。市人民醫院的醫生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一個相同的感受:現在病人來看病,醫生必須多花至少1/4的時間和病人溝通,確定某個手術有沒有必要做,確定自己的解釋是否可以免責。
盡管醫院采取了多項措施改善醫療服務,但在院方看來,這并非說明醫院存在大的問題。醫院黨辦主任姚雨表示:“我們醫院不存在硬傷,小瑕疵是有的,但大多是醫療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過度醫療”成了敏感詞
在醫院許多人看來,蘭越峰事件中,對醫院最大的一次打擊是1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播出《過度醫療的危害》,蘭越峰為反對過度醫療獨坐走廊600多天的新聞,一時滿城風雨。
姚雨對記者說:“之前的媒體報道,我們都采取務實的態度,該調查的調查,該回復的回復,但這次報道,當頭一棒,把我們打懵了。”
隨后,由綿陽市涪城區紀委監察局牽頭的聯合調查組進駐醫院調查。此前,對蘭越峰舉報過度醫療、醫療亂象問題,官方前前后后已經組織了十幾次調查。院長王彥銘在1月中旬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
“那時候就感覺醫院要垮掉了,‘縫肛門事件不是把深圳的那家醫院也整垮了嗎?院長也被抓了,更是雪上加霜。”醫院工會主席王清華向記者描述當時醫院的高壓狀態。
1月18日,聯合調查組公布初步結論,未發現人民醫院存在蘭越峰所指出的違反醫療規范,過度醫療等問題,但這個結果并沒有改善醫院當時的處境。
市衛生主管部門于2月8日發文,決定將“綿陽市人民醫院”更名為“涪城區人民醫院”。這讓擁有50多年歷史的人民醫院上下,有了“生死存亡的焦灼感”。
一名退休的老醫務科長非要到央視成都記者站去理論,并對周圍人說:“要摘醫院的牌子,我就一頭撞死在那牌子上。”
一些周邊的醫院紛紛來這里“挖人”,但骨干醫生們接到這些“橄欖枝”后,沒有人選擇離開。一名張姓醫生說:“我就呆在這兒,哪兒也不去。”
來綿陽市人民醫院就診的患者人數從1月份后就下滑了20%,一些病人嚷嚷著要轉院,一些人來看病,會問醫生:“做這么多檢查,開這么多藥,不會是過度醫療吧?”
區衛生局一名干部回憶:“我感覺那段時間,整個醫院都被弄得有點神經質,醫生們生怕在診斷上存在一丁點馬虎。”
2月19日,200多名醫院職工聚集于醫院外的道路,要求開除蘭越峰,綿陽市政法委書記到場勸解。
用一名職工的話說,“醫院是置死地而后生,我們必須要翻身。”
2014年3月2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節目播出,節目組重訪蘭越峰,并調查其所舉報的綿陽人民醫院涉嫌過度醫療的問題。該節目記者通過調查比對,未發現醫院存在蘭所舉報的過度醫療等問題,這和聯合調查組所得出的調查結果一致。
此次報道后,輿論態度有了明顯的轉向。目前,患者人數回升接近至正常水平,在幾名患者口中,記者并沒有聽到抱怨和質疑。
但一名綿陽市民對蘭越峰的態度頗為復雜:“現在人民醫院看病比以前要正規得多。”
“我們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而現在的蘭越峰,依舊不愿同醫院和解。不過,她現在不坐走廊了,搬到了CT值班室繼續坐著,持續著她的“抗爭”。
3個星期前,姚雨去給她送上崗通知書,蘭與其爭吵了一次。一個星期前,王清華代表醫院去做“人文關懷”,蘭又與其吵了一次。姚雨和王清華是蘭越峰口中前院長王彥銘的“余黨”,她在微博上多次稱姚和王是“黑惡勢力”。
在被記者問及現在的期望是什么,蘭越峰回答道:“等待救援。”她最近去了一趟成都,回來的火車上有一些乘客認出了她,說她是那名堅持正義的“走廊醫生”,蘭越峰很感動。
現在,步入工作正軌的醫院職工們,心情則五味雜陳。
重癥監護室的吳醫生憋了一肚子的火,終于在央視新聞調查播出后緩了過來。他說自己以前很恨蘭,但現在更多的是同情,“蘭越峰畢竟不是階級敵人”。
但對蘭越峰舉報的過度醫療問題,很多醫生認為,現在醫學界對過度醫療的概念本來就沒有定論,“你來看病,我給你止血,你希望現在就止住,回去七天后又流血還是永久的止住呢?永久止血可能就會被認為是過度醫療。”一名醫生這樣對記者說。
醫生們還向記者描述了輿論高壓下醫院的景象。
病人來看病,和醫生溝通的過程需要錄音,診斷的時間大大加長。有的病人對醫生不信任,就會吵鬧:“不信你們醫院,電視都曝光了你們。”有病人撥打120急救電話,接通了一聽是市人民醫院來出診,就死活不去。一位82歲的老太太對醫生說:“大夫你別亂開藥,我得了什么病,該吃什么藥,我心里清楚得很。”
為求自保,一些醫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避免和病人“扯皮”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骨科的王醫生說:“雖說真理會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真理不會掌握在千分之一的人手里。”他對醫院的前景表示不太樂觀,源于這次事件引發的醫院危機,更源于醫患之間愈發不信任的現實。
婦產科里的醫生,現在不論年齡大小,都學會了使用微博。“蘭老師在干啥,又發了什么言論”是他們科室的新聞。
對醫院的現狀,輿論的變化,婦產科的代醫生沒什么感覺,她說:“把一個人打了一大棒,扶起來揉三下,有多少用呢?”她最擔心的是蘭越峰這樣的性格,誰都不能保證日后還能鬧出什么事來。
醫院紀委書記謝一民對記者嘆了口氣:“我們醫院再也經不起一丁點折騰了。”
姚雨則說,去年5月媒體曝出“走廊醫生”的新聞后,醫院一直采取低調處理,息事寧人的態度,對蘭越峰的要求,只要不是太過,醫院都盡力滿足。
醫院為了“感化”蘭越峰,成立了人文關懷小組,派人提著水果和禮物上門做工作,請吃飯,陪打麻將。王清華給她送去自己家的臘肉,姚雨外出旅游給她帶回紀念品。醫院還請來了蘭的姐妹、兒子做疏通。在談及未來時,姚雨說:“繼續勸著,勸到哪一天算哪一天。”
不過,在應對媒體方面,醫院也有收獲。“去年5月以后怕媒體來采訪,怕有點缺陷被抓住不放。現在,醫院已經認識到,要敢于面對媒體。“誰也不掖著,讓大家來評判。”姚雨說。
不久前的競選演講中,蘭越峰說,要用實際工作淹沒爭議。但不少醫生認為,短時間里,因為她的繼續“抗爭”,僵持會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