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對中國應該有深刻理解
第一,在中國做企業必須要對中國的現實有深刻的了解。
在民營企業或者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過程中,或者部分私有化的過程中,有一大批所謂的企業家倒下來了,甚至被送進監獄,為什么呢?急于求成。因為中國的環境很復雜,沒有智慧的話一定會出事。
這里我想再次用柳傳志來做例子。大家想一想,最早聯想百分之百屬于中科院,因為最初的20萬是中科院出的,不管多少錢,哪怕1萬塊錢,只要是國家給你出的,這個企業最后就是國家的。要有現在的聯想控股,得變。在這背后需要兩個詞,一個叫做耐心,你們是在一起過日子的,不能對著干。第二就是智慧,和政府打交道需要對政府深刻了解,這種了解就是智慧。聯想改制的結果,不光是對所有當時的聯想員工有好處,對國家也有好處。你想,中科院隨著聯想的上市收益了多少現金?能支持多少科研項目?但是如果大家戧著來,最后的結果是聯想集團沒了,柳總也不是今天的柳總了,就這么簡單。
所以,對于中國社會的深刻理解是多么重要,而且這個深刻理解當中還不能把自己卷進去。大家想一想,多少商人就因為某個政府官員的貪婪,就是剛才我說的官商勾結,不自覺地就把自己卷進去了。
最害怕鋒芒畢露的人
第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你學的知識和你的遠見、眼光沒有必然的聯系。比如現在我們這些在MIT和哈佛的同學,你認為你就必然能做成大事嗎?當然,你做一個教授、學者的可能性比較大。我是北大畢業的,北大也是中國的名牌大學,但是北大真正能做出大事的創新型人才其實也不多。一般的大學也有,像馬云,知道是哪個大學畢業的嗎?杭州師范學院,你是基本上沒聽說過的。而且馬云跟我一樣,一考就考了三年,都是考的英語,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都沒考上,第三年考上了,我進了北大,他進了杭州師范學院。原則上我現在應該比他發達好幾倍才行,但是回過頭來看看阿里巴巴馬上要再次上市,市值大概估計是1000億美元,新東方才多少?40億美金。
所以你上好大學很好,但是不要過分驕傲。我從北大出來,學到的最好的是:第一,名牌大學相對來說有好處,你至少走出校門會更加自信;第二,自信的同時你必須限制在適當的行為范圍內,甚至更加謙卑,這樣讓人感到你像一個名校畢業生。
我最怕的是兩種人:第一,聰明極其外露,鋒芒畢露,句句緊逼、事事緊逼,讓你覺得事事不如他,我覺得哈佛、MIT這樣的學生還是有的,因為北大清華這樣的人很多;第二,總覺得自己的學校就等于自己的成功,這個是很要命的。這兩點大家不要有。
我跟大家講一個故事,今天我有這個地位是靠我母親。我母親說你就應該上大學。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老老實實回來干活造房子娶媳婦早點抱孫子。這就是遠見。
我還要提到馬云,馬云是學英語的,他懂什么互聯網?但是馬云創造了中國互聯網界的奇跡,你看他把e-Bay步步緊逼逼出了中國,e-Bay當時多牛啊,世界第一。真正的領導不需要懂具體的技術,甚至不需要懂這個東西是干嘛的,毛澤東一輩子沒怎么摸過槍,但是毛澤東毫無疑問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項,這個長項不一定是你學的東西。
前兩天北大校長演講的時候說北大人出來都不務正業,因為他們很少干自己學的專業的事。確實是這樣,因為學到后面,學的是通達而不是知識點。真正做大事的人必須心胸開闊、胸懷博大,能夠忍得住、耐得住寂寞,還要能夠和各種各樣不同的人相處;如果你斤斤計較、小肚雞腸,目中無人、眼中挑刺也可以,但是別干這些工作,就去干一個人的工作,把它干到極致你也能成為偉人。
有多少科學家有多小氣你知道嗎?有多少科研人員十分挑剔你知道嗎?但是他們依然可以做偉大的科研工作,因為他們不需要當企業家,他們不需要當政治家。
創新來自思維的突破
第三,創新不是來自于知識,創新來自于思維的突破,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很多事情本來很簡單,你把它想得太復雜你就沒法做了。當然,呈現的東西簡單可能背后是復雜的。
喬布斯曾經說過,簡單實際上是從最復雜的局面出來的。但是當我們面臨突破想得太復雜了,我們就沒有了突破的可能性。
