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敦德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國家元首接受外國使節遞交國書、我國大使向駐在國元首遞交國書,這是國際交往中最重要的禮儀。1949年10月16日下午5時,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受蘇聯首任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羅申遞交國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份國書。周恩來總理兼外長親自在場陪同,場面極其莊重肅穆。據當時擔任外交部辦公廳主任的王炳南回憶,周恩來曾請見識過遞交國書的胡濟邦來給毛主席講解相關禮儀。胡濟邦是中共地下黨女同志,曾在國民黨政府駐蘇使館擔任秘書,去過許多國家,她回國后就參加了新中國外交部的籌建工作。
1950年3月10日下午,毛主席在勤政殿接受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魯登科遞交國書之后,兩人握手。這在新中國外交史上特別重要,是因為這次,毛主席在勤政殿接受國書時,在殿內旁側的幾個小房里,藏身了一批人民解放軍很有名的將軍,經周恩來總理同意,他們透過窗戶紙的小窟窿觀看外國大使遞交國書的全過程:儀式開始前,周恩來前來檢查,不讓這些將軍大使將紙窟窿捅得太大,說在外面殿堂里看見這兒有一排大窟窿不雅觀,只準每人使用鉛筆戳個小洞洞。據耿飚回憶,周恩來還意味深長地說“以小見大”嘛。黃鎮將軍膽子更大,就走出小屋,索性躲在紅木屏風后要看個一清二楚。
早在西柏坡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規劃新中國藍圖時,毛澤東就提出新中國外交要“另起爐灶”。開國大典之前,中央決策組建新外交部,要選派一批將軍出使國外,為新中國外交挑大梁。這就是史上所稱的“將軍外交家”。
經過周恩來精選點將,將軍們奉命帶著家眷到外交部報到。周恩來讓辦公廳物色了前門煤市街的新華飯店,讓大家集中住下,開始舉辦培訓班。培訓大使就從“住飯店”開始了!別看這些都是聲名赫赫、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兵團級也好、軍級也好,長期以來都是睡在老鄉家的門板上、炕上、地上、窯洞、村廟甚至青紗帳里。因此,時任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的閻寶航就曾說,將軍們首先要適應住城里飯店,這也是一種“培訓”。解放初的北平城里,除了北京飯店、六國飯店,排列下來就得數新華飯店了。據耿飚在回憶錄里說:房間里的衛生設備、彈簧床、地毯,使我們這些剛從軍營里出來的人感到不習慣,甚至不自在。特別是睡在彈簧床上,整個身體好像陷在“坑”里,翻個身要花很大的力氣,還上下顫動,害得人睡也睡不著,坐也坐不穩。培訓班在外交部街31號的老禮堂上課,請了學者、專家講國際法;舉行了外交文書展覽,為他們展出了照會、國書、會談紀要、備忘錄、雙邊協議等各式各樣的外交文書格式樣品;在飯店里集中學習穿西裝、打領帶、跳交誼舞;還去北京飯店學擺刀弄叉吃西餐,學怎么擺臺,怎么安排主人客人的位置。
住飯店培訓時發生了開國外交史上有名的“夫人風波”。要求大使穿新中山裝,將軍們還可以接受;但要求夫人穿上旗袍或者連衣裙,夫人們就覺得很別扭,太像她們進城前要打倒的“地主婆”了。胡濟邦過來檢查,說這個人內褲太長,露在開衩旗袍外面不雅觀;那個背心露在胸前,不禮貌;還說,解放區長短發型不符合外交禮儀要求,要燙波浪卷發、搽口紅、抹一點粉。黃鎮夫人朱霖火了:“我不干了,最好選能干的去干吧!我要回部隊。”不少夫人也附和,很有情緒。加上外交部里有個領導來講話,說:“稱你們為夫人、太太,你們不要忌諱,這是革命的需要。”這下,她們這些天來壓抑著的不滿情緒爆發了。晚上,她們召開緊急會議,大家慷慨激昂,滿腹牢騷都抖了出來,吵成一團。有的還為此吵著要離婚,回部隊。大家都說跟男同志到外交部是倒了大霉,堅決反對當夫人、太太!大家一致推選朱霖和王珍(韓念龍的夫人)做代表,向上反映情況。她倆到外交部要求周恩來(兼外交部長)接見,說得聲淚俱下。部領導接見了她們,表示一定把她們的意見向周恩來轉達。周恩來獲悉后,很快就派鄧穎超來看望培訓班的女同志們。鄧大姐說,恩來派她來告訴大家,外交是一條特殊的戰線,大家都是外交戰士。外交戰線,男女同工同酬、同工同名。男同志能當外交官,女同志也能當外交官,你們是新中國的外交人員,應安心工作和學習,爭取當優秀的外交戰士。大家聽了都松了一口氣。鄧大姐還現身說法:她在國民黨統治區中共代表團工作時,也不習慣人家稱她太太,還鬧過笑話。有一次,電話鈴響了,人家說要找周太太,她腦子還沒有轉過來,回答說,我們這兒沒有周太太,但放下電話才想到,人家找的就是自己呀。為了工作需要,人家叫你太太就太太吧,叫你夫人就夫人吧,不要忌諱。在外交場合,夫人、太太地位高,人家一般不給外交官講的話,卻給夫人、太太講,認為枕邊話可以影響丈夫。鄧大姐一番話,使大家的思想一下子都通了。
將軍們覺得改行當大使,代表國家責任重,很認真,很投入,提出想觀看毛主席接受國書的儀式。因為毛主席一直在蘇聯訪問,盡管有的外國大使已經到京了,也還安排不上呈遞國書的正式儀式。1950年3月初,毛主席從蘇聯訪問回到北京幾天之后,將軍們終于在勤政殿旁邊的幾個小房間里透過窟窿眼,從頭到尾地觀看了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魯登科遞交國書的全過程。
儀式剛結束,有人就提議何不趁熱打鐵,當場就演練演練。于是,他們就在勤政殿里的小屋中,你當元首、我呈國書地輪流預演起來。周總理過來說:“毛主席聽說你們在這里觀禮,很高興,要接見你們。”將軍們喜出望外。毛澤東很高興地跟大家逐一握手寒暄,聽周恩來在旁邊介紹每位將軍的情況。毛主席說:“我們新中國的外交是‘另起爐灶,需要新的外交干部。解放軍是我們歷來培養干部的地方,所以中央決定從部隊挑選你們出來。”他還幽默地說,“我講將軍當大使好,好在哪里?首先,你們出去我們放心,因為你們不會跑掉。”當時海外新聞剛有某國駐外使節叛逃的報道。有的同志提出,我們不懂外語,怕搞不好外交工作。毛主席說:“漢代的班超、張騫不是也不懂外語嗎?但他們出使西域,不僅能夠不辱使命,而且功績卓著。”在接見中,毛主席還說:“你們這些將軍出國當大使,不算轉業,可以保留軍籍。”
毛主席接見之后,這批將軍們先后偕夫人走馬上任。截至1951年6月底,新中國所派出首批駐外特命全權大使15人中,將軍占了絕大多數。他們當中有伍修權、姬鵬飛、韋國清、韓念龍、羅貴波、袁仲賢、耿飚、黃鎮、王幼平、倪志亮、曹祥仁、譚希林、彭明治。新中國外交史表明,將軍外交家們為崛起的新中國走向世界舞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摘自《書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