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蓮+趙海龍
每年寒暑假,作業必不可少。同樣,它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反復操練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高中生物學科假期作業在設計和布置方面多是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復習和訓練,往往隨意性很大,沒有很好地列入教學計劃。有的是發放一本生物作業冊,有的是印發幾套試卷,有的是編制一大本講義,這些作業不可避免地存在單調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實踐性,不能貼近學生假期生活實際,也缺乏人文關懷,更不用說體現學以致用的課程理念,實際作業效果可想而知。
調查發現,學生對于這樣枯燥乏味的作業已經漸漸麻木,常用應付的態度完成假期作業。有的學生是采用短期突擊的方式,利用兩天的時間匆忙趕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分工合作”,QQ群也成為了“共享”答案的一個重要方式。這樣的作業不是讓學生學習生物,而是讓學生討厭生物。針對此現狀,筆者嘗試了一個基于學科特色、關注學生興趣、強調動手實踐、圍繞基礎知識的假期作業套餐。
1 開胃湯——手繪學期知識概念圖比賽
開胃湯的出處是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傷寒論》,其認為具有開胃健脾,化痰除濕,調肝利膽的功效。現代醫學也認為飯前喝湯有助于食物的稀釋和攪拌,促進消化、吸收,可以防止干硬食品刺激消化道黏膜。這點與繪制學期知識概念類似。概念圖由美國康奈兒大學教授諾瓦克(Joseph D.Novak)首先提出,這是一種直觀地展示同一知識結構中不同概念間相互聯系的立體式知識結構網。讓學生手繪概念圖有利于讓他們在假期梳理知識點,把握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和易混淆概念,提高單位時間的作業效率。
繪制概念圖時,學生需要拿出課本與講義,全面地梳理整個學期的知識點,在繪制的過程中還要融入自己的創新與理解,在這樣的過程中對知識點的內化效果會勝過簡單的習題練習。思維圖的繪制過程不同于習題,成為了假期作業的一種調劑,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與效率,會顯得更高。教師還可以嘗試舉辦手繪概念圖比賽,這是一種以比賽代替作業的方式。放假之前在學校張貼比賽公告,規則為:針對本學期的生物知識點,尋找知識主線,繪制一張可以基本涵蓋大部分知識點的思維圖;要求繪制的圖布局合理、詳略得當,知識點覆蓋全面;所用紙張大小統一為A3;每班評選出5張概念圖參加年級評比,并張貼在學校的公告欄內;在全年級生物概念圖繪制比賽中獲獎的學生予以表彰,頒發證書。
學生對這樣的假期作業非常感興趣,他們認為“有利于自主掌握知識框架,形成對知識的獨特理解”,有的學生擔心“同學可能選擇查找現成的內容抄寫一遍,不過抄寫一遍概念圖效果也是很好的”,建議教師“要求將整理的概念圖材料粘貼在書本封面上,定期檢查,效果更好”。對于概念圖的比賽,學生興趣特別高,他們說“在中午的時候,我們經常去看看別人做的好的概念圖,一下子就能宏觀看到整本書的架構”。
2 主食——自我檢測題
主食即米飯以及面食,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它既經濟又能直接轉化為能量。人體以及身上的器官約70%由水組成的,碳水化合物正是身體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質”。從消化學的角度來說,在合理的飲食中,一天人所需要總熱能的50%~60%來自于碳水化合物。自我檢測題就像主食一樣,或許沒有其他的食物那么吸引人,但是卻是不可或缺的。
教師通過綜合考量考點要求、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編制一套檢測題。一套檢測題既涵蓋對基礎知識點和考點的復習和演練,也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必要途徑。學生通過做檢測題可以對學習模塊進行自我評價,做到心中有數。其優點還體現在可以精確地反映學生對于知識點掌握的情況,有利于開學后教師依據檢測題的反饋,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由于這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形式,他們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比如“這是假期必不可少的,但是題目量不宜太多,寒假沒有必要再出許多難題訓練”,還有的學生建議“增加知識梳理環節,這樣更加容易記住考點”,關于具體細節,還有建議是“完成檢測題時要求在試卷上留下痕跡,并且要補充自己想到的相關知識,讓我們舉一反三”。關于命題的方向,學生普遍認為“以學業水平測試和高考的考點為主”。
3 菜肴——制作生物教具
菜肴一般指烹調好的蔬菜、蛋、肉等副食品,不但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能量、維生素,而且講究“色、香、味”俱全,在整個營養大餐中處于核心的地位。這恰恰好比假期作業中的制作生物教具,有知識、有實踐、有體驗、有創新。
這一作業內容為:從上學期所學習各章節中挑選一個知識點,依據現有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儲備,制作教具;要求符合科學性、簡單性、安全性、趣味性、啟發性和直觀性等原則;教具制作應該盡量采用低成本環保材料制作,采用舊物改造為最佳;教具需附上300字左右的設計和使用說明,撰寫說明時建議從授課者角度出發,介紹如果你是教師該如何使用教具。制作什么樣的生物教具可以自選,就如同菜肴你可以挑選自己喜愛的多吃點。
制作者要經過思考、創意、構思、設計等過程, 才能形成完整、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這是創造性的勞動,需要有探究和創新的精神。通過自制創新教具的實踐活動,可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在教具制作活動課中,有些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制作實踐,加強了反省思維的訓練,大大拓寬了想象的空間,能夠自己提出制作項目,自己設計并完成制作,創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制作出不少新穎而有創意的教具。
對這種作業形式,學生特別有話說,“這不但補充了生物的知識,還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能力”;“我在做的時候想著怎樣設計,老師用起來更加容易讓學生聽懂,好像變換了角色一樣”。還有學生建議“把教具設計和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學生先開展課題研究,然后做個教具,這樣時間更充足,也能夠做得更好”。也有學生說“動手不是我的強項,這個作業太有挑戰了”,這就需要教師提供不同難度的分層作業,而且還提供更多演示與幫助。
4 甜品——家庭生物小實驗
研究指出,甜點有松弛神經的效果,經常吃點心(意即正餐攝取量減少,少量多餐),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可以提高約15%~20%的記憶效果和機敏度,對思考能力大有幫助。這樣的特點和家庭小實驗很類似,同樣是用來調劑假期的生活,經歷不一樣的體驗,通過簡單的小實驗,提高學習的效率。飯后甜點是西餐的風俗,中餐就未必一定要吃甜點,所以,這個甜點的作業可以是要求學生選做,在感興趣且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完成。
家庭生物小實驗作為一種比較松散的作業形式,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實驗的指導性文件,提供實驗課題,供學生選擇;提供實驗方法和步驟,為學生提供幫助;要求提交實驗觀察日記,督促其作業的完成,同時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例如:寒假的生物家庭小實驗可以是酒釀的制作、自制酸奶、果酒的制作等。
學生認為“這是最好的假期作業,也是最感興趣的作業”;有的學生說“親自動手做書本上的家庭實驗,有更深的體會,可以更全面地記憶”;學生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有些材料找起來困難,學校應該提供簡單的實驗,最好是提供必要的材料”。
經過實踐發現,綜合了概念圖繪制、自我檢測題、生物教具制作、家庭生物小實驗的作業套餐能夠幫助學生復習知識、鞏固基礎、掌握生物基礎知識、提升基本技能。尤其是能夠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動手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保持對生物學科的學習熱情。一套營養搭配、口味新鮮獨特的生物作業大餐,定能伴學生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