我想舉個例子,中國最大的汽車老板是誰?李書福,吉利汽車集團。因為長春一汽、上海汽車都是國有企業。李書福是怎么造汽車的?李書福是不太喜歡上學的,因為他上學成績老是不好。但是李書福有另外一個能力,他好動,他把家里的自行車拆了又裝,裝了又拆,家里后來有了一輛摩托車,大家應該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他把摩托車拆了又裝,裝了又拆,開了一個摩托車修理廠。一般的農民開了摩托車修理廠,每年賺二三十萬就挺舒服了,就在鄉鎮小縣城干這個事情。
所謂的創新就是在這個點上再往前想一步,當你開了一個摩托車修理廠之后能不能再往前想一步?李書福就往前想了,為什么不買配件組成摩托車賣呢?所以他就把配件全部裝起來,想破腦袋想了一個特別農民的名字——吉利。緊接著過幾年他開始想造汽車了,有人告訴李書福:“書福,你這是瞎想,上海汽車為了造小轎車引進了美國的別克技術,長春一汽引進了德國的大眾技術,你一個農民,你造汽車?開什么玩笑?”大家看一看,這個時候一般人和企業家不同的思維就出來了,一般人就想真的不行,但是李書福想:“哥們兒,汽車有什么難造的?汽車不就是把兩輛摩托車焊在一起嗎?”太突破了吧?其實他最后做的就是把兩輛摩托車焊在一起,把其中一輛摩托車的把手拿掉,把另外一輛的把手換成方向盤,最后上面造個頂子,兩萬塊錢一輛汽車,你想到哪里買兩萬塊錢一輛的汽車?后來我們就看到吉利牌汽車瘋賣。
有一次溫家寶見李書福,李書福說:“總理,昨天我夢見你了。”這樣的話只有他敢說,因為李書福長得很憨厚,他說什么話都挺真的。溫家寶回頭一看是李書福,拍拍李書福的肩膀:“書福啊,要把汽車造得安全一點哦。”李書福就說:“請總理放心,我在兩年內一定把全世界最安全的汽車公司給買回來。”
兩年以后沃爾沃變成了中國汽車公司,現在你開沃爾沃汽車請記住,你在為中國汽車公司努力。緊接著去年他又把倫敦出租車制造公司買了,這就是企業家,從一個“土”變成了一個“士”,為什么?已經為國爭光了,為國爭光就是士,不要說企業家賺錢不能為國爭光,所以創新是來自于思維的突破。兩大汽車公司,一汽上汽都是幾百億的規模,根本就不敢碰,錢白白地被美國人、德國人賺走了,李書福就敢,這就是企業家,所以企業家最重要的是創新的思維,這是特別重要的。
從宏觀來說,世界在進步,中國進步得更快,不管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我們一致認為盡管有反復,這就像春天的寒流一樣,其實每一次寒流的來到,都是更溫暖的春天的序曲。所以請相信大形勢。既然相信大形勢,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微觀的程度了,微觀的程度要相信什么?微觀就是個人應該相信你們自己奮斗的力量,要相信中國的社會結構并沒有被固化,利益集團只是占據了未來中國發展的重大利益的極小一部分,真正偉大的利益一定會被民間力量突破。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行了: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在彩信、短信上面賺了多少錢?而一個小小的微信使三大運營商一年損失了1000億人民幣,為什么損失?我發短信和彩信不用再經過你的收費系統了,我在美國發一條短信要收我一塊錢,現在便宜了一點,但是我在微信上只要有WiFi環境一分錢不用花,我發送一張照片一分錢不用花,我發送一篇文章一分錢不用花,我做企業宣傳一分錢不用花。就是這樣的一個技術突破使三大運營商手足無措,他們原來是壟斷了。所以創新力量在民間,也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發展,中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這些人,尤其是你們在座回去創業的人一定會不斷地突破這樣的限制,讓中國人民享受更加便宜的、更加美好的生活。一千億誰都沒拿到,騰訊一分錢沒拿到,三大運營商沒有拿到,這些錢丟給誰了?丟給老百姓了,丟給我了,我每年至少在發短信上省了五千塊錢,就這么簡單,明白嗎?這就是創新。所以,在大潮面前不管出現什么問題,我也相信個人創新的力量、企業創新的力量,社會創新的力量是不可阻擋的,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創新。
(摘自《中國青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