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見,祖籍江蘇揚州,生于北京,1969年入伍,歷任偵察大隊長、師參謀長,軍事科學院戰略部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戰役戰術研究部軍隊指揮研究室主任,師長,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少將。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第六屆維權鑒定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理論家,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理事,中國教師書畫院名譽院長,廣西壯族自治區書協名譽主席。主要著作:《中國書法藝術通論》、《毛澤東兵法十三篇》、《各國國防概觀》、《現代軍事訓練評估》、《孔見書法集》、《八桂流韻——孔見詠廣西詩書集》等。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古往今來,無數軍人熱愛書法藝術,軍營里也涌現出了無數書法藝術家,鐘繇、王羲之、顏真卿、岳飛、毛澤東就是其中我們熟悉的代表。我十六歲當兵,戎馬生涯,到如今花甲之年,在將軍位上退休了,又進入廣東省文史館書法院,繼續用筆墨揮灑人生。回顧在軍營里練武習文的經歷,體會、感慨多多。
書法與軍隊的聯系,首先是戰斗力的聯系。三軍作戰,兵權貴一,一切作戰號令要用作戰文書傳達下去。一字之誤,人頭滾滾,所以作戰文書用字精準,抄寫清晰,不容有絲毫的差錯。自古以來,軍隊中各級指揮機構征選培養了大批善書之人,專門抄寫作戰文書。我當兵幾年后調到司令部當參謀,先要到參訓隊學習參謀業務,其中就包括學習書法,主要是楷書、魏體和隸書,還有等線體、宋體,作戰標圖時題寫圖名、地名要用。每次演習、比武中,都要評比作戰標圖的質量,書法好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可見書法是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了參謀以后,要堅持業務訓練,當時自學的方法是:日練字,周作文,月標圖。我們學參謀時,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間,古代名家字帖都當作“四舊”被燒掉了,有一天一位參謀不知從哪里找到一本黃自元間架結構字帖,大家爭先恐后搶著看,最后干脆把字帖拆了,用曬地圖的方法一頁頁曬出來,人手一冊去臨習。
軍隊將軍中大多數人沒有學過美術繪畫,但是卻學習過書法,因為他們要經過機關任職,所以到了一定年齡、職務后,他們會以書法作為八小時外的業余生活。我1996年從北京軍事科學院調到廣西四十一集團軍工作,這是一支以解放戰爭中堅守塔山確保遼沈戰役勝利而享譽中外的英雄部隊,這支部隊中也涌現出高玉寶、李鐸等軍旅文學家、書法家。當時,這支部隊中正涌動著一股書法熱潮,在軍長歐金谷將軍、政委鐘渭賢將軍的帶領下,集團軍領導正開展書法學習活動,到廣西、湖南請來書法家任教,所有常委要交作業,參加部隊書法展,還出了一本《軍旅翰墨》集團軍常委書法集。我本來就喜歡書法,來到這種環境中,正可謂如魚得水,近墨者黑。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攻城,軍隊作戰的勝利,離不開關、張、趙、馬、黃的沖鋒陷陣,更少不了諸葛孔明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人民解放軍中有朱德、彭德懷等十大元帥,也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這批飽學之士,尤其是從毛澤東親自手書的作戰指揮文電中,我們更能領略到刀光劍影之中的文武之道。舒同、李鐸這批從戰爭走過來的書法大家,向我們展示出了人民軍隊正義之師的文化氛圍。書法是一種工具,它對于戰爭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書法又是一門藝術,它對于軍隊的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軍隊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大學校,書法是所有文化藝術中正能量指數最高的一種娛樂。我在這些年工作之余的翰墨娛樂之中,受益匪淺,感受到以書為樂的許多好處:書法可以礪志,當手執毛筆,書寫古往今來名詩警句時,你在字里行間都會注入壯志豪情;書法有助促學,當求索書道,探索歷代名家成才之路時,你在書山學海中汲取了真才實學;書法有益交友,當交流筆會,尋訪四海書家同道時,你會見賢思齊;書法有利修心,當靜心臨習,深入藝術殿堂之中時,你會忘卻疲勞煩惱,得到身心安頓。許多人問我,你天天練字嗎?我說,書法如同吃飯睡覺,是我生活的一部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