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南
傳統媒體的轉型,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轉型不成功,有觀念、人才、物質等原因,但究其根本,還是對當下傳播環境和媒體傳播內在規律認識的迷失。不轉既死的壓力迫使傳統媒體人重新審視移動互聯時代與新媒體的鴻溝——不只是介質的變更,也不是報網互動、或者掌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形式就可以逾越。轉型的根本,在于把握媒體價值規律,面對信息的海量、免費、共享沖擊,提升信息服務能力。轉型成功的標志,是不改變媒體核心功能,使用新介質,完成組織結構和生產方式的自我革命。眾包,作為互聯網思維的產兒,恰恰可以在web3.0時代,為傳統媒體倡導信息的價值再造充當先鋒。
一、媒體轉型需要準確把握傳播價值規律的精髓
當前傳統媒體普遍存在經營轉型在先,媒體轉型滯后的現象。這充分說明在市場壓力下,轉型之迫切、之艱難。其實,以多元經營為代表的經營轉型,除少數依托新媒體(尚難成氣候),多是橫向開發,壯大媒體的業務范圍,卻沒有實現媒體概念下的變身。這種經營模式變化,目的是填補廣告收縮留下的空白,維持經營總量,從而改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風險。雖一定程度上介入多媒體形式,但未在本質上形成移動互聯時代的傳播經營能力。或者說,更多依托品牌影響和資源整合的能力,改變了媒體本來的先傳播后營銷的規律。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媒體轉型。
而內容轉型、傳播功能的轉型雖然起步早,卻一直動作緩慢,方向不明確。傳統媒體所辦網站,解決了存在感的焦慮;依托互聯巨頭的微博、微信等傳播形式,雖增加了傳播渠道,但根本上是豐富了別人的嫁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投入不足,更主要的還是沒有找準轉型背后的新媒體規律。
回望Web1.0時代,信息共享,傳統媒體養大了互聯網,互聯網的海量也給地方區域性媒體打開了豐富資訊的寶庫。Web2.0時代,信息共建,隨著個人工具和自媒體發展,受眾不只是信息的免費享用者,也是無償提供者。傳統媒體似乎成了看客。這兩個時期制造的免費海量信息盛宴,也被詬病:碎片、無序、過量,價值失衡。所以,迎接web3.0時代,傳媒的作用是改變初級供求現狀,通過信息服務,實現價值回歸。這恰恰是傳統媒體轉型的核心路徑。
二、眾包是媒體價值重塑的最佳選擇之一
眾包是打破傳統媒體封閉圈的最佳中介。
眾包理論之父杰夫·豪認為,眾包的實現,離不開4個充要條件:1.業余愛好者群體的廣泛出現,即專業從事業余工作的生產者的形成;2.生產方式由封閉獨占向開放共享的轉變;3.生產工具的民主化;4.有效的生產組織模式——社區。這四個條件,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傳播環境極度吻合。專業從事業余工作的生產者的形成、生產工具的個人化普及,已然由這個偉大的時代形成,媒體所要做的,是把自己轉型為一個“有效的生產組織模式——社區”,從而將封閉獨占的生產方式轉變為開放共享的生產方式。眾包引領媒體轉型的時機已經成熟。
眾包是媒體轉型的有效工具。它具備web1.0-3.0時期互聯網基礎特征的共性:信息共享、信息共建、價值再造。它可以幫助傳統媒體在上述3個維度上實現轉型。即:眾包產生海量;眾包依托無數個體,形成了信息共建;依托媒體組織的眾包行為,將免費海量信息的制造、提供,通過服務與反哺,演變為有價值的行為。
眾包還具有互聯網無所不能的基因。這曾是傳統媒體尷尬所在。參與眾包的人具備熱情和相關專業性,盡管在信息提供上顯得有些業余,但在各自領域的內容挖掘上,會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傳統媒體曾經一度被新媒體的時效和海量逼迫,自詡走深度的路子,但事實證明,它不是無所不能。
所以,傳統媒體的轉型,我是指真正的轉型——媒體功能的優化與時代契合,需要吃透當下移動互聯時代的傳播精髓。那就是具備提供有限度的(價值邊際內)免費海量信息的能力;具備免費獲取受眾提供信息的號召力、組織力;具備將上述信息優化的服務能力,從而實現價值再造:回歸信息價值,反哺提供者。這三種能力,正是眾包可以帶來的轉型選擇。
三、新聞眾包的難點與化解之策
十年前,辦報人已經具備“眾包”思維,比如請市民點題、操作新聞,或者組織一定規模的專家庫。眾包的精髓在于自由和開放,但當時報紙的介質和生產模式限制了它的延伸發展。時過境遷,這樣初級的技術壁壘已不再成為問題。對較薄弱的報紙網站來說,簡單的升級優化即可掃除障礙。
傳統媒體實現局部的新聞眾包,真正的難點有兩個。
一是新生產者的素質規范。眾包過程中會出現不可避免的業余化、或者過于專業化、垃圾信息,碎片化等等。
二是新聞安全如何保證。如何確保政治安全,確保新聞真實性,規避隱性利益。
傳統媒體的新聞安全與新聞質量保證來源于對有限信息的逐層把關,來源于對有限采編人員的系統、持續不斷的培訓,以及具體的人事管理。這些經驗,對于更加開放的眾包模式,事半功倍。但是,傳統媒體作為一個獨特的“社區”,還是可以有所作為。觀察發達國家媒體,在眾包內容的選擇上很有講究。
比如衛報,其眾包新聞調查的題目既有“議員的收入”類敏感話題,也有“結婚花銷”這樣的大眾題材。傳統媒體組織新聞眾包,大致可以從新聞選題把關、眾包對象可控、發布環節嚴謹等多方面解決新聞安全問題;從軟件開發設計方面解決垃圾信息和碎片化問題。對于整個互聯網環境下的廣義“眾包”所產生的種種弊病,傳統媒體在優化信息服務的同時,恰好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化解眾包危機。
(作者單位:時代商報